日本的三八大蓋有多準?

我敬我業


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在二戰時期已經屬於一種較為落後的步槍,三八式步槍不僅比不上同時期歐美國家裝備的主戰步槍,即使對比中央軍使用的中正式步槍,三八式式步槍也落後了整整一代。當然三八式步槍也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三八式步槍的精準度比較高。三八式步槍使用的子彈是6.5毫米的子彈,6.5毫米的子彈在二戰時期算是一種小口徑的子彈,這種子彈的優點是穿透性比較強,飛行的過程中比較穩定,有利於遠距離精準射擊。



因為口徑比較小,6.5毫米子彈射擊出膛的時候,對槍身產生的後坐力也比較小,因此三八式步槍的射擊穩定性要強於使用7.92毫米子彈的毛瑟系列步槍。與此同時,三八式步槍的槍身長度超過127釐米,是二戰時期最長的制式步槍之一。較長的槍管能夠讓子彈獲得更多的加速度,提高子彈的射程、精準度、穿透性。因此三八式步槍要比同時期的其他步槍具備更遠的精準射擊能力,這也是日本步兵能夠在陣地戰中取得一定優勢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三八式步槍就是一把專門為了打陣地戰而設計的步槍,三八式步槍的缺點也比較多,這把的長度較長、重量較重,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使用。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央軍裝備的中正式步槍屬於一種長度縮短後的毛瑟步槍,中正式步槍更加的短小輕便,適合配合坦克部隊作戰,屬於一種改良型的新型步槍。然而先進並不代表實用,中正式步槍在打陣地戰的時候反而不如三八式步槍更加的實用。

其實二戰時期大部分步槍的精準度都比較高,三八式步槍的精準度之所以比較突出,主要是因為使用三八式步槍的日本兵槍法精準。一戰結束後,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研究新的作戰方式,唯獨日本一直鑽研如何提高槍法和拼刺能力。因此在二戰爆發的時候,日本士兵的槍法和拼刺能力都非常的突出,唯獨裝備水平比較落後。

反觀同時期的歐美軍隊,大多都已經採用機械化部隊和步兵配合作戰,裝備的步槍屬於槍身縮短後的短步槍,遠距離精準度不如三八式步槍。而且歐美軍隊的單兵射擊訓練強度也不如日本,因此很多人才會感覺三八式步槍是二戰時期最精準的一款步槍。


軍武小咖


三八大蓋即指三八式手動步槍,是日本1905年開始服役的一種單兵制式武器。之所以被中國稱之為“三八大蓋”,是因為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因此而得名。那麼這把步槍究竟怎麼樣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把步槍的基本參數,三八式步槍全長1.275米,加上刺刀後長度接近1.7米,重4.1千克,彈匣容量為5發6.5×50毫米的有坂步槍彈,有效射程可達460米,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款射程遠,精度高的手動步槍了,也是二戰時期日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我們同樣拿二戰時期的名槍,德國手動步槍98K來做一個對比。98K全長1.1米,重3.9千克。彈匣容量為5發7.92×57毫米的步槍彈,有效射程可達800米。

 雖然我們從步槍的參數上可以大概想象三八大蓋的精準度。但實戰中三八大蓋遠遠不止這麼簡單。雖然它的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但如果士兵接受過嚴格訓練,可將有效射程提升到800米,300米內可對單一目標進行精準擊殺。雖然德國的98K有射殺1000米外目標的記錄,但那是在裝了6倍狙擊鏡的情況下實現的。日軍對美作戰時,加裝四倍瞄準鏡的三八大蓋同樣表現出了驚人的殺傷力,擊殺了大量的美軍。因此也難怪傳言當時的三八大蓋,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和德軍的毛瑟98K步槍。





ArmyfansR


日本三八大蓋的意思是日本明治38年(1907)制式步槍,而且採用的是德國毛瑟1898式步槍的槍機結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三八大蓋就是日本版的毛瑟步槍(98k),而且日本還根據自己的國情來使用6.5毫米口徑的步槍彈,因為這個口徑更適合體型更小的亞洲人。而採用後端閉鎖的毛瑟槍機最大的優點,槍擊閉鎖時燃氣洩漏少,所承受的膛壓更高,而隨之帶來的就是射擊精度高和遠射程。


至於它的射擊精度到底有多準,主要還得看射手的水平,但射手還是後期的問題,但槍支本身是否優秀才是最大的前提。畢竟都是使用同一種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王牌狙擊手。但在二戰的時候日本的38式步槍是所有參戰國的制式步槍裡槍管長度最長的,38式步槍的槍管長度高達797毫米,而長槍管有利於火藥充分燃燒,彈丸在旋轉加速時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而這就是保證一款槍支射擊精度高的原因。

雖說當時世界各國趨勢都在把步槍的槍管給縮短,我們也都知道日本38式步槍的長度很長,但蘇聯當時大量裝備的裝備的1891/30型莫辛納甘步槍的長度也不短,全槍長1.23米,帶刺刀全長1.67,槍管長730毫米。日本38式步槍的長度為1.27米,也就比蘇聯1891/30型長0.04毫米。而蘇聯這一款步槍的射擊精度非常高,蘇聯在二戰時期的第一狙擊王牌瓦西里·扎耶採夫、直到現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狙殺記錄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用的都是1891/30型步槍。而擁有類似長度的38式步槍精度也不會差到哪裡。



瓦西里用的是1891/30的狙擊版,精度更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清朝洋務運動到抗戰時期,有一款槍始終是部隊的主力裝備,它就是“漢陽造”。在1860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建設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當時出於對德國製造的崇拜,張之洞引進了德國步槍實驗委員會設計的1888式步槍的圖紙和製造工藝,準備在國內製造。


當時德國的經銷商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槍,騙了清政府。這款槍有一個特點,就是槍管容易炸膛,為了防止傷到士兵,德國人在槍管的外面又加上一個套筒,所以,當時原裝進口的那一批步槍又叫“老套筒”。

張之洞經過實驗之後,也發現了這個缺陷,因為害怕朝廷責備。於是,張之洞從美國和英國高價進口了一批優質鋼材,把1888式步槍的槍管加厚,大量裝備部隊後,成為“漢陽造”。漢陽造從1904年改進到1944年停產,總共裝備部隊108萬支,直到解放後,還用作民兵訓練用槍,堪稱一代神槍。



在中國進行洋務運動的時候,日本也開始了明治維新,它也引進了一款步槍,是1888式步槍的改進型號——毛瑟步槍。日本人在毛瑟步槍的基礎上又做了一些改進,因為在東北、在遠東經常遇到沙塵暴,毛瑟步槍容易卡殼,日本的設計人員就增加了一個隨槍聯動的防塵蓋,並印上了“三八”字樣,三八大蓋由此而來。這款槍從1905年日俄戰爭一直用到日本投降,足足有四十年。


三八大蓋全長1275mm,有效射程460米,採用6.5mm的半底緣尖彈頭,在射擊時有非常平直的彈道和穩定飛翔的狀態。具有高精度、高穿透力、攻擊距離遠的特點。在戰場上,往往我們的漢陽造還沒有打著敵人,小鬼子的三八大蓋就已經呼嘯而來。

擁有一款三八大蓋,成了當時八路軍夢寐以求的事情。這一願望在平型關大捷之時成為了現實。

傳說,在抗戰時期,我老家的村子被兩個日本鬼子佔領了,民兵都撤到了東邊山頂上了碉堡裡。在我們村子的中間,有一座小山,有一個日本鬼子正在巡邏,突然,他發現了東邊山上拿槍的民兵,就在一瞬間,日本兵用三八大蓋打死了東邊山上的一個民兵,要知道,論直線距離,足足有1000多米。


這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從側面證明了三八大蓋的精準度和超長的射程。也說明了抗戰初期,日本單兵作戰的能力非常強,槍法很準。


品讀春秋001


為何稱作三八大蓋?機匣上方刻有“三八式”的字樣,檢機上方有一個防塵蓋。要問它的準確度,有效射程460米內,較高。子彈只有6.5毫米,但槍身長,加上刺刀有1.7米,賦予了其射程和精準度。由於子彈口徑小,威力一般,張大彪在《亮劍》一句臺詞,被小鬼子的三八大蓋咬了一口,沒事。其中的原因,穿透身體後,創面小,傷口得以很快癒合。因是張大彪的話沒錯,好像被蚊子叮了一口,當然帶有一定藝術誇張。八路軍當年繳獲了大量三八大蓋,成為使用比較多的一種槍,缺個件什麼的,到抗戰後期,我軍兵工廠,大多能製造。用之朝鮮和越南,直到1959年,才正式退出了戰鬥序列。

槍從何來?

仿造的德國毛瑟,口徑變小,仿製的並不十分成功,落入很小的灰塵,也會造成故障不能使用,這才給它加上了一個蓋子。從外形看起來與毛瑟母版一模一樣,這也是該槍比較長的原因之一。毛瑟槍有多長,它就有多長;毛瑟槍有多重,它也大概就有多重。以當時的工業化先進程度,基本上,德械第一,美國第二,蘇聯第三,日本只能排在末位。拿過來就造,多少裝備一如此槍。造是可以造出來,也能勉強滿足使用。但在強國軍械面前,稱不上精良。我國當時落後,造出的中正式還不如它呢,對不?現在有稱它是亞洲最強者,當時的亞洲國家,也只有日本基本實現了工業化,造出38式,也毫不奇怪。

設計取捨

生吞活剝毛瑟,日本看中的正是瞄準基線長,子彈飛行初速高,後座力小等優勢,如此一來,精準度上去了,但也留下了貫穿有餘而殺傷力不足的缺點,侵徹效果不錯,減小了彈徑,射擊穩定性是高了,準也怪準,只是槍的固有毛病仍在,又笨又重又長,這便是從孃胎裡帶來的毛病。凡武器設計,優秀與否,大都懂得取捨之得,三八大蓋的因循,一說明其工業能力水平不足,二也說明日本還沒有完全弄清步槍設計。


魂舞大漠


大家好!

我是小白

三八大蓋也就是日軍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在二戰時期的優勢:射程遠,精度高,製造簡單,善於白刃戰。反正是比我國裝備強太多了。

1.射程遠

雖然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但是有效射程僅為460米,或達到600米。在戰場上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集群目標。

精度高

在二戰是日軍有很多的神射手,這不僅需要射手的射擊能力也需要槍械的精確度。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群目標敵軍的記錄。



全視野一小白


在網絡上,一直有言論認為,日本的“三八大蓋”不但射程遠,而且精度高。但很奇怪的是,一直沒有相關證據來佐證這一事實。於是戰甲菌今天就專門去找了找自己的資料庫,沒想到還真找到了三八大蓋的精度數據。

日本的三八大蓋

在日軍的《草案教範》中,對於“三八式步兵銃”有一個專門的射擊用表來記載三八大蓋的各項數據。其中,就有一個對於精度的記載。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00米的距離上,三八大蓋的50%彈著點位於一個長4.4cm、寬5cm的矩形框內。這是個什麼意思呢?相當於說用三八大蓋對著一個100米的目標打十槍,其中5發會落在一個比一部手機還小的區域內。

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手機屏幕的面積

那麼再看遠一點呢?在500米距離上,三八大蓋的半數命中區域為一個長25.2cm、寬28.4cm的矩形。換句話說,在500米的距離上,三八大蓋有一半的概率能夠命中人頭大小的目標。聽上去是不是精度很高?

差不對就是這麼大一個區域

實際上,這個精度肯定是有一些水分的。根據戰甲菌的分析,這應該是把槍固定在槍架上之後,打出來的數據。而在實戰中,這個數據肯定是打不出來的。畢竟敵人不會等你在地上找到一個穩固的掩體後,臥倒在地上,慢慢調整射擊姿勢,然後調機械瞄具,精確的瞄準之後射擊。

三八大蓋的立框式標尺

其實除開實戰因素不談,本身像三八大蓋這種配發給普通士兵的步槍,精度也不會太高。而且受制於當時的閂動步槍槍托大多使用的是木材,所以槍機和槍托的固定不會非常穩固,這也會間接降低步槍的射擊精度(具體原因可以去看戰甲菌以前的回答)。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我們常在抗戰小說和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中看到三八大蓋的身影,三八大蓋和盒子炮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童年時期最為熟悉的武器。


在《亮劍》中政委趙剛五百米開外爆頭鬼子的炮手用的就是三八大蓋,並不是抗戰神劇,而是真的符合三八大蓋的射程,三八大蓋的有效射程就可以達到460米,最遠可以射到2400米,所以,五百米內殺敵不算什麼,日本士兵訓練的時候要求士兵三百米內完成對敵人的射擊。


三八大蓋是三八式步槍的俗稱,這種步槍是日軍在日俄戰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制式武器,1907年正式使用,1945年日本戰敗後停止使用,前後一共使用了近40年。這種步槍不但日軍喜歡用,中國軍隊繳獲後也非常喜歡,抗戰前中國政府還從日本進口過一批



。三八大蓋在當時非常先進,優勢很多,主要有:

1、射程遠。三八大蓋有效射程一般為460米,最遠可達600米,比較有經驗的士兵可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群體目標,實戰中有可能更遠,與今天的狙擊步槍基本差不多。

2、精度高。三八式步槍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種特點決定了步槍擊中目標極為準確。

3、適合白刃戰。三八大蓋槍長1.275米,配上刺刀大約有1.7米,這個長度比其他型號的步槍都要長,非常適合近身的白刃戰。在抗戰時期,日軍士兵刺殺格鬥技術普遍不錯,這也得益於三八大蓋的威力。

4、後坐力小,適合多種人群使用。 三八大蓋雖然威力巨大,好處很多,但也有缺點。
由於彈丸初速高,所以在命中目標後容易形成貫通傷口,創口光滑,對稱兩個眼,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殺傷力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在近身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如果開槍,貫穿傷口後容易傷及自己人,所以日軍士兵在拼刺刀前都要退出子彈,以免誤傷自己人


老鬼觀天下


(抗日戰場上的明星武器三八大蓋步槍)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武器資源都十分緊缺,很多裝備都是在戰場上繳獲的,所以日本的許多武器也都成了我們的主要武器,除了“盒子炮”“歪把子機槍”以外還有很多戰場上的明星武器,其中三八大蓋就是其中之一,三八大蓋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

三八大蓋的起源

從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三八式步槍就成為了日軍的主要制式裝備了,一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整整40年日軍都沒有更換過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也是在抗戰時期我們國內軍民最喜歡步槍,那麼三八式步槍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它成為中國戰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武器呢?

(三八大蓋特有的防塵蓋)

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研發過來的,而明治三十式步槍則是借鑑與德國毛瑟步槍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在中國被成為“金鉤步槍”。在日本發起戰爭初期,常年在東北地區作戰,該地區風沙嚴重,使用三十年式步槍的日軍在沒有作戰時都使用麻布裹住槍身防止風沙進入槍管,但是在作戰時,需要將麻布解開難免就會有風沙進入,出現卡殼現象。日本的軍工廠為了解決這一現象於是在三十式步槍的基礎上增加了隨槍機聯動的防塵蓋,而且在槍身處刻有“三八”的字符,以及其他的改進,發展出了三八式步槍,後來被中國軍隊繳獲後被稱為三八大蓋。

(槍身刻有三八式的字符)

三八大蓋的精準彈道和遠距離射擊

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個簡單的防塵護蓋,才讓三八大蓋成為了雙方軍隊最喜愛的武器,該槍還擁有極高的射擊精度和射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三八大蓋的數據參考:

全槍長:1275mm(加裝刺刀可達到1700mm)

槍管長度:797mm

全槍重:4.1千克

口徑:6.5mm

射程:460m

彈藥:6.5×50mm有坂步槍彈

初速:765m/s

(加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通常都在460米左右,標尺射程高達2400米,但一些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使用三八式步槍精準射擊到600米~800米的目標,這樣的射程和精度是其他國家的大多數步槍都達不到的,已經和現代的大多狙擊步槍射程相當了,十分優秀。在抗戰初期,我們的軍隊幾乎全部都使用的漢陽造,在和日軍的三八大蓋對陣時,經常都是我們打不到日軍,反而日軍卻能準確的打到我們的士兵。

(我軍繳獲了大量的三八大蓋作為軍隊主要武器)

並且三八式步槍使用的是6.5毫米的半底緣尖彈,該彈在400米內的射程裡有著非常平直的彈道和高度穩定的飛行狀態,讓一些槍法好的士兵可以在很遠的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其精準度令人驚歎。

(日軍一個分隊士兵的武器配置)

另外三八式步槍對於新手也十分友好。抗戰時期,我們國家的士兵大多都是沒有受過專門軍隊訓練的,在和日本軍隊對抗時單兵作戰素質處於下風,在後來三八大蓋成為軍隊主要制式武器後,一些沒有開過槍的士兵經過簡單的訓練也能快速的投入戰鬥,而且還擁有不俗的戰鬥能力。這一切都歸功於三八式步槍的後坐力很小,讓新兵可以快速上手,而且穩定的彈道,也能夠很大程度的彌補槍法的差距。

結語

即便是到了戰爭末期,其他國家都在大量的研發發展高射速的衝鋒槍,大量列裝部隊作為主要武器,漸漸取代單發栓式步槍,但是在中國戰場,栓式步槍依然是最主要的武器。不只是因為中國和日本的工業後勤無法大量的生產衝鋒槍列裝部隊,還有雙方的子彈彈藥工業都十分落後,產能嚴重不足,比起百發中一的衝鋒槍,還是更加青睞於百發百中的單發栓式步槍。


桌面戰爭兵棋


三八大蓋,是抗戰軍民對侵華日軍步兵制式裝備“三八式步兵銃”的稱呼,原因蓋是此槍的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方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此槍是由“三十年式步槍”改進而來,而三十年式步槍是德國早期毛瑟步槍的仿製版本,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日本人將德制7.92毫米口徑,改成了6.5毫米口徑,原因就是德械發射大威力步槍彈,導致槍械後坐力偏大,將7.92毫米口徑改成6.5毫米以後,後坐力就明顯減少,適合日本人操控此槍。

三八大蓋全槍長1.275米,加上長長的30式軍刺,非常適合個頭不高的日本兵拼刺刀,軍刺訓練對戰時日軍來說非常重視,為此軍中有專職的拼刺教官,強調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隊,對拼刺刀有點近乎瘋狂,在侵華戰爭中屢試不爽,軍刺衝鋒常能突破守軍陣地。

此外,對資源有限的日本軍隊來說,也很重視射擊訓練,因此,日軍步兵中槍法好的兵非常多,根據抗戰軍人的回憶錄,當日軍跪姿射擊時,即便三、四百米的距離,命中率也非常高,大都能命中胸腹,爆頭的也屢見不鮮。

得益於三八大蓋是長槍管型步槍,長度似乎可以排全球第一了,且製作非常精良,特別是日軍步兵訓練有素,因此,三八大蓋在戰場上以精準射擊而出名,抗戰軍隊以能從戰場上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而引以為豪。

搜狗百科上記載,三八大蓋發射6.5×50毫米有坂步槍彈時,其有效射程為460米,不知道這個技術數據從何而來,反正從抗戰老兵的口述包括回憶錄來看,日軍步兵槍械三八大蓋實際上射程很遠,最起碼有五里路好打。

以一里路500米計,三八大蓋最大能打2500米,則有效射程這麼得有一里路,也即500米吧,500米的有效射程都沒有,三八大蓋何以成為二戰栓動步槍中的名槍,日軍步兵跪姿射擊400米何以精準擊殺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