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破產,電子煙嚴管,我們開始正視監督的作用

這一週,有很多的監管消息。

藥物監管問題一直是全民重點關注的話題。人都要面臨生與死,誰都免不了會有用藥的一天。於人們而言,藥品並不僅僅只具有冷冰冰的商品屬性,它的背後承載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這也是

2018年《我不是藥神》之所以大火的原因。

本週七日談的關鍵詞是監管。

電子煙遭到密集監管

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敦促關閉電子煙網售渠道。三天後,國家菸草專賣局約談主要電商平臺。11月5日,國家菸草專賣局要求各級菸草專賣監管部門對電子煙監管進行專項部署,對通過互聯網推廣和銷售電子煙的行為開展監管。11月7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再發通知,明確地方控煙立法積極推動公共場所禁止吸電子煙。

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數年後,短短一週,政策層層加碼,電子煙行業迎來了最密集的一波監管。

假疫苗破产,电子烟严管,我们开始正视监督的作用 | 七日谈

事實上,在通告發布之前,多地已嘗試通過立法規範電子煙。

今年10月,深圳開出我國內地首例電子煙菸民違法吸菸的罰單。《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首次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管理;

今年5月,成都擬定《成都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修訂草案)》,草案將吸電子煙明確歸類為吸菸行為,將受到約束;

去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菸草專賣局發佈《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指出“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存在重大健康安全風險、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社會各界共同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

吸菸有害健康,已是公認事實,但是電子煙一直在用“健康”、“無害”、“幫助戒菸”等術語粉飾自身。但實際上,電子煙是將尼古丁霧化,讓用戶吸食的產品。如果劑量控制不佳,依然有上癮風險。其中年輕人群體受影響最為嚴重。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成人煙草調查數據,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使用率最高。

電子煙行業准入門檻低,因此大量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流入市場。除了並未標識尼古丁的含量,不合格的電子煙設備在加熱過程中,也可能會釋放甲醛、丙烯醛等致癌物。根據新浪財經報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10月31日表示,全美致命性電子煙相關病例攀升至1800多例,已有37例確診死亡。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世界衛生組織並不建議將電子煙作為輔助戒菸工具。

但近年來我國電子煙的市場規模依然在不斷擴大,這個行業被大量的資本視為風口,2019年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億美元。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子煙新註冊企業總數近9500家。

雖然潛在危害極大,涉及面極廣,但監管一直難於施行。其難點在於,目前尚未明確界定電子煙的性質,到底屬於數碼科技產品還是菸草產品。沒有明確性質,就明確不了監管主體。這使得電子煙在我國一直處於“三不管”地帶,參與者多以科技公司為主,經營範圍主要是“電子產品”。

畢竟,世界千變萬化,和不斷湧現的新事物比起來,政策的更新難免具有滯後性。

但此次兩道禁令都由國家菸草專賣局發佈,或許意味著國家終於認識到了電子煙的“煙類”屬性。相關從業者預測,禁令必將帶來整個行業的清理和洗牌。未來電子煙的監管將逐漸與傳統捲菸趨同。

長春長生破產

11月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發佈《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全資子公司破產清算的公告》,宣告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破產。

公告稱,近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收到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法院認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經資不抵債,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無重整、和解之可能。故按照相關法律,裁定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破產。

假疫苗破产,电子烟严管,我们开始正视监督的作用 | 七日谈

長春長生風波,可以回溯到2018年7月21日。那天,微信公眾號“獸樓處”發佈推文《疫苗之王》,瞬間刷爆社交網絡,閱讀量保守預估近千萬,引發假疫苗事件的全民關注。隨後,涉事企業長春長生被查,多位主管官員被撤職。資本市場也受到了重大打擊,那幾天,整個醫藥板塊下跌了上千億元的市值。

這一次,監管部門的處理雖然遲到,但總算沒有缺席。2018年10月,國家和吉林省藥監部門下達處罰決定,長春長生的違法事實包括將不同批次的原液進行勾兌配製、使用過期原液等,共計被罰沒91億元。而截至2018年中,長春長生總資產僅為39.85億元,資不抵罰。破產已經是板上釘釘。

2018年11月,深交所啟動對*ST長生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2019年10月8日,深交所決定長生生物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19年10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但長春長生的破產,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就到此為止。這件事情波及面並不僅僅遠超過資本市場,眾多家庭的身體和心靈都因為假疫苗事件受到了影響。倘若處理不佳,對人們信心的打擊不亞於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

但相關法規的跟進也可謂相當迅速。去年11月,深交所和上交所先後推出《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倘若出現了重大違法的行為。可能要直接退市。相比之前雷聲大雨點小的罰款制度,退市的威脅,恐怕能更加有效地約束心懷不軌的企業家們。

總而言之,長春長生破產,讓我們看到了國家打擊企業違法犯罪的決心。

首款抗早期老年痴呆症新藥發佈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2019年10月22日,美國生物製藥公司Biogen(百健)和日本生物製藥公司衛材(Eisai)發表聯合聲明,稱已成功研發一款可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病的新藥,計劃在2020年初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上市申請。

如果該藥被FDA批准上市,它將成為世界上首個能改善阿茲海默病臨床症狀的藥物。

根據資料,阿茲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記憶喪失是其常見的首發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逐漸出現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發病原因迄今未明。

正是因為病因不明,導致該病目前難以預防,且無有效診療手段,一旦發病就無逆轉餘地,只能盡力延緩病情發展。201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阿茲海默病與其他失智症已位列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

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病是老齡人口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的患病幾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每五年翻倍。而中國老齡化勢頭嚴重,業界預判,到2030年,中國每4個人中就有一名60歲以上的老人。《世界阿茲海默病報告(2015)》則預計,至2030年,將有逾1600萬中國人遭受該病困擾。

重壓之下,對藥物的研發也提上了日程。然而阿茲海默病藥物研發失敗率極高。過去十幾年的相關研發都以失敗告終。正因此,這一次百健和衛材放出的消息,對業界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但由於相關數據及分析還未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學界和投資界的大多數人均保持審慎態度。針對相關疑問,百健計劃在今年12月在美國加州舉行的阿茲海默病臨床試驗會議上提供完整的數據。

藥物的從研發到上市,過程極為複雜,其中還要經過多期臨床試驗,每一環都必須審慎對待。因此也對相關機構的跟進和監管提出了考驗。但無論如何,新藥的前景是巨大的,也為醫學界、患者及家屬提供了新的希望。

假疫苗破产,电子烟严管,我们开始正视监督的作用 | 七日谈假疫苗破产,电子烟严管,我们开始正视监督的作用 | 七日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