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孩子的學習動力?

學習,就像一場長跑。

在學習這場長跑的過程中,孩子們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有充足且持續的學習動力。可是,總會有一些學生跑著跑著就慢慢喪失了鬥志和動力。

是誰“殺死”了孩子的學習動力呢?

1.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

我國先哲朱熹有這樣一句名言:“百學須先立志”,意思是無論做什麼學問,都需要先立下遠大志向。

學習也不例外。要想學習好,也需要有志向、有目標。

很多學校都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規劃自己的人生志向。作為老師,我也經常給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可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孩子經不起學習與生活的錘鍊而越來越迷茫。緊張的作息時間、激烈的競爭壓力往往會使這些孩子逐漸喪失最初的鬥志和雄心,逐漸缺乏明確而合理的學習目標。

學生一旦處於這種境地,ta很可能就越來越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學、該怎麼學、該學成什麼樣了,也越來越缺乏該有的競爭意識和進取意識了。

對於學生因喪失鬥志、缺乏目標而出現的這一系列狀況,如果老師或家長不及時干預和有效引導的話,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有可能會慢慢被消耗殆盡,學習狀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2.缺乏老師關注和認可

學生往往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重視。

這是正常的,所有人都有被別人關注和認可的需求。

正因為在內心深處有被老師關注和認可的渴望,所以,當一個孩子的付出與進步被得到老師的認可或讚賞時,ta可能就會更加自信,進而也會爆發出更強的學習動力而學得越來越帶勁。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感覺老師不關注自己,或對自己關注很少,或者自己的付出與進步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或肯定,ta可能就會感到失望、失落。而一旦這種失落感長期存在,ta在學習上就有可能一步一步開始走下坡路。

面對孩子們普遍希望得到老師關注的情況,作為老師而言,公平公正地關注每一位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另外,老師要能及時發現學生的付出與進步,在可以表揚時要毫不吝嗇地對孩子加以表揚。

當然,現在很多學校往往班容量都很大,老師往往很難完全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細微變化。這個時候其實也需要孩子自身轉變觀念和認識,真正優秀的孩子應該明白,即使沒有鮮花和掌聲,自己也該為了夢想而堅持、努力!

3.缺乏家長引導或監督

教育不只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事,還是家長的事。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跟老師一樣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監督、引導、鼓勵或激勵。

有的家長這方面做得很不好。

有的家長把孩子學習和教育的事兒幾乎全都交給老師,他們要麼把老師當教神,要麼把老師當保姆,自己對孩子的很多情況反而都不清楚。

孩子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家長不知道;

孩子是否有抽菸、酗酒、痴迷網絡等不良習慣,家長不知道;

孩子有沒有合理的目標,家長還是不知道;

……

一旦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或生活關注不夠,一些自覺性差、自制力差、玩性大的孩子就可能會違背家長和老師的意願與要求,將學習視為副業而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4.缺乏學習成就感

學習需要成就感。

沒有成就感的學習,很難讓人有動力持續戰鬥。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作業正確率的提高、知識難點的攻克、考試成績的進步都能給他們帶來成就感。

學習的成就感多了,往往就會學得越來越有勁。

作為老師,應該要重視培養和呵護孩子們的學習成就感。

5.經受不住外界誘惑,玩物喪志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

誘惑面前,有的學生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玩物喪志。

比如,那些過度沉迷於手機的學生,他們有的晚上回家後玩手機到深夜,有的週末整天沉浸在手機裡而完全不寫家庭作業,有的索性把手機帶到教室或者宿舍,利用上課、自習或就寢的時間悄悄過把癮。這些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沉迷於王者榮耀或吃雞之類的遊戲,有的是沉迷於電子小說,還有的是沉迷於聊天、交友,甚至有的孩子沉迷於手機上的色情文章或視頻。

能讓一個孩子迷失自我、喪失鬥志的遠不止手機。閒書、電玩、早戀等等,任何一件小事,只要孩子過於沉迷其中,都有可能會分散ta的學習精力、“殺死”ta的學習動力。

是誰“殺死”了孩子的學習動力?

▶歡迎大家關注“教育一瞥”頭條號和同名微信公眾號,每一個人的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