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迴應了

樓市進入分化調整期,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還值得買嗎?內行3點概括

如果把時間拉長10年,不難發現,最近一次房價上漲開始於2015年,一直持續到2016年930調控新政出臺,在這期間,無論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還是五六線小縣城,房價都經歷了快速上漲。不過,從2016年930開始,限購、限價、限貸、限售等調控措施不斷升級加碼,調控出臺次數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如今三年時間過去了,房價逐漸迴歸了平穩。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當樓市一步步迴歸理性,分化則成為了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份,監測全國300城52宗住宅用地流拍,其中42宗出自三四線城市,另外10宗出於二線城市。此外,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住宅成交報告顯示,今年1-10月,監測全國40城成交面積同比上漲3%:一線累計同比增長24%,二線城市小增5%,三四線累計同比下降7%。通過土地市場和住房成交數據看,雖然全國樓市都有變冷趨勢,但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下降得更為突出,分化勢頭更為明顯。

其實,關於房地產分化的趨勢,王健林早有“忠告”。2017年接受採訪時,王健林表示,中國房地產是分化的市場,不同地區情況不同,但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從風險管理和長期投資的角度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相對安全一些,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四線以及四五線城市,這些城市屬於人口流出區域,不容易被消化。如今,房地產市場分化的格局愈發清晰,再結合王健林已有的忠告來看,那麼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還能買嗎?筆者認為,需要參考以下3個因素。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樓市分化格局愈發清晰,三四線城市還能買房嗎?關注以下3個因素

第一,關注龍頭房企拿地重心的變化。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房地產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開發商無疑是最敏感,反應也是最快的。其實,過去一兩年,隨著樓市調控持續深入,再疊加融資收緊,不少房企已經將拿地的重心重新放在了一二線城市,而對三四線城市的市場佈局已經有所收斂了。對此,龍頭房企萬科甚至明確表示,不會在三四線、四五線城市拿地。

其實,在筆者看來,當前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上升、土地溢價率走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開發商有意規避三四線存在的風險,而那些開發商仍願意拿地的三四線城市,往往說明發展潛力較大或地塊較優質,所以仍具有投資價值。

據中指院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監測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金共41644億元,在土地出讓金TOP50榜單中,濰坊、徐州、菏澤、湖州、台州、紹興、阜陽、淄博、瀘州、贛州、嘉興、保定、惠州等13個三四線城市上榜。不難看出,

位列土地出讓金TOP50榜單中的這些三四線城市全部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等城市圈,這無疑給購房者釋放了清晰的信號。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第二,關注人口流動格局的變化趨勢。

眾所周知,一二線城市房價能夠上漲的基礎就是人口越來越多,但可供住宅開發利用的土地越來越少,所以北上廣深才會有“寸土寸金”的說法。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而言,目前已經陷入到了一個怪圈當中,人口不斷流出,但高新區、開發區卻層出不窮,城區面積越來越大。

簡而言之就是,人地分離,供需錯配,所以對於人口流出且過度建設和開發的三四線城市而言,房價走向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筆者認為,判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能不能買,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重點觀察一下人口流入和流出情況,沒有需求自然就沒有市場。

一般而言,臨近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可以承接來自於一二線城市的產業轉移和人口外溢,無論就業機會,還是房價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人口淨流入的三四線城市,購房者也應該注意人口主要流向了哪些片區,畢竟核心地段更具有稀缺價值。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第三,關注當地支柱產業發展規模和現狀。

城市的發展需要人才,而人才則需要產業來吸引,因此判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買,少不了要看看這個城市的產業發展現狀和規模。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在明確大城市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同時,首次提及了“收縮型城市”的觀念,引起了廣泛關注。

具體來看,這些“收縮型城市”主要是三四線和五六線城市,基本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是資源枯竭型城市,以盛產石油的甘肅玉門為例,如今已經出現了白菜價一般的房子。第二種是傳統產業衰退引起的城市收縮,以東北一些重工業城市為例,由於市場競爭力下降,人口流出趨勢明顯,房價投資價值大大降低。

其實,對於“收縮型城市”的發展走向,發改委明確提到,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因此,對於此類三四線城市,我們可以獲得兩個明確信號:一是買房投資的可以放棄了,房價不漲就等於虧本,因此到了減持房產的窗口期了。二是對於自住剛需來說,買房要認準核心城區、核心地段,這是保值的基礎條件。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馬光遠

關於三四線能不能買房的問題,經濟學家已經早有“預言”。

在社會學上,有一個非常知名的“二八定律”,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提出的。大體意思是,針對任何一組東西,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只佔20%,剩下的80%往往是次要的。最近幾年,這一定律,常常被一些經濟學者用在房地產的研究上面。

近日,經濟學者馬光遠針對房地產走向再次發文表示,房地產高投資增速結束了,未來只有20%的開發商能活下來,80%會不復存在;只有20%城市的房地產,具有投資價值;只有20%的樓盤值得購買。無獨有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也表示,未來80%的新增人口將流向在全國19個城市群當中,具體主要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成渝等城市群。

結合以上兩位經濟學者的觀點,不難發現,隨著房地產市場迴歸理性,樓市分化或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而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那20%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那些就業條件更好,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社會公共服務更完善的都市圈、城市群。當然,隨著高鐵、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位於都市圈、城市群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同樣具有投資價值

樓市“二八定律”初現,三四線房子還能買嗎?經濟學者明確回應了

其實,除了投資以外,對於本身就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剛需、改善等自住購房者來說,由於不同的樓盤在建築成本、房價、戶型、物業管理等方面很雷同,如果這些要素佔據樓盤價值的80%,那麼最關鍵的20%就是學區、地鐵交通、地段等核心要素。因此,隨著炒房客離場,棚改紅利退出,購房者只有掌握了這20%的核心要素,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往往才具備保值增值的基礎。

你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還值得購買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