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几乎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他们总是像灯塔一样,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

中国著名现代作家钱钟书,因早年的狂妄不懂事得罪了三位老师,直到吃大亏后才懂得对恩师的尊重。那到底是什么事让他醒悟后才懂得师恩?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梁,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小时候的他就对古文诗词有着极大的兴趣,上学期间,他的国文和英语成绩优异到让所有都同学甘拜下风的夸张地步。

1929年,他以满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学霸。成绩优异的他从上学开始就从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他的父亲钱基博希望儿子能改掉恃才放旷的毛病,便给他改名为钱钟书,字默存,希望儿子可以谦虚地学会默存。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可钱钟书轻狂傲慢的性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改名得到任何改善,就算是改了名字,他依旧是口无遮拦的想说就说,因此他后来和许多人结下梁子。

钱钟书的前半生因为他的心直嘴快可谓是的罪过不少人。他在看了林纾的翻译书籍后,竟毫不留情面地将林纾的翻译比作是卑微的动物,如癞蛤蟆一般。此外,对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作品,他也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不喜欢。虽说话尖酸刻薄,但在文学创作上他的确是少有的才子。

众所周知,《围城》一书是他最出名的长篇小说之一。1945年,他的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和诗评文《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尤其是《围城》一书,给众多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也给钱钟书积累了众多粉丝。许多读者都慕名而来,登门拜访,可狂傲的钱钟书都一一推脱了。更夸张的是,当时还有很多外国记者也争先来到中国采访他。曾经有一名外国有人这么说:“

我来中国就两件事,一是中游览国长城,二是拜访钱钟书老师。”对于这么热情的外国友人,钱钟书依旧孤傲的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毫不领情地拒绝了外国友人想要登门拜访的请求。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拒绝自己的书迷还说的过去,可是对同在文学界的大师也不理不睬就显得太不明事理。大艺术家

黄永玉在采访中曾透露过一件事,当时业界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前辈在过年期间登门拜访,想和钱钟书探讨书籍内容,结果钱钟书以有事忙碌的由头将这位大师拒之门外。

此后,钱钟书的“目中无人”在文学界也是愈发出名。不过,他的“狂”也让他自身吃了大亏,在得到惨痛教训的同时也让他看清了恩师吴宓的高尚人品

1933年,23岁的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学院的许多老师都相当看中他的才华,惜才的教授们多次劝说他留校任教,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但这一请求却遭到了钱钟书不假思索的拒绝,离校前,他竟还狂妄的放话称,现在的清华大学没有一位老师够资格当他的老师。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离开清华大学后,钱钟书便去欧洲留学深造。学成刚归国,优秀的他就收到西南联合大学的聘书,年仅28岁他就已经是大学教授,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这都是十分罕见的事。可他在西南联大教书不到一年就离职了,离开时还振振有词的说道:“西南联合大学根本不行,叶功超太懒,陈福田太俗,吴宓太笨。”

狂妄惯了的他还未意识到自己这次犯下了大错,这三位大师可都是西南联大赫赫有名的前辈,尤其老师吴宓,一直以来都十分看重和喜爱钱钟书。离

离开西南联大后,钱钟书辗转在各大学校任教讲学,可这些学校在国内的名声都平平无奇。其实,在他离开西南联大不久,校长曾发电报挽留过钱钟书,可让人疑惑的是,钱钟书却迟迟没有收到这份电报。这里面的蹊跷,难免会让人猜测电报是否被人动了手脚。

除了离奇消失的电报,就连清华大学的聘书也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1941年,

钱钟书得到消息称清华大学想要再次聘请他去任教,虽得到了确切消息,可为何迟迟收不到聘书?疑惑的他直到学生开学季,还是没有收到清华大学的聘书。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原来,这当中果真有人动了手脚,动手脚之人正是也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叶功超和陈福田,二人竭力反对钱钟书回清华大学任教

。但让钱钟书意外的是,当初自己也诋毁过的前辈吴宓却极力赞成他回清华工作。在吴宓的帮助下,1949年,钱钟书才正式在清华大学教书。

正是这件事,让钱钟书真正意识到自己年少时犯下了多大的错,也让他看清了恩师吴宓的大人大量。对于恩师吴宓,相比起感恩,他更多地是惭愧。钱钟书曾多次向恩师吴宓道歉,请求老师可以原谅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吴宓每次也都笑着说道:“过去了,过去了,早都忘咯!”

现在的钱钟书对于老师的宽容与大度一直铭记与于心。有一次,吴宓女儿请钱钟书为其父遗作《吴宓日记》写序,钱钟书二话不说立马答应,翻开书赫然写下:“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之中。”晚年的钱钟书依旧喜欢独来独往,除了继续阅读创作之外,一有空闲便去吴宓家陪恩师下棋闲谈。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钱钟书在得到惨痛代价后,恩师吴宓用自己的为人再次给钱钟书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钱钟书一生能遇此恩师实属幸运。当下的我们,在报效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要牢记老师辛勤耐心教导之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