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选课开始了,可学校师资不足,只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这对学生公平吗?

江南雨漂香


学校能开4种组合,也是无奈之举,新高考改革,不仅对学生、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冲击,有些学校把本来应该由学生自由组合的“自助餐”模式,变成了“套餐”模式。

一、学校开设4种固定选项,这对学生公平吗?

显然,这是对学生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新高考的理念的。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弥补了文理分科带来的弊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学校只提供4种固定选项,让很多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机会,被迫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组合,这样做对学生的成绩,是有伤害的。比如有的学生化学不好,但是却被迫选择物化生组合,这样在和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竞争时,就会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在赋分模式下,对学生的伤害,要远比文理分科时更大。

二、学校开设4种组合,也是无奈之举

能够开足所有组合的,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高中,尤其时重点高中。像我们学校,就给学生提供了20种组合,学生的任何一个组合,都可以选择。

如果学生选择的这个组合,人数比较少怎么办?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的组合,尽量给学生讲清厉害关系,劝退一部分学生, 对于坚持要选择这个人数比较少的组合的学生,学校采取“走班模式”,组建教学班,采取“定2走1”的模式,尽量减少走班对学生学习的冲击。

但是,即便是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有的学科,学生选择的人数太多,导致师资紧张,尤其是地理这门学科,原来重点高中的文科班比较少,在新高考下,选择地理的人数较多,老师的“缺口”就比较大。

学校这么设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如果给学生提供的组合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很多看似很好的组合,会在以后学习或者报考志愿时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物理学得不好,但是又想学习理工科,于是选择了历史+化学+生物的组合,认为这个组合就可以报考理工科专业了,实际上在“3+1+2”模式下,这个组合基本上和理工科无缘,只能报考文史类专业,而在赋分时,又会因为和尖子生竞争而处于劣势,最后得不偿失。

所以,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开设比较好的4种组合,也没有什么多大的问题,原来文理分科时,只提供2种组合,学生不也没有什么意见吗?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一学生选课开始了,可学校师资不足,只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对学生来说公平吗?

这个问题不太好说,我讲两个真实案例吧。

一个是我好友高中时候的经历

她们高中非常好,可以说是区里排名第一的高中。特别是理科班超强,每年都能拿到很多奖项,也不乏学生凭着获奖保送清北的。

物理5个班,化学3个班,政治2个班,历史1个班。这差不多是往年的标配。

那一年由于年级里有二十来个艺术生,或是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他们想选生物。因为觉得生物算理科,但是又没有物理化学那么难,竞争那么激烈。

学校还真开了一个生物班,但那年是第一年开。

师资呢,还是原来教生物的老师。但由于之前没有开过高考生物班,全校只有一个生物老师,也并没有带过高三。

我朋友就更“特立独行了”,她想选地理。

别说她们学校那年没有地理班了,就是往年,也没有组地理班。

学校派老师轮番和朋友谈话,想要劝她放弃选地理。但朋友真的很喜欢地理,坚持要选。

最后学校让她家长写下说明,意思是学校已经明确告知没有高考地理班,不负责教她地理。她执意要选地理的话,要自己去外面找老师学,高考结果自负之类的。

不过朋友只是真心喜欢地理而已,各科成绩不是很好,最后考了个大专。不过她不是很在意的,家里自己是开公司的,毕业了就回自家公司帮忙。后来喜欢甜品烘焙,家里出资给她开了个甜品店。

还有一个真实案例是一个邻居女孩的,今年正上高一

她们学校是民办高中,而是还是那种中考录取分数线很低的民办高中。

年级里百分之95以上的学生,都是艺术生。有学美术的,编导的等等。学校也是艺术特色。

但邻居女孩在上这个民办高中之前没有任何艺术功底的,考上这个学校纯粹是因为非高中不读,不愿意读中专职校,选择了调剂。

最近选科了,她想选化学,老师们轮番和她说,学校没有化学班的,因为大家都是选文科。

还劝她也学艺术吧,因为同学们马上都是要进行艺术集训的,文化课的进度和其他学校也不一样。

邻居女孩很苦恼,至今还没做决策呢。


Wunei妈妈微课堂


高一学生选课,学校只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对学生是否公平?这样提问,完全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能把各种组合方式全部开设。如果实施的是3+3选课,有20种选法,全部满足,理论上至少要开设20个班级;如果是3+1+2选课,有12种选法,理论上至少要开设12个班级。为学生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可能是学校的最大能力。这不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可能只是学校的教学能力的问题。

对于规模大学校,一个年级有二十个以上的平行班,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有的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级开设三、五个班级,甚至更少,这样的学校能准备4种选项,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家长们也不要总是想着自家孩子选课的事,想想校长和教务主任们在这个改革中,为妥善安排教学活动,要费尽多少心机、挠掉多少头发、绞尽多少脑汁。如果实在不满意,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换学校。

关于高考的这项改革,初衷很好,但是实施起来真的有难度。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这项改革,最早是在上海、浙江两地进行试点。说句话,这两个地方全在华东,全是相对富裕地区,全是人口密集地区,代表性比较差。如果当年试点地区,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这样的地广人稀的省区,可能不会是现在的这样的形势。

2017年,上海、浙江改革试点平稳落地,第二批改革试点地区定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个四个地区,北京天津山东仍然是相对富裕人口密集地区,海南省的人口密度相对小一些。不过代表性依然不够。

2019年启动第三批试点地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这次试点,8个省市的新高考采用的是“3+1+2”模式,不分文理科。但是所选地区,基本上还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

人口密集地区的特点,是学校可以集中更多的学生,多数学校的规模可以搞的比较大。一个高中学校,各个年级搞出十几个班级来,问题不大。

在试点过程中,有没有地方出现学校规模太小,根本不可能设置这么多种选项的问题?试点地区是如何解决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不充分这个问题?人口密集的地区,第一这样的问题比较少,或者没有;有的地方出现了问题,他们能够解决;还有地方,报喜不报忧的,把问题硬扛下来。如果全画推广,不客气地说,全国会有很多地广人稀的地区,面临这样的问题。第三批试点,为什么没有地广人稀的地区参加,呵呵,人家知道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哪个地区去试点出经验吧,有了解决的模式,解决的方法,然后再跟进也不迟。


高考第一志愿


现在很多地区实行选课走班,但是每个地区落实的情况不太一样。

有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施等不完备,导致很多课开不起来。

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自由权。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选课走班虽然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

一、哪些地方选课走班有困难?

一般重点高中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再加上财政的支持,这些学校在实行选课走班制度方面会执行的比较到位。

而一些县级或者乡镇级别的高中学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局限性,加上师资力量不够,可能会导致有些选课开不起来。

一般这些开不起来的学校会给学生做出相应的限制。

比如,据李老师了解,有的学校仍然给学生确定传统的理化生和政史地两个组合,供学生选择。

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学校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减少学校选课走班的麻烦,搞一刀切的传统组合模式。

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也是对新高考制度下的一种无知。

也有一些学校给学生开了三到四个组合,其余的组合由于能力有限给取消了。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们也不要过于抱怨。

二、面对开不起来的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办?

如果有些学校本身具备开课走班的能力,而人为地设定很少的组合供学生选择,李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这不仅违背了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也是与将来的高考完全不匹配的。也就是说对孩子来讲这是要吃大亏的。

在关乎到孩子切身利益方面,无论是家长和学生都不能含糊,都不能忍气吞声。

比如,一些市重点高中学校是完全有能力开齐所有的课程的,如果这些学校要是采取不合理组合,给学生提供的组合少,这是不可以的。

如果是有困难的学校确实开不起来大部分组合,同学们和家长也要积极面对,从中选出适合自己的组合。

选课走班制度是个新事物,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一开始抱怨声肯定也多,但是,李老师觉得,越是那些调整自我积极适应的同学往往越占优势,那些等待、观察、彷徨的往往最后只能跟风,提早做研究,做好准备积极应对,这才是应对新变化的良策。


教师老李


新高考模式有两种,3+3高考模式和3+1+2高考模式。

先看看3+1+2高考模式共有12种组合:

再看看3+3高考模式,有20种组合啊!看到下面的组合,我们的头“大”了吧?是不是有找不到北的感觉啊?



如果把以上的所有组合都开齐,那么这个学校的高中生一届最好在2000人以上,这样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够固定,教师相对固定,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辅导,如果走班制太多,那么老师课后找谁去辅导呢?孩子不懂的问题能够找到老师问吗?

我估计题主说的是3+1+2的高考模式,这样学校只准备了4个选项,也就是说少了两个选项。不过应该不是走班制,影响不是很大,反而有利于班级管理和教师组合,如果教师的早晚自习辅导能够跟上,可以弥补很多不足。

总之,新高考改革其实已经让家长、学生常常找不着北,走班制让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头疼,不过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是文理科好?是3+1+2高考模式好?是3+3高考模式好?还是3+2+1高考模式好?学校该如何管理学生,班主任管些什么?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如何沟通等等等等都在探索之中。


平淡是真oymlq


说到这个话题,我先说说我家上高一的儿子的学校的情况。


儿子的学校里也是把原本12种组合缩减到5种组合。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地,物政生,物地政和史地政。规定学生必须选择这五种里的一种,其他组合不许选。而且想选历史的学生只有唯一的纯文组合。


这样安排便于学校安排班级和课程,同时可以更好的分配师资力量。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公平。如果学生对于这五种组合都不喜欢,或都不适合的话,那就很无奈,不得不从这里选择一种。那么学着自己本身不喜欢的学科能有什么好心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情。最后很可能导致学生半途而废或者名落孙山的后果。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学校真正弄12种组合也不太现实,将会带来很多弊病和麻烦。比如老师的分配,班级的设置都会很复杂。学生还要实行走班制,这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一旦不适应就会毁掉三年。


一朵紫竹梅


新高考目前存在有两种选课模式,一种是3+3模式,有20种选课组合;一种是3+1+2模式,有12种选课组合,这么多的组合的确可以为广大学子提供发挥自己专长的更大空间,也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高校和社会对多样化专业素养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可是组合越多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就越高,那也就意味着开课难度在加大。因此,我觉得学校只开设4个组合,这的确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自由,可是应该也是无奈之举,家长还是应该多予以理解。

大家都知道在本该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中,有10个省份推迟了进入时间,应该说这些省份也有准备不足的原因吧。新高考的选课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便利,为高校选才提供了便利,可是却为基层高中提出了挑战甚至出了难题。这种选课方式要求学生走班,可是学生走班需要有硬件支撑,没有那么多教室肯定不行啊;同时组合越多对教师的需求也越高,没有师资力量,也无法实施啊。这所学校因为师资不足,只开设4个组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觉得大家应该能理解的。

事实上,很多高中不具备完全施行3+3或3+1+2模式的条件的,因此有不少学校就把选课的“自助餐”换成了“套餐”,也就是只给学生几个固定的组合。我是河北的,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县级高中,我们这里就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只开设了7种组合。当然,这7种组合是在事先模拟选课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汇总之后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这7种组合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的,至于部分想选其他组合的考生也只能“从众”了。

如果学生所在的高中只开设4种组合,我觉得这4种组合应该也是符合大多数学生选课需求的,至于说想选其他组合的话,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屈从于学校的规定,在4种里面选出一个相对满意的;要么就是考虑转校,转到条件更好开设组合多的高中,恐怕这也不是多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不妨退一步讲,4种组合也比以前的文理组合多了2个选择机会啊,机会多总比机会少要好吧?有时候,面对很难改变的事实,不妨阿Q一下,不然呢,徒增烦恼,于事无补!


道道快谈


从2017年起,全国各省都陆续开始了高考改革。各省高考改革的形式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诉求是一样的,文理不分科,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全面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浙江省第一个改革,最书斋气。3+3模式,语数外必考,另外3门课,在7门课里面选,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和信息技术。在理论上,有35种选择。刚出来的时候,人人叫好,现在学生们真的可以自由选择了。


等政策一落地,傻眼了。这种选课制对于学生、老师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大家根本不知所措。因为有35种选择,不可能分成35个班吧?没这么多师资,也没这么多教室。那走班制?走班也不行啊,学生课间在不同教室之间游走?如果一个班大家的课程都不一样,老师也没法管理,怎么交作业?怎么安排考试,答疑?管理是个问题。


很顺理成章地,学校自动把35种模式——如果是在6门课中选3门,就是20种模式,自动缩减为几种模式。普遍的,也就是4种模式,非常常见。

这种做法背离了高考方案设计者的初衷。不过,在我看来,由于师资问题,少开几种,还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现在开出了4种,比原先的2种要多了。当然,有些学生会觉得不公平。比如,他擅长的是化学,但本校组合里没有他心仪的化学课程,而同城的其他中学,有这个选项。这种,学生肯定心里极为难受。如果大家都没有,就像原来的高考文理分班一样,简简单单,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现在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大家就容易心理不平衡。不患寡,患不均。


但是不平衡也没有办法啊,条件就是这样的条件,学校也不会因为你的闹腾,再多开一个选项出来,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挑选一个较好的选择。


人的生活跟在课堂上解题不一样,不是在理想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理想解。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的约束条件,都是不理想状态。我们能做的,大部分时间只能寻求一个妥协的、折衷的解。也许某天,我们能量大了,才可能自己创造条件,突破限制,但那毕竟是少数人,少数事情而已。希望这位学生能想开一些。


不过,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当年高考方案设计者,想的是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高考科目,这个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学校有足够的师资,这已经被验证为不可能的了。第二个是,这些课程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这也被证明为不可能了


第一种情况,学校少开几种选项,但还是比原先的文理分班的选项要多一点。


第二种情况,大家按照田忌赛马的方式来选课,6门课或者7门课的选择权重差别很大,有些课很容易被集体抛弃,比如物理、化学等。而且,为了高考获得好成绩,还是跟原来一样,很早就分班,没有达到多学的目的。原先的文理分班是强制学的课程,这些课程是专家定的,有用是第一原则,而不是好考。自己选择的话,很容易选择好考,而不是有用,这其实是削弱整体国民素质的。

还有,原来只有一种选项,文科或者理科,现在有多种选项。为了要好好做选择,大家必须要把这些课都要学完,才能做出决定,一般是高一下分班,因此高一将会非常非常累,高中大部分的内容将在高一来讲完。这非常违反教育规律。


因此,高考选考科目的方案在我看来弊端多多,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大家觉得呢?


他山石部落


家长说孩子选课开始了,可学校师资不足,只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对学生公平吗?看来你对选课这件事并没有深入了解一下,下面我给你说一下。

一般来说,在任何一所学校里,每开一门课,都会配备相应的老师。如果学生多,老师少,就容易形成大班现象。但是对于选课来讲,教室是固定的,老师也是固定的,只是学生数量不同而已。请看下图,学生选课后走班的流程图。

题主说你孩子的学校只准备了4种固定选项,这绝对是不正常的现象。学校没有权利把20种选课组合给人为缩减为4种,如果学校真这样做,恐怕很多家长会向教育局反映这件事,因为这完全是违规操作。选课的组合形式,请看下图。

由于家长并没有详细你孩子学校的情况,我建议你去学校一趟,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一下情况。或者找学校的教导主任,或分管副校长都可以。只有你去了解了详情,才能知道学校到底针对选课和走班是怎样安排的。

家长还要了解走班教学的特点,目前很多学校走班大致可分为三类:

1、小走班。是在6选3(或7选3)的学科范围内限制性走班,即采用套餐制,把原来的文理两种组合改为4-8种组合,牺牲掉一部分学生的选科意愿。

2、中走班。是在是在6选3(或7选3)范围内实现较大程度走班,但很多学校采用“定二选一”“双向聚焦”“2(等级与合格合并)+1(等级考)”等诸多形式减少排课组合数量,减少排课难度。

3、大走班。是全体学生的全学科走班,语数外分层、选考科目分类、体艺及校本课程分项,这是走班教学的成熟形态。

如果家长清楚这种走班特点,你再看看是否把孩子选课和走班给搞混淆了。


寒石冷月


只有四种固定选择确实太少了,可以说对很多学生确实不公平,如果对于某一些科目不是很擅长的,那么按照这四种固定搭配的话,后面的学习确实有一些困难,但题主也说道是因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能够解决,除了转学等其他途径,学生能做的只有摆正心态罢。

我现在带的一个学生,也是刚进高一,他给我说的是他们学校就有20多种选择方式,几乎针对全部学生都有适合他们自己的选择,给学生的选择越多,那么学生后面给学校的回报就越多,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的发展、排名等等肯定也会逐步提升。

若是学校本身基础、师资力量就比较差的话,只能有这几种模式也能够理解了,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四种固定模式,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我是夭夭,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哦!诗经夭夭,期待与您一同探讨教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