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道出弘一法師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人生三層樓”的第三層

現下對於弘一法師為何出家為僧,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有人因推測的破產說、遁世說、幻滅說、失戀說、政界失意說等等,都只是對李叔同的猜測,然而世俗的眼光裡都只是看著因果,不知大師心中所想所念,然則對於活在人世間的追求而言,大多隻是身外之物,無愧於心,無妄於形便是最大的追求。

李叔同出家之時,人世間的名利已經做到了最好,名利雙收的他放棄這一切遁入空門,放下了所有的執念,多年以後相愛頗深的妻子雪子與之相見也難以明白,他為何如此。然則李叔同是李叔同,弘一是弘一,不再是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皈依佛門,一生追求普渡眾生,追求心中的平靜和大愛。

豐子愷道出弘一法師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人生三層樓”的第三層

哪怕是多年相愛的雪子,千里來尋,希望它能夠還俗,能夠活在愛他的人身邊。可是弘一法師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他,算是絕情,也算是虔誠,依然選擇拋棄了心中享樂的靈魂,大徹大悟,人活世間不過是臥不過七尺,食不過三餐。

人們難以看破弘一法師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對這個原因同樣是充滿了未知。普通人的出家原因在他的身上難以找到合理地解釋。世俗間的一切他都擁有著,他卻毅然的選擇放棄,選擇大愛,選擇普渡眾生。《送別》之中的每一句都是詩意,也都是寫著悲傷和淒涼,這也成為人們對於弘一法師出家原因的猜測,然而這首詞創作於他出家的五年之前,雖然心境淒涼,然則不至於五年之後才發作。

豐子愷道出弘一法師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人生三層樓”的第三層

豐子愷說的或許才是最接近的答案。豐子愷與弘一法師相交頗深,他對於弘一的瞭解也讓他的“人生三層樓”論,顯得更加可信。

豐子愷認為,人對於生活的追求可分為三層,物質,名譽,精神。當一個人在世俗之間已經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時,選擇宗教追求信仰,成為了一種新的思想境界。世間之事可望而不可及的太多,但是痛苦也來自於此,慾望太多而慾求不滿時,也就有了痛苦,佛門的清淨無求,堪破世俗的煩惱,或許弘一法師也算是擺脫塵世的煩惱吧。

弘一法師對於世俗生活的追求已經得到了滿足。選擇努力去探求人生的究竟,就像是中世紀的許多科學家一樣,宗教的神學如同一種歸宿一樣,讓這樣想要探尋世間真諦的人為之著迷。世間命運的紛亂,難以解釋,但是任何一個宗教的信仰都能給虔誠者帶來心安,帶來這一切問題的答案。出家後,他恪遵戒律,清苦自守,傳經授禪,普度眾生。世間的大道,難以猜透,但須恪守,也許就在生活的點滴之間。

豐子愷道出弘一法師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人生三層樓”的第三層

弘一法師在物質已得到最大滿足,同時,藝術也達到了很高境界,所以才“必然”地昇華到宗教中。實際上,豐子愷的說法有一定的準確性,弘一法師在出家之後,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更加的有心得,畫作詩歌,全都漸入佳境,終成一代大師。

或許是追求心安,也或許是追求世間的大愛,然而這樣一位大師,他已經完成了他活著想要的一切,在他的追求裡,做到了圓滿。讓人敬仰,心之所願,可望可及。這便是最大的心安了吧。

對於出家之人來說清心寡慾,一餐一飯,一絲一縷,皆是恩賜。花草雨露,蛇蟲鳥獸,皆為大道。或許弘一法師對這一切的理解,讓他的內心得到了足夠的安寧,也讓他的藝術境界得到昇華。

參考文獻:

《李叔同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