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不选择当皇帝,而选择当西楚霸王?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项羽进入关中分封天下的时候,他是有实力称帝的,如果他当时占据关中称帝,把刘邦分封的四川,那么刘邦将永无翻身之日,但项羽压根就没想过称帝,他回了楚国。在他心中像春秋五霸那样称霸天下就是最高荣誉了,他鄙视秦始皇称帝的做法。

从项羽使者对韩信说的话也能看出项羽的政治理念,韩信打下齐国后项羽派使者游说韩信,说刘邦非占尽天下不罢休,言下之意就是刘邦和我们不同,他是要占尽天下当皇帝的,皇帝的天下是容不下你我这样的诸侯王的。

下面就说到韩信了,楚汉战争期间他北上连灭五国,最终占领齐国打到了楚国的后花园,当时韩信声名大振,坐拥几十万大军自立齐王,而此时的项羽和刘邦却打的难分胜负,都有些强弩之末的意思,于是天下的决定权就到了韩信手中,他帮谁谁就赢。此时的韩信是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如果他努力的话。

再不济他从中调和楚汉战争提高自己的威望,当个新一任武林盟主还是可以的。但韩信的最高奋斗目标就是当个齐王,所以谁劝他也不再多奢望,毅然拒绝项羽支持刘邦。最终,项羽韩信的下场我们都清楚,大汉的天下是容不下他们的。

只有刘邦,趁着自己打败项羽的巅峰状态称了帝,从此他就是天下正统,谁再起兵就是谋反,名不正言不顺,这仗从气势上就输了。

所以,个人认为,这就是刘邦能当皇帝的原因,只有他想当皇帝,其他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中没有这个概念。


历史名将录


起义军灭亡秦国后,项羽没有选择当皇帝,而是选择当西楚霸王,这是有几个方面因素制约的:

第一、已经有了义帝,不可能有两个皇帝。

在这里也显示出项羽集团的政治短见。楚地起义军项梁起义时,听从手下建议,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尊为楚怀王,陈王陈胜被杀后,尊楚怀王为义帝,也就相当于皇帝。义帝也确实统领、调遣过项羽、刘邦等将领的灭秦事业。

但在尊怀王为义帝后,项羽又架空义帝,封侯由项羽主持,还把义帝迁徙到小地方去。在义帝迁徙的路上,项羽还是派英布暗杀了义帝。当时,项羽就没有考虑杀了义帝,皇帝空缺怎么办?既然想杀义帝,在封诸侯之前找借口废掉或杀掉怀王,岂不是更好?没有了怀王,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了。论战功他完全有资格当皇帝。

第二、项羽的勇武性格所决定。

项羽最不喜欢读书,项梁曾教给他读书,他只认识个姓名,就再也不想读下去了。项梁又教给他学习兵法,他也只学习个皮毛,就再半途而废了,可见他根本就不是深入学习的材料。让他学习治国之策,可能比天书还难读。

项羽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骑在马上,领兵打仗,勇猛拼杀,在所不惜。他也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坐在朝廷、发布诏书、治理国家当皇帝。可能让他当皇帝,比杀了他还难受。

第三、政治短见。

项羽缺乏政治理念,范增只是如鬼谷子的谋略,而非政治家。刚把秦国灭亡,范增就煽动项羽杀害同僚刘邦,自相残杀,挑起内讧,这不是政治家的作为。这只能显示范增最多只能算作一个谋略家。通观项羽集团就没有一个政治人才,向其出谋划策如何安邦治国事宜,早先,张良、陈平等都有可能成为项羽的政治谋臣,可惜最终都投靠了刘邦。


南宫外史


老爹有话说:

项羽会做出这种决定,是因为他不想做皇帝。

项羽之所以,会起来反秦,一个最大的动力,就是秦国灭了自己的故乡楚国。再加上项燕、项梁都是死于秦人的手中,所以,项羽对于秦朝是有血海深仇的,对于秦人是深恶痛绝的。

总之,项羽最大的目标是摧毁秦朝,至于灭亡了秦朝之后,该怎么办,他没有想过。

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篇中,有相关的记载: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进驻咸阳后,就有人建议项羽定都关中,方便日后称霸,一统天下。项羽见到这个秦宫,已经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自己的家乡,就想要放弃关中,返回自己的故乡。

项羽的理由是:在外富贵了,却不衣锦还乡,就跟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没人会知道你富贵了。

由此可见,项羽的目标不在于统一天下,而在于衣锦还乡。说白了,就是目光短浅啊。如果你统一了天下,做了皇帝,天下都是你的,还怕家乡的人,不知道你富贵了吗?

但是,项羽呢,又不想和其他各路诸侯一个级别,就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听上去比各路诸侯要更高一级。

总的来说,项羽不选择当皇帝,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做皇帝,一门心思就是推翻秦朝的统治,再加上思乡心切和家乡情结,就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了。


老爹有话说


西楚霸王就是项羽眼中所谓的“皇帝”,甚至项羽个人认为它比皇帝还“拉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宣布称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王,又被称作始皇帝。


秦始皇之后,赵高杀死秦二世皇帝胡亥,立子婴为秦王。这时的秦王子婴已经不能以“寡人”自居了。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诸侯推举七国后裔纷纷自立,郡县制早已名存实亡。

项羽仇视秦国制度,杀掉秦王子婴,烧毁秦宫。据《史记》记载:秦都城咸阳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熄。继而项羽开始大封天下诸侯,自封西楚霸王。这也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况且当时从秦始皇称皇帝到项羽分封天下也不过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秦始皇的郡县制还没有正式形成,属于试验阶段。而自五帝时期就开始的分封制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所以说,项羽采用的霸王分封制是顺应时代潮流。

还有一点,项羽根本就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按照项羽的英雄性格,皇帝只是一个称号,跟霸王有什么不同?霸王听起来不是更“拉风”吗?所有的“王”都是我封的,所有的“王”都臣服于我,这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走我最仇恨的秦始皇的老路称皇帝呢?皇帝不也是我呼来唤去的“傀儡”?君不见那个楚怀王熊心,不也是被我尊称“义皇帝”?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被我下令流放。


小刘解读


项羽不称帝的首要原因应当是他本身就没怎么考虑过称帝。秦统六国,以郡县制治天下,而以项羽集团为首的起义诸君,打着的旗号是恢复六国旧制,将天下倒退回战国时代。项羽的目标与其说一统天下,不如类比齐桓公之类的联盟霸主,这一点从他攻陷秦都,占据绝对优势后依旧坚持分封制可以体现出来。

第二,项羽集团内部也不太能支撑一统的目标。当初项氏集团是靠着项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然后迎奉楚怀王的旗号,迅速聚拢六国旧贵族之力,一举成为灭秦主力的,同时后期也一直践行着分封诸王的目标。和刘邦相比,军队较为驳杂。

第三,项羽军事能力有余,政治头脑匮乏。项王刚愎自负,自信能牢牢钳制手下各路诸侯,最终被刘邦击溃。反观刘邦,手下韩信在受封齐王,权势达到巅峰之时,刘邦始终能握住军权,始终谨慎小心,不彻底相信任何人。刘邦由此能够取代项羽之后称帝,而不仅仅是当汉王。也因为这一点,刘邦能在反秦之后徐徐削弱封国国王权力,为后来架空诸王打下基础,而项羽如果打下天下,怕是尾大难掉,难以真正做天下之主。

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来看,项羽都难以选择当皇帝。当然往事已定,谁也说不准项羽如果击败刘邦,接下来会不会对分封制有新的看法,进而选择成为皇帝。后人也只不过纸上谈兵,博取读者一笑。


铸钢心


第一个原因是项羽自身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曾有人对他说,关中富饶之地,在此建都可以立千秋之基业。项羽听了后,回答了这个人一句无比经典的话,叫做“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衣锦还乡的意思,项羽骨子里有很浓重的这样一种思想,因此他并没有在关中当皇帝。

第二个原因依然是项羽自身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项羽自幼熟读兵法,生平所学都是万人敌之术,他出身高贵,祖上是楚国名将项燕。而秦国是灭了楚国的罪魁祸首,对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项羽是从头到尾给恨透了。秦国的都城他一把火烧了,秦国的宫殿也给烧了,秦国的军队直接坑了,秦王子婴也直接杀了,秦始皇当了皇帝,他就坚决不当皇帝,秦国实行郡县制,他就搞分封制,秦国推崇皇权,他就推崇霸业。只要是有秦国特色的任何东西,项羽都一概否决之。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当时的人们都有种一种很强烈的裂土封王的思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了,韩信攻下齐地之后,特意向刘邦提出让他做齐的代理齐王也叫做假齐王,刘邦正值用人之际,当即就同意了,还说假王当着多没劲呀,直接当真王吧。

韩信想当王,想当一方诸侯的这种思想也是当时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项羽处于这样的一种思想环境之下,使得他想当皇帝也当不了。

在上面三种原因的影响下,项羽最终选择了做西楚霸王,而没有当皇帝。


淋芮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序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简单介绍一下项羽的历史背景,项羽,明籍,字羽,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楚国的名将项燕之孙。按照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氏一族世为楚将,因受封于项城,故姓项氏。其祖父楚国名将项燕就是被秦国名将王翦所杀,到了项羽父亲和项羽这一辈,早年也是在吴中开始起义反秦。结合项羽的历史背景,对于项羽为何不称帝的原因,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

对于秦朝统一的不认可:

我们后世学历史,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大一统的王朝,但是相较于之前的几百年诸侯国林立的局面,秦国几十年的大一统时间显得太短,项羽身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对楚国的感情比对统一后的秦王朝的感情要深的多,况且战国时期被灭的六国,楚国和齐国是最后才被秦国灭亡的,所以,秦始皇对于原来的强国楚国也格外的“关照”,这对于项羽的认知当中,首先恨秦国灭亡了楚国,其次恨秦始皇统一以后激进的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最终对于秦始皇首开的皇帝制度也没有更深的了解,所以在当时来说,就没有要恢复秦始皇创立的当皇帝的想法。

目标封王:

从项羽一生的作战目标来看,较为明显的目标就是复国,恢复到秦国统一之前的诸侯国局面,战国时期的楚国,巅峰时期在所有诸侯国里边,是属于“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所以,项羽定都彭城之后,立马自封“西楚霸王”,从封号上可以看出,彭城在楚国的西边,所以叫西楚,霸字代表了楚国之前的霸主地位,西楚霸王寓意则是这个楚国是他项羽恢复的,和之前的楚国是不同的,故他的国家叫“西楚国”,他本人就叫“西楚霸王”。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羽已经达到了他想达到的目标-封王,而不是我们所想的称帝,毕竟上边就说过,项羽对于皇帝这个概念是了解不深也不感兴趣的。

不能称帝的终极原因:

如果项羽想要称帝,还有一个真正的原因制约着他,那就是他必须灭掉所有的起义军,就像秦国灭掉所有的诸侯国一样,让他们手里无兵无权,也就威胁不到他后期的统治,但是从项羽起义的军队人员构成来看,大部分都是原先的诸侯国兵马,他自己所属的江东子弟兵在人员比例上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在推翻秦朝的统治以后,手下的诸侯兵马纷纷要求六国复兴,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项羽对于这种趋势是完全没有掌控力的,也不可能去违背这股潮流,所以,项羽暂时取胜之后,对下边的人进行分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正是这种不得已而为之,导致了刘邦的兴起,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结束:

也许在项羽心里有过一统中原的想法,只是我们再也看不到这种想法的实施,项羽一生所得天下之民心,只是得了鲁地这一地,而不是得全国之民心,正因为他对故国楚国的用情太深,导致他失去了太多民心,也就失去了称帝的最基本条件。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一一回复!


金风C玉露一相逢


不是不想当,而是没当上,西楚霸王这个称号相当于一方诸侯,不过《史记》中,还是把项羽列成本纪了,皇帝才享有的待遇。


大玩家的小剧场


个人见解:项羽的性格注定他不能做皇帝 项羽的性格优柔寡断有时候还妇人之仁,面对很多政事,大事抉择(除了军事)的时候总是难以下定决心,这样的性格就注定他不能称帝。项羽心里最大的愿望是复兴楚国,称霸,项羽想做霸王,不愿意做皇帝,皇帝对于项羽来说,可能还是件违背天理的事情。



项羽对秦始皇的帝制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也不认可。项羽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孙子,在他的思维里,并不认可秦始皇实现了统一,而只是认为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属于侵略。加上,秦朝帝制终结的时间太短。由于地方上没有相应的拥护秦朝的封国,使得秦朝中央在面对众多起义军的时候不得不以一敌众,终至寡不敌众。项羽亲身经历了这次变故,亲身感受到了秦朝中央的自顾不暇灭亡,在他看来,帝制不行。

陈胜吴广,首开,举起反秦起义大旗,项羽后面加入和其他起义军,最终灭掉秦国后,他心里的图景就是复楚国称王。恢复以前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当然了,不完全是以前诸侯国的样子,项羽要楚国的地位应该是在六国之上!大约相当于“春秋五霸”中霸主的地位。所以他的国号中有个“霸”字。另外,这个楚国和以前的楚国还有不同的,他项羽的故乡彭城在楚国的西边。而项羽光耀故里的情结是很重!所以,他国名又有“西楚”两字。最后,他的国家就叫做“西楚国”,他本人就叫做“西楚霸王”。   

项羽称王非常匆忙,就算是他想称帝,当时也不具备称帝的条件。称帝需要什么条件呢?比照秦始皇称帝,那需要把所有的诸侯王都给灭了,也就是说,至少让所有的人都不再拥有实在的军队,也不再拥有土地,都成为平民百姓的时候,才能称帝。可是,当时的情况,只是他带着诸侯把秦国给灭了,军队都还在这些诸侯王手里,土地人口也在这些诸侯王手里。所以,根本就不具备称帝的条件。项羽急于称王,和想衣锦还乡故里,光耀故里。项羽攻下咸阳后,有人劝他别烧阿旁宫,在咸阳称帝,还拥有关中沃野。可是他却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一定要烧,一定要走!结果劝他的人说他一代英雄“没文化”,项羽就把人家给杀了,多么鲁莽,最后把都城定在他的故乡彭城。由此可见,他称王回归故里的心思很强烈,还很迫切。   

项羽也许根本就没把那些诸侯王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就算那些诸侯王想造反,但他要灭掉不听话的诸侯王,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先称王,还是霸王,过一把当王的瘾,事实证明,项羽错了,下场大伙都知道。


樱花飘荡雨露风中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称呼皇帝。秦军在灭楚国,大肆屠杀楚国大臣及楚国臣民,项羽十分仇恨秦朝,也厌恶秦朝的制度。所以也讨厌皇帝称呼。他本身是楚国贵族后代,所以就选择当西楚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