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世界經典名著小說家簡·奧斯汀(1775-1817)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

關於它們最大的共同特點,也幾乎沒有比簡·奧斯汀自己在一封家書中的概括更到位了:鄉間村莊裡的三、四戶人家——這就是我所刻畫的一小截(兩英寸寬)象牙。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簡·奧斯汀

這些“鄉間故事”當年剛剛出版的時候,並沒有很快進入暢銷書行列,兒只是少數人的時髦讀物,不如夏洛蒂·勃朗特聲嘶力竭的愛情傳奇《簡愛》,更不如狄更斯講述貧困掙扎的小說受歡迎。但好作品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簡·奧斯汀逝世後的200多年來,她的多部作品以溫和冷靜的口吻緩慢地,也是徹底地,得到了大眾讀者的寵愛。如今廣大讀者對她小說的喜愛,還在繼續。

我每次讀完簡·奧斯汀的小說,都會覺得自己穿越回到了慢生活時代,在書中也能看到令自己滿意的生活,這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的放鬆和愜意,已然不是對現實的簡單迴避,已成為一種瑰麗的想象。這對於終日忙碌從事沉悶、繁瑣的上班族而言,是一劑良藥。當然,本就清閒自在的人,讀了它也會覺得很舒服,因為裡面除了人物,很多生活化的細節描述也與現實有某種程度上的交融。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07版《成為簡·奧斯汀》

有人說,讀文學小說的人,都是慵懶和畏懼思考的人,只是把自己的時間和情感交付給一個又一個故事,不免有虛度人生之嫌。奈何,這樣的人不計其數,還仍舊前仆後繼,而好小說依舊是想象與情感最好的結合體。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傲慢與偏見》

下面繼續說簡·奧斯汀最負盛名,最受歡迎的小說《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2003年,BBC評選“英國讀者最愛的200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僅次於《指環王》排在第二位,兒《指環王》在當時才剛剛開始流行。《傲慢與偏見》有6次改編為電影,7次改編為電視劇,Youtube上關於它的視頻多達40萬條。也有後來的小說創造者沿用其中主人公的名字創作小說,亦順利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那麼,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在歷經200多年後,依然如此受人歡迎,經久不衰?

1、 主人公滿足了讀者幾乎所有的幻想

《傲慢與偏見》如此受歡迎,特別是女性讀者的歡迎,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男性擁有更多經濟政治權利的社會背景下,男主人公達西兼具兩種難得的角色:妥當實惠的生存靠山和有文化有情調的靈魂伴侶,用最簡單的話說達西是有文化有情調的高富帥,標準的瑪麗蘇偶像劇男一號。

可想而知,這種角色的誘人程度,不論是對幾百年前的行動嚴重受限,不能從手勞動工作經濟不獨立的熱衷成就美好姻緣的女性來說,還是對現在可以從事社會生產,獲得經濟來源的現代獨立女性來說,都極具魅力。廣受大眾喜聞樂見的影視劇套路,也多是如此。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05版《傲慢與偏見》

如果說達西是大眾女性朋友心目中偶像,那麼伊麗莎白也就可以是男人們心中情人。伊麗莎白聰明幽默、美麗活潑,這也是深得男人喜歡的特質。在小說中,面對達西姨媽的羞辱性的質問,伊麗莎白自許是紳士的女兒,而達西是紳士,她雖然沒有萬貫家財,但在這一點上,自己是能夠配得上達西。在小說故事的前面,因懷有對達西傲慢的偏見,伊麗莎白煩透了他,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達西的求婚。我們可以將此解說為,伊麗莎白作為自尊自愛的知識女性,絕對不可能因為金錢而出賣自己的靈魂。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05版《傲慢與偏見》

其實,這樣不拜金的女主角其實我們在其他很多小說或者影視劇中也常見,但為何伊麗莎白可以走向世界,穿透時光,博得眾人的喜愛。除了她本人積極討喜的聰明幽默活潑,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基於她自尊自愛的基礎上的獨立思想與立場的堅定,具有一定的現代性。

伊麗莎白飽讀詩書,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知識女性,這在世界經濟整體向前發展,中產階級不斷崛起和擴大的情況下,

她代表了越來越多跟她相似的女性的存在——女性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經濟權,自然在面對生存、工作和戀愛婚姻問題上有一定的底氣和主動權,可以做到像伊麗莎白那樣勇敢果斷。可以說,伊麗莎白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至今,很多女性自我投射的強化或者弱化版,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她們擁有很多相似性。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BBC95版《傲慢與偏見》

誠然,我必須得承認,一本小說,一個故事,能給人留下深刻不可磨滅印象的往往都是裡面的人物,而在一點上,簡·奧斯汀筆下的伊麗莎白與達西都做到了,且深得人心。至於他們倆愛情的結合,簡·奧斯汀妥帖地指出:這個結合對雙方都有好處,女方從容活潑,可以把男方陶冶的心境柔和,作風優雅;男方精明通達,閱歷頗深,也一定會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當然,作為讀者更是樂見其成,對於美好的發生,是對希望最好的兌現

2、閱讀體驗獨特,且表達的東西一直存在

除了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傲慢與偏見》能夠成為經典,一直流行的另一個原因是閱讀本身給人來得體驗。無論是歡愉還是悲傷,舒服還是厭惡,總有不變的一點是小說作者寫出了你想說的,旁敲或者直擊你的人生或者內心。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傲慢與偏見》

馬爾克斯的經典小說《百年孤獨》可以說是這一類的代表了,他通過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誕生與消失,說盡了孤獨的各種姿態與本質。在《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用詼諧幽默的筆調,寫了個喜劇,整體讀起來輕鬆愉悅,寫出了最出名的男女關係和美好的愛情,也寫出了婚姻的不同組合形式。

小說家Walt Scott是第一位稱讚簡·奧斯汀現實主義筆調的人:這位年輕的女士有描寫普通人物的情感、性格及錯綜複雜生活的天賦。

她能夠將繁瑣的實現進行技巧化得呈現,情節又極具真實感與表現力,字裡行間流露現代的時髦感,又彷彿會在身邊發生。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05版《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中的家庭舞會的社交場所的尷尬與快樂;姐妹們到梅里頓購物的消遣,沉醉在消費中的快感;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相見不如不見;閨蜜之間的依存與矛盾;客廳的佈置與審美以及主人公們自己閱讀小說的情節等等,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在某些地方就是我們自己。

“無論外界遭到任何不愉快,她只要來到這個房間,進行若干探索,或思考一些問題,就能立即尋得慰藉。她栽種的植物、她收藏的書、她的寫字桌,以及她那些別出心裁之作,都擺在唾手可及之處”這種一個人因周遭實際環境而產生的滿足意識,放在今天一點同樣適用,一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在作品中這樣提簡·及奧斯汀的作品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05版《傲慢與偏見》

這種敘述的確非常現代化,內心與外界的恰到好處的相適應性,不也正是大家所推崇的小確幸嘛。這種極具時代穿透性和後現代的東西,也是作品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她的現代和傳統之間,也往往適得我們可以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寄託“鄉愁”,認為那時的生活、禮節和情感都更事宜。

3、影視劇的拍攝,使得受眾變得更廣泛

兩年前的熱播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令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火了一把,一度衝到熱銷榜前列,儘管二者除了名字一樣,故事情節也沒多大關係。原著小說和改編影視劇之間,總存在這種共生共榮的關係,能夠相互帶動提升彼此的影響力。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BBC95版班內特家的五個女兒

無疑,有關《傲慢與偏見》影視劇的普及,引發了“奧斯汀熱”,特別是於1995年由BBC播出的《傲慢與偏見》。當時,最多的一晚英國有900萬人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這部由克林·菲爾斯、詹妮弗·愛莉主演的古典劇。另外也是在同一年,李安導演的改編自簡·奧斯汀小說的《理智與情感》,拿到了7項奧斯卡提名。再者就是2005版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主演的《傲慢與偏見》也收穫了非常多讀者和觀眾的喜愛,而且常看常新。

歷經200多年,為什麼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依然盛行不衰?

BBC95版達西

簡·奧斯汀的粉絲自稱為“簡迷”,這個詞在1924年由諾獎作家羅得亞德·吉普林創造,如今所代表的文學粉絲團體只龐大和熱誠,幾乎只有莎士比亞的“莎黨”能夠相比。其中,《傲慢與偏見》在“簡迷”心中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部小說以後也依舊會捕獲更多的讀者。

《簡·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為什麼兩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對她依舊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