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在考古發掘史上,真是發掘出不少轟動世界的墓葬,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墓、江西的海昏侯墓、廣州的南越王墓、河北滿城的劉勝及竇綰墓、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等等,但這些墓葬的發掘要麼始於偶然,要麼就是因為被盜墓賊盯上了,出於保護文物的角度才不得不挖掘(雖然考古學家心裡估計是挺高興的)。一般來說,如果一座墓葬是完整的,考古學家是不會主動去挖掘的,比如秦始皇陵,像這樣的皇帝陵陪葬品必定非常的豐富。然而,墓葬裡會出土什麼是未知數,技術水平不夠的情況下,打開陵墓等於毀壞文物,不如就原封不動。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但是,歷史上有一座皇帝陵,在其墓葬保存完好,確定未被盜掘的情況下,考古學家們打開了他的墓葬,結果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尤其是墓葬內的絲織品,在打開墓葬後,被毀壞的程度很高。而這位皇帝及其皇后的屍骨,最終也被雜碎焚燒,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儘管在位期間萬曆皇帝曾做出近20年不上朝的荒唐事,但是畢竟死者為大吧。躲過了明清幾百年的盜墓賊,卻沒躲過現代文明社會的一些黑手,也是夠悲催的了。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其實,萬曆皇帝在位期間就很悲催,之所以不上朝也是因為要跟大臣們對抗。萬曆皇帝一生就只有兩個兒子,其中一位是他寵愛的鄭貴妃所生,但不是長子。長子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的生母原本是太后身邊的宮人,偶然情況下被萬曆皇帝寵幸,一朝得子。萬曆皇帝很不情願的將其納入後宮。封建王朝都有立嫡立長的祖制,皇后無子,自然就要立長了。於是朱常洛被立為太子,但是,萬曆皇帝的心裡更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最後便上演了一出無聲的對抗——不上朝,在視察了自己的陵墓沒問題後,就徹底隱身在深宮裡了,直到去世。死後就葬在定陵,北京明十三陵中的一座。

明朝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長陵石像

朱元璋建都南京,他的陵墓也在南京,就是著名的明孝陵。之後是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史稱“建文帝”。這屬於隔代傳位。建文帝的登基引起了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的不滿,最終朱棣策劃了“靖難之役”,成功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史稱“明成祖”。而建文帝朱允炆則不知所蹤,有說出家了,有說被朱棣害死了,也有說逃到日本去了。反正他的蹤跡又是一樁懸案。所以,也就沒有他的皇陵了。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明成祖朱棣後來建都北京,陵墓也是修在了北京,他的陵墓也是北京明十三陵的祖陵,明朝後來的皇帝都是依據他的陵寢來修建的。這樣算來,除去朱元璋、朱允炆的陵墓,還剩下14位明朝皇帝。為什麼叫“明十三陵”呢?

還有一位皇帝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朱祁鈺,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弟。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朱祁鈺在大臣即太后的擁戴下登基為帝。朱祁鈺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不可謂不是一位好皇帝,可惜後來英宗朱祁鎮被放回了,精心策劃之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朱祁鎮復位,做回了皇帝。朱祁鈺也被軟禁了起來,沒多久就去世了,享年才30歲。有說朱祁鈺實際上是被害死的。朱祁鈺畢竟當了近10年的皇帝,可能對於英宗來說,朱祁鈺的存在就是一個威脅。就像當年的海昏侯劉賀一樣,哪怕是沒什麼奪位的威脅,但是存在的本身就很受忌諱。面對著皇權的巨大誘惑,很少人能抵擋得住。歷史上因此手足相殘的太多了。用“無情最是帝王家!”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網友:最是無情帝王家

朱祁鈺在位近10年,在此期間也在現在的十三陵的陵區修建了陵寢,即當時的“壽宮”。英宗復位後,搗毀其陵墓,以“明王”的身份,將朱祁鈺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也就是現在頤和園西北的娘娘府附近。所以,他的陵墓也不在明十三陵的範圍內。雖然朱祁鈺後來被英宗取代,廢了帝號,但是後來明憲宗即位,下詔恢復朱祁鈺皇帝之位。所以他也在明朝正統皇帝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