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2019年上半年杭州新引进各类大学生125353人!

全国第一!!!2019年上半年杭州新引进各类大学生125353人!

近日,浙江省委人才办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省人才集聚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人才集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据国内知名招聘机构的数据,上半年省内各设区市中高端人才均实现净流入,其中杭州、宁波稳居全国第1、第2位。

❤️杭州新引进12.5万名大学生,比去年上半年多一倍

在2011-2014年间,杭州常住人口仅分别增加了3.76万人、6.4万人、4.2万人、4.8万人,平均每年不到4.8万人。直到2015年,这个数字才开始加速上升。那一年,杭州常住人口飙涨12.6万人;接下来的一年,人数继续上升,为17万人;紧接着是2017年的28万人以及2018年的33.8万人。去年底,杭州的常住人口达到了980.6万。若不出意外,今年杭州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青年是发展的生力军。翻看报告,浙江新引进大学生的增幅引人注意。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新引进各类大学生39.3万人,同比增长52.02%。其中,杭州新引进12.5万人,同比增长100.5%,一大批青年人才加速流入,为杭州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湖州、衢州、嘉兴等地招引大学生的力度同样不断加大,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29%、75.7%、72.5%。

对大学生吸引力增强的同时,得益于博士后倍增行动,浙江博士后人数也有较大增长,上半年全省新进站博士后461名,同比增长19.7%;新引进博士学历毕业生2708人,同比增长57.4%。

顶尖人才引进也是一大亮点。上半年浙江引进顶尖人才131人,其中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7人、图灵奖获得者1人。全职引进的11人中,包含3名中国“两院”院士。从地域来看,杭州、宁波、嘉兴成为全省集聚顶尖人才的主阵地,三地共引进76人,占全省的58%。

而在本土人才的培养上,上半年浙江省新晋升高级职称人数1.85万人,同比增长11.2%,新增高技能人才10.66万人。

之江实验室聚才效应凸显,新增48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浙江人才发展生态的不断优化。

今年5月16日,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网上人才之家”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等举措,初步实现人才政策网上看、个人事项网上办、人才项目网上展、人才需求网上找、人才评审网上报,着力改善人才服务体验。

为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在杭州、宁波、嘉兴建设服务全省人才发展的创新共同体,为落户人才落实公共服务方面的同城待遇,服务全省各地引进人才。据统计,浙江上半年共为600余名高层次人才落实相关待遇。

浙江各类重点平台的聚才效应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凸显——之江实验室新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120人,在职科研人才已达381人;省属高校引才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19人,同比增长60%。

上半年,浙江还新签约引进中法航空大学、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科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科院大学杭州临床医学院等高校院所,新增48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年新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

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平台能级不断提升。上半年,未来科技城新引进海外人才126名,累计引进3246名,新增海归项目企业40家。9家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新引进海外人才268名,实现税收64.5亿元,同比增长25.8%。

❤️下半年招引大学生力度不断加大

日前,杭州正式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实施全球大学生招聘计划,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而更早之前,今年4月3日,杭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其中人才优惠新调整中表明: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相比此前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此举意味着,一直矜持的杭州,也放下身段,大幅度降低了落户门槛。

浙江新闻客户端梳理11市的落户新政发现,“先落户后就业”已几乎成为吸引人才的“标配”。湖州、金华两地已全面放开落户,台州更是给出了“可举家在城镇落户”的优惠政策。

筑巢引凤,为让人才留下来,除了送户口,各地还“送房子”。来杭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申请到最高30万元、为期3年的基准利率贷款。宁波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15-800万元安家补助,按要求发放。到温州就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分别获得20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招揽青年人才,浙江各地都捧出了满满诚意。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梦想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就是它的未来。所以送钱送户口,甚至送房,只为了招揽和留下他们。但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如何用好、培养好他们,也是每座城市需要长期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