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長春解放前夕的“長春丹”神話

口述實錄—— 長春解放後,長春市民告別了苦難的歷史,但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一輩子都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今年91歲的李其穎還記得解放前夕的“長春丹”,他不但見證了“長春丹”的製作過程、偷嘗過“長春丹”,還看到當時的國民黨長春市長尚傳道在報紙上利用“長春丹”安撫饑饉中的長春市民的報道。70多年後的今天,他為讀者揭開了昔日的“長春丹”神話。

1948年,駐長國民黨守軍被解放軍團團圍住,裡外不通。守軍的給養僅靠空投勉強維持,而城內的大多數老百姓則缺錢少糧,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我當時是一名小學老師,得以勉強留在城裡,直到長春解放。這期間,長春城曾盛傳過一段抗餓仙丹“長春丹”的神話。恰好這神話的源頭,就出自我所在的智德小學校,我還親口偷嘗過它。事經半個多世紀,應該揭開這段神話的老底了。

小學教師有基本口糧保障

長春智德小學校,是由佛教組織——長春居士林開辦的;校長是長春居士林林長景印涵老先生,他是東北佛教界知名人士。當年的校舍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灰樓,教室、辦公室和一間不小的佛堂在二層;一層有一所幼稚園,還有一間大屋子,裡面住著三四十名尼姑,據說她們是從東北各解放區流落到長春的,由居士林負責供養。

我在小學工作不領工資,每個月發40斤黃豆以物代薪。在當時,這可是難得的優厚待遇,正因為這樣的待遇,使我和母親有了口糧的保障,從而未被逼上出卡哨的險路。不過當時20歲的我食慾正旺,40斤黃豆作為全家的口糧顯然不足。為了吃得飽一些,我把黃豆換成豆餅,把豆餅用水發成片,然後用鍋炒幹、加些鹹鹽當飯吃。這種日子雖說餓不死,但缺乏其他營養和副食,正在長身體的我,仍時時感到肚子空空的,總想再吃點什麼。

偷嘗“仙丹” 發現並不靈驗

1948年七八月間,我和同事陳老師得知,景校長正在為居士林供養的尼姑試製一種抗餓“仙丹”,每吃三丸,可保多日不致餓死。方子來源據說出自佛家寶書,具體是什麼書不得而知。景老先生的這項行動從未對我們這些老師提過,不過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和老陳還是從尼姑口中摸到這件事的脈絡。不久後我和陳老師發現,每當烈日當空的日子,就會在尼姑居室的門前鋪幾張大席子,並在上面晾曬許多大小有如乒乓球的黃色丸子,從外表能夠清晰地看到蒸熟的黃豆瓣和芝麻。這一定是景校長製造的抗餓“仙丹”。不過,每到這時,就會有三四名尼姑坐在席子周邊,警惕地注視著那些黃丸子,唯恐有人竊取。我倆曾幾次試圖接近那裡,都遭到尼姑們的嚴詞警告,讓我們走開,不要打“仙丹”的主意。可我跟陳老師並不死心,總想親口品嚐一下那“仙丹”的味道,體驗一下它是否真的抗餓。

我們幾經偵察,得知那些成品“仙丹”存放在二樓西側的佛堂,便決定來一次盜“仙丹”的秘密行動。在一個人們都在熟睡的凌晨,我倆悄悄地推開了佛堂的窗子,潛入室內,把裝在麻袋裡的“仙丹”裝滿了自己的衣兜,回到辦公室大吃起來。那硬丸子雖然嚼起來比較吃力,但是芝麻和黃豆的香味還是十分可口的。我們並未按規定一次三丸,而是把到手的十多丸一口氣吃個精光。為了驗證它的抗餓神效,這天我們沒有吃早飯,中午飯也不打算吃。可到了下午,食慾油然而生,缺少油水的肚子,不時地發出咕嚕嚕的響聲。顯然,“仙丹”並不靈驗,即使一次服用十幾丸,也只不過相當一個大窩頭的作用。景校長製作“仙丹”的本意是好的,但我和陳老師服用的結果卻表明,用它解救不了那些饑饉中的尼姑。

利用“長春丹”做宣傳

讓市民望梅止渴

事過不久,我從長春的報紙上讀到一條消息:長春市長尚傳道宣稱,市政府為拯救饑饉中的市民,正在居士林按照佛家秘方,研製一種抗餓“仙丹”,命名為“長春丹”,每吃三丸,即可抗餓一週……這消息對當時眾多饑饉中的市民,也許是樂觀其成的好事,而我跟陳老師卻一眼看穿,這顯然是在安撫、欺騙老百姓。在被解放軍團團包圍的長春市,紅高粱一類食品,必須以銀洋、黃金與之交換,市政府怎麼可能撥出大量的芝麻和黃豆,為十餘萬長春百姓提供“長春丹”呢?更何況那仙丹並無神效,簡直是天方夜譚。

至於“長春丹”一事的提出和操作的始末經過,直到長春解放後,我才從景老先生的遺著中找到答案。當年,他為了解決幾十名尼姑的餬口問題,曾四處奔走呼籲、費盡心思。在一次與南關朝陽寺的和尚安靜交談中,得知他手中有一本善書,叫《玉香寶鈔》,書的最後一頁載有佛家濟世秘方一則。其內容是:黃豆、芝麻按七、三之比混在一起,經過七蒸七曬,製成丸狀保存;遇饑饉之年,服三丸便可絕糧七日不至餓死。景老先生得此秘方十分高興,以為按此秘方製成一批,便可保眾尼姑渡過饑饉難關。經過他一番奔波、疏通關係,找到市長尚傳道,好不容易弄到一點黃豆和芝麻,試製出僅此一批、並無神效的黃丸子“長春丹”。現在回顧“長春丹”的往事,其實那僅是被困的國民黨政府,利用景老先生的好心,有意編造出的一幕鬧劇。其用心是通過宣傳“長春丹”的作用,安撫饑饉中的長春市民,以收望梅止渴之效。

長春解放後,長春市民永遠告別了那苦難的日子。比較是鑑別事物最好的尺子,70年後的今天,我們這些老長春人,回首那段苦澀的往事,倍感今日長春是多麼的可愛,生活是多麼的溫馨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