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纵观二战苏德战争,一个基本的事实让人有些费解,无论是德国闪击苏联伊始,还是苏军展开大反攻,在战场交战方面,苏军一直都占有熟悉地形和兵员补充的优势,可为什么在战争开始和一些重大战役中,苏军的损失比例大大高于德军呢?

德军是有备而战,苏军是仓促上阵,朱可夫制订的防御预案并没得到落实

围绕德国闪击苏联前,苏军有没有防备的问题,一直让很多学者疑惑。实际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德国闪击波兰以后,斯大林就认识到德国潜在的威胁,只是他没想到德军会提前那么早采取行动。

作为德国闪击苏联行动的一部分,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是德军在战场上的主要目的,为此,当德军酝酿两年多的巴巴罗萨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付诸实施时,苏军西部边境呈现一边倒的状况,从北到南苏军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苏军西部特别军区损失惨重,后来的总结证明这是苏军没有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和西部特别军区将领没有及时组织有效的抵抗所致。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而实际上,早在1941年初,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斯大林早就对苏军进行了体制调整,一些有实战的将领得到重用,朱可夫也被指派到总参谋部任总参谋长,他的上任虽然时间不长,但其中有一项工作与后来的苏德战争有关,那就是他主持修订了西部边境防御作战计划,并于1941年春天和5月份两次下达部队执行。

可惜的是,苏军中象朱可夫这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并不多,他又是一个从基辅军区刚提升上来的新人,一些老的将领和老资格并不买他的账。除此之外,斯大林保守的防御政策和他不容置疑的权威使得各军区在执行朱可夫的命令上大打折扣。

因此,当苏军在斯大林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中迎来了德军的闪电进攻,而苏军原本可以启动的防御计划却因下级在执行当中打了折扣而无法实施,一些原本为了防御而大量储存军备的仓库却成了德军的战利品,1200架飞机在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损毁殆尽。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德军是快速打击,苏军是按部就班,斯大林中规中矩的性格使战场变得与己不利

除了仓促上阵,没有按预先号令实施外,苏军另外一个不利因素决定了伤亡比例明显高于德军。这个因素就是苏军对德军闪电战的漠视。为什么要说漠视呢?因为苏军事先是知道德军使用闪电战术占领西欧各国的。尤其是德军在闪击波兰时,苏联甚至事先还跟德国串通一气,将波兰一分为二。

那么,面对德军的闪击战术,苏军为什么在战争发起前损失那么大呢?除了消极防御思想作怪和斯大林犹豫不决性格使然外,苏军的编制体制是其中重要原因。从德军在首次与苏军交手后得出的结论看,当德军用宽大的装甲集团从正面长驱直入扑向苏军阵地时,苏军却在拚命的打电话询问打与不打,一些高级将领甚至使用明码电报请求部队往哪里撤,德军从中分析,这支部队还停留在传统的战争体制之中,下级指挥员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本身,德军的闪电战术就为快速打击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德军强大的装甲集团作先锋又成为二战的主流作战样式,在战争初期,苏军并没领会到这个精髓。当朱可夫在基辅军区当司令员以前,他在诺门罕战役中,对日军使用的就是装甲和炮兵重点打击,这让他从中体会到组建坦克集团军的必要,但他的战术思想并没得到苏军统帅部的重视,直到1942年苏军在遭到一系列重大损失和认识到坦克在战场上独立成军的重要性后,朱可夫的建议才被重新获得重视,但这时候,苏军已经丧失了很多战役的主动权。

因此,当德军以每天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时,苏军的防御就变得不堪一击,除了人员遭到重大伤亡外,装备也因德军占领主要交通线而丢失满地,这为苏军重点防御制造了很大麻烦,单纯的战场拚命和装甲洪流对决,结果自然是人海战术损失巨大。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德军是越打越精,苏军是梯次补给,苏军的作战素质明显在战场交战中处于劣势

单纯从苏德双方作战群体的素质来讲,德军明显处于上风,这不仅基于德军在一战后保留了战场上的基干骨干,还在于德军在一战后一直在研究一战的战场打法,尤其是在德国元首上台后对德国陆军发展上的重视,特别是以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等一批高级将领,他们结合战场提出的一些新颖作战理念,一直在二战中起到主导地位和作用。

不得不说,苏军是从苏德战争中学习了德军的战术理念才逐渐发展壮大的,所不同的是,苏军比德军更具兵员优势,这取决于苏联辽阔疆域和宽泛的纵深。但不容否定的是,苏军的单兵素质相比德军要差一个档次,原因就是斯大林的那清理行动,让苏军失掉了一大批宝贵的指挥人才和战场精英。

另一个方面,虽然德军越打越少,却越打越精。在闪击苏联以前,德军已经有了两年的闪击西欧作战经验,在闪击苏联初期,又掌握了苏军的防御作战方法样式。对于对战争胜利抱有极大渴望的德军来说,他们不仅有德国元首的思想灌输,还有对战胜苏军的荣耀激励。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虽然获得胜利,伤亡为何比德军大

而对苏军来说,却完全是两个概念,先不说苏军的高级将领尤其是在各作战军区的高级将领,在战争打响前,好多都没经历过实战考验,斯大林不得把朱可夫派来派去,原因就是他经历过一战,又有与日本关东军作战的经验。而朱可夫也同样是带来了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战友来担负前线指挥,从这一点看,苏军在1941年到莫斯科战役结束前,在指挥层面一直都在边打仗边培养人才,这为后期战略大反攻积累了一大批实战将领。

从苏军的后备兵员分析,虽然苏军占据着国防动员和兵员补充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这些新生力量的不足,没有上过战场,实战经验不足,无形中呈现出数量占优,却战斗力不敌德军的不利局面,这也是苏军在战场上损失巨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方面,苏军的军事装备发展,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原因就是苏军的装备陈旧笨重。但随着东部战线的稳固,苏联迅速占据着装备上的优势,到战略大反攻时,苏军的装备力量基本上是德军的两倍,尤其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大量使用,为苏军战胜德军打下了物质基础。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