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以後睡個懶覺 少食生冷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過後,萬物呈收縮、收藏狀態。 “這裡的萬物,除了指處於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時序中的農作物,也適用於順應天時而身體內斂的人與動物。 ”市海慈醫療集團肺病科主任醫師王燕青介紹,中醫學認為,立冬節氣過後,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冬季養生應順應閉藏規律

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要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太陽,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適當睡懶覺利於陽氣潛藏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王燕青介紹說,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勞作汗出,發洩陽氣。立冬過後,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市民還應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立冬過後,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則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許多人喜歡天不亮就起床出門晨練,這在冬季是不適宜的。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練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情況。冬季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可以“見太陽才運動”。太陽出來以後氣溫升高,空氣質量也會變好,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時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以身體微熱為度。

少食生冷萬不可盲目“進補”

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要改變這種不良情緒。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

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定製膏方為飲食養生最佳選擇。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為主。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立冬以後飲食上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進補方式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小貼士

立冬預防中風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

立冬預防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後,由於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平時可遵醫服用降脂、溶栓、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以免突發意外。

立冬預防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並可能誘發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如肺心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