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隋·《挽舟者歌》

百万大军征辽东

公元608年,大隋的东北边境,从前默默无闻的边境小城涿州,变得异常的喧闹。大批的军队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运送铠甲、武器、粮食的大车堵塞了道路。

如果从高处俯瞰,会发现整个河北从南到北都是拥挤的行军队伍,一支支大军首尾相连,前后绵延上千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之多的军队、民夫聚集到了涿州呢?

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隋炀帝杨广)

其实这都与几个月之前大隋天子杨广的一道诏书有关。公元608年春,杨广以高句丽不服王化,蔑视隋朝上国为由,宣布将远征高句丽,天下的臣民都因为他的一纸诏书而被动员了起来。

几个月的时间,隋朝的官员已经为此次远征征集了一百七十万士兵和将近三百万的民夫。如此惊人的动员能力令人咋舌,在总人口不过五六千万,而且消息闭塞,交通远不如当今迅速的隋朝,帝国是如何做到短时间集结百万大军的呢?

府兵制的动员能力

即使不论此次远征的胜负,单单只看军队的数量,就已经能够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即使是清朝时期,人口达到将近四亿人的时候,全国的军队数量也不过七十余万,公元185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为了阻止英法联军登陆,也不过只动员了十万军队。

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杨广东征高句丽)

并不是后世的统治者不愿拥有更多的军队,而是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动员起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作战。一千多年以前的隋帝国是如何做的更好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隋唐时期最为成功的军事制度——府兵制。这个制度并不是隋唐帝国的哪个皇帝发明的。它的历史十分的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秦国实行全民兵役制度,就可以视为府兵制的原型。

但是那时候的府兵制还是十分简单的,没有后世复杂而又完善的管理制度。负责管理的民众从军的也是各地的官员,而非军队的军官,这就限制了府兵制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即使如此,秦国的征兵制度依然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汉魏以后,为了限制地方豪强的势力,朝廷取消了兵民合一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昂贵的募兵制。比如东汉的主力军就是直属皇帝的京师禁卫军。

这些士兵都是拿着朝廷俸禄的职业士兵,他们在拥有更加专业的作战技能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朝廷财政支出。所以东汉的军队数量比起其他朝代要少得多,不过二三十万,而且主要分散在边境和京师。

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借鉴了游牧部落全民皆兵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复杂的征兵制度,这就是隋唐时期一直沿用的府兵制。

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西魏宇文泰)

游牧部落的民众平时放牧,战时都在首领的指挥之下进行战斗,百姓与他们的首领十分熟悉,关系也十分紧密,所以战斗力很强。

而以往的征兵制度都是把百姓随机的集结在一起,再委任一名将领。士兵之前不熟悉,与将领之间也缺乏信任,这样的军队往往是一盘散沙,一旦战局不利,往往一触即溃。

府兵制的精髓

宇文泰设计的新制度是把一个地区的所有百姓划为一个兵府,委派军官管理适合服兵役的青壮年。农忙时节,百姓在家务农,农闲则在军府的管理之下,进行军事训练,或者宿卫京师、保卫边境。

府兵的调动都是以兵府为单位的,士兵都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作战的时候会比较的团结。军官与士兵关系密切,类似于部落首领与牧民之间的关系一样。

在中央设置若干的卫府、率府,负责管理天子的兵府,各个时期中央的卫府、率府数量各不相同。隋文帝时期,中央有直属于皇帝的十二卫府和直属东宫的十率府,每一个卫府、率府有一名大将军,大将军手下有两名将军,分别称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

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强盛的府兵制度)

这些卫府、率府的将军是府兵制系统的核心,战时皇帝会从他们中间挑选优秀的将领作为出征的主帅领军作战,战争结束以后,府兵各自回到地方,将军则回到中央。

军队主帅的选择,提拔与罢黜只取决于皇帝,这就使得军队的权力高度集中与皇帝一个人的手中,所以隋炀帝一纸诏书就可以动员几百万的士兵与民夫。

府兵的没落

所有的制度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府兵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发生战争或者宿卫京师的时候府兵需要自己准备武器装备和粮食,如果士兵家庭比较富裕的的话,还需要自己负责购买战马和马具,就像《花木兰》诗中所唱的那样,自备武装,为国而战。

这样的好处在于国家的负担小了,但是士兵的家庭负担则更加沉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唐都进行了均田制改革,给每名青壮年几十亩到一百多亩不等的土地,作为谋生的手段。

有了土地的百姓生活大多比较富裕,也就可以承担作战所花费的费用,这就是隋朝和初唐时期,军队规模庞大,而又拥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原因。

隋朝不过三十多年,为何可以取得众多军事胜利,多亏府兵制的功劳

(强盛的初唐军队)

但是随着承平日久,土地的买卖越来越频繁,官员与富商拥有了大片的良田,而普通百姓则失去了谋生的土地,生存已经难以保证,更无法自备武器、战马,为国出征。

于是为了逃避当兵而选择逃亡的人越来越多,朝廷可以动员的青壮年急剧减少,到了唐玄宗时期,已经无可用之兵,不得不废弃了府兵制度。实行募兵制,强大的唐军就此走上下坡路,再也难以恢复初唐时期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