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汽勢Auto-First丨劉冀然

兩起順風車惡性事件,致使滴滴從去年8月27日起“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但終歸有個期限,經歷了435天沒有滴滴順風車的日子,它要回歸了,只是尚未正式上線,滴滴順風車便再次成為了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

11月6日,滴滴宣佈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常州、瀋陽、北京、南通7個城市上線試運營順風車業務。在試運營期間,滴滴將在這7個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內中短途(50公里以內)的順風車平臺服務,並且試運營期間不向車主收取信息服務費。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指責滴滴的黑紅規則有“性別歧視”之嫌的聲音此起彼伏。於是,滴滴在11月7日緊急調整了順風車試運營規則,決定對所有順風車用戶提供5:00-20:00時段服務,不分男女。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不出意料,輿論再次譁然。女性乘客升權無果,男性乘客反被降權,如此另類的一視同仁顯然無法平息“眾怒”。

在論戰持續多日,綜合瞭解了多方觀點後,汽勢Auto-First反倒認為,在“一切為了安全”的基本邏輯中,滴滴考慮用限制時段和路段的方式提升順風車服務安全性的思路值得肯定,但在男女平等、順風車文化和試運營方案持續優化上,滴滴確實需要接受輿論層面更多的理性探討,在對話中繼續成長。

被忽略的男女平等另一面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對乘客黑紅區別對待確實有失妥當,保護女性乘客安全的方式居然是剝奪其特定時段的服務使用權,這過於“一刀切”,但滴滴順風車的初衷是保證弱勢群體的安全,而絕非歧視與不公。所以,當“性別歧視”的指責與謾罵滿天飛,滴滴順風車確實有被冤枉的成分。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甚至在將滴滴的黑紅政策與美國曆史中不允許黑人乘坐公交車的類比中,輿論的誤解達到了最高潮,但這實屬借偷換概念而過分上綱上線的謬論——歧視女性或種族權利和保護女性安全,不應混淆。

事實上,對男女平等的追求,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象徵,而更加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在特定環境下對女性弱勢群體提供相對特殊的額外保護,同樣也是對男女平等概念的極大尊重。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我國《刑法》的法條演進過程恰恰可以作為上述觀點的佐證。1997年的《刑法》修正案將“拐賣人口罪”修改為“拐賣婦女、兒童罪”,由於當時我國拐賣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情況比較常見,且危害性更大,所以《刑法》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對法條進行了修正,並對弱勢人群提供重點關照;相應的,《刑法》對拐賣成年男性未設置具體罪名,但在拐賣成年男性的過程中如果有故意傷害的行為,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有非法拘禁的行為、非法扣押他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且時間長達24小時的,可構成非法拘禁罪。

如同《刑法》規定,滴滴順風車意欲對女性乘客弱勢群體提供額外的保護措施,絕非“性別歧視”,若以理性的視角深度審視,反而更應被解讀為滴滴對男女乘客擁有平等的安全權益所設置的保護性限制措施。

顯然,這樣的差異化保護理念並未能得到輿論的理解與支持,如今運營時間限制對男女重歸一視同仁狀態,但20:00以後,無論男女均無順風車可坐,已成定局。

中國沒有順風車文化

荒漠公路或是鄉村小道上,搭車一族豎起大拇指,這是美國影視作品中頗為常見的橋段,搭免費的順風車也是美國文化中極具象徵意義的出行方式,友善互助、免費共享,這是美國順風車文化最美妙的一面。而當滴滴順風車進入公眾視野,雖然不再免費,但私家車合乘以及路線合理共享的基本互助理念並未動搖,這也使得順風車比出租車、快車、專車等出行方式更廉價。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以或免費或低價的實惠方式解決大眾出行剛需,一直是順風車業務的核心競爭優勢。實惠雖然相同,但中國在順風車文化底蘊方面的缺失,卻帶來了更多的安全隱憂。

首先需要明確,順風車文化中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問題。

因為提供服務的是私家車,由司乘人員人性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順風車業務不可能完全杜絕的“陰暗面”,但美國順風車文化告訴人們:作為有判斷能力的成年人,選擇順風車是權利與自由,但前提是“正視自己的能力”。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搭車過程中的刑事案件頻頻發生,不僅有搭車罪案題材的影片上映,美國警方也曾呼籲易遭受刑事侵犯的青少年和女性避免搭車,後來警方考慮安全因素,甚至依據州立法律被迫開始強制拘留路邊的搭車少女,在經歷了罪案頻發、電影宣傳、警方拘禁、各州立法的“教育”後,美國搭車族逐漸縮減為“有保證自身安全能力”的人群。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通過理性分析不難發現,在眾多的順風車惡性事件中,安全隱患的“原罪”均在於人,而非應當負擔監管責任的滴滴。換個角度來看,因“網約平臺”概念興起的新型商業模式,相比過去靠QQ群、搭車論壇建立起的純粹私下約定,滴滴已經將搭順風車的安全程度提高了一個層級;此次迴歸,滴滴也在靠不斷改善的司乘人員實名審核制度、人臉識別、行程錄音、緊急聯繫人等手段,嘗試去解決“人”的問題,持續營造一個更安全的順風車市場環境。

無論如何,滴滴正在將出行安全的“權重”調高,這值得肯定,但順風車並非只是商業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參與其中的中國順風車司乘人員,在經歷惡性事件的“教育”後,同樣也亟待在安全認知上正視自己的能力,這才是保證自身安全的根基所在。

給滴滴的三點建議

在宣佈試運營的消息中滴滴表示,此次試運營的目的並非盈利,而是收集用戶反饋並持續優化產品的改進方案,進而逐漸開放長距離、跨城等更多出行場景。然而,試運營服務尚未上線,部分問題便已浮出水面,汽勢Auto-First認為以下三點建議,滴滴應該著重考慮。

其一,滴滴不用討好所有人,只有核心用戶的民主才是真民主,但滴滴並未先行傾聽核心用戶的意見。將數據庫中曾經使用過順風車服務的用戶甄選出來,提供多種方案供該用戶群體選擇,城市設置、時段選擇、路段限制、男女平等或是差異化對待,以核心用戶的意見為準進行調研與聽證,而後得出結論併發布,哪怕是黑紅分明,相信只要是出自民主發聲的方案也絕不會遭到輿論如此決絕的“差評”。

其二,在服務時段和性別上“一刀切”的做法並非解決問題,而是逃避問題。既然在技術端口已經實現司乘人員的全實名認證和實時人臉識別功能,那麼在夜間服務中匹配“女性司機+女性乘客”、“男性司機+男性乘客”,滴滴完全有能力做到。至少,這比黑紅分明或是集體閹割服務時段,更能被輿論和用戶接受。

其三,試運營期間不收取信息服務費,非盈利是表明態度,但後續即便收費,費用也需要透明支配至提升司乘安全之處。比如用於購買保險,為司乘雙方提供服務期間的人身安全保障;比如用於鼓勵機制,定期向力保安全服務的優質司機乘客頒發獎金;比如用於安全培訓,定期邀請核心司乘用戶進行有償安全培訓……

男女平等、文化根基、運營改良關於滴滴順風車黑紅事件的三點探討

批評不是目的,幫助滴滴更好地完成全面的服務安全升級,才是目的,畢竟中國網約出行行業的壟斷性頭部企業,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易主,既然無法淘汰它,那就只能嘗試改良它——期待一個更好的滴滴,也期待它所許下“讓出行更美好”的誓言能夠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