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訪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碧水源一直致力於成為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汙水資源化,“一把鑰匙開兩把鎖”,能夠同時解決水資源短缺及水環境汙染的難題。

在此,特轉發2008年《中國科技產業》記者丁少將專訪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關於汙水資源化的一篇文章。(下附正文)

做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訪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做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訪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短缺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在所有的資源中,水資源短缺尤為嚴重。我國的水資源雖然總量豐富,但分佈不均,且人均水資源極為貧乏。更讓人憂心的是,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費嚴重的現象,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的水資源短缺現象。破解“水荒”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掣肘顯得日益重要。

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有一家專門與水為伍的企業——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汙水處理和資源化應用方面獨闢蹊徑,憑藉其獨創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在短短6年時間裡,便發展成為國內汙水資源化和膜生物反應器研發與應用領域實力最強的企業,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與水為伍彰顯社會價值

碧水源創辦於2001年,與中關村許多高新技術企業一樣,其掌舵人文劍平也是一名“海歸”。翻開文劍平的履歷,記者發現,這名“海歸”有些不簡單。文劍平歷任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環境處副處長、中國國際科學中心副主任。在許多人看來,文劍平應該繼續自己的仕途生涯。然而1998年,文劍平用一週的時間辦好了所有的離職手續,選擇了去澳洲留學深造。歸國後,文劍平在具有良好創業環境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創立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為什麼要辦企業,而不是繼續走仕途,或者做個科研人員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文劍平坦然地說,“原來我的理想是做個科學家。在科技部的工作經歷讓我發現,我們國家的技術開發與技術產業化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科研不是目的,技術開發也不是目的,技術產業化才是目的。而辦企業,可以有效地推動技術產業化。辦企業,對自己更適合,對國家更有用。”

為什麼選擇汙水資源化這個領域,文劍平也有自己的依據:中國是個總體上缺水的國家,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的短缺與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無論從環保的角度,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汙水資源化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

“辦企業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把企業做大賺錢,只要能夠增值,什麼都可以去做;其二就是通過辦企業的手段為某個地區甚至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獲得國家的認可,從而實現自我價值。我辦企業是出於第二種目的。不為國家做出事情來,如何來證明自己?”圍繞國家需求,帶著為國家“做點事”的想法,文劍平帶領碧水源公司在汙水資源化領域逐漸嶄露頭角。

賺取利潤、甚至是超額利潤是一些企業孜孜以求的目標,但碧水源卻始終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緊緊聯繫起來,不為“賺錢”而違背“為國家做點事”的初衷。如今的碧水源,可以說在市場上擁有強勢地位,但文劍平依然堅持主動降低產品價格,儘管這樣可能會讓碧水源少賺很多錢。對此文劍平卻淡然一笑,“我就是想讓碧水源的新技術惠及更多的人。”

奧運示範項目帶動企業發展

立足北京、擴展全國、走向世界,碧水源自創立以來一直遵循著這樣的發展路徑。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北京的水資源短缺與汙染問題日益突出,汙水資源化在北京有著很大的市場。

碧水源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但如何讓人們認識並接受這項新技術,成功開發MBR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辦法說服大家把膜生物反應器這項技術在大型的汙水處理廠來應用,做出示範,這是比較關鍵的一步。如果這步走通了,那以後中國就不會為缺水而頭痛了。所有汙水都排放到汙水處理廠,用我們的技術把這些汙水處理成可用水,這樣缺水的問題就可以大大緩解。”文劍平說。

碧水源一系列示範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實施,關鍵在於他們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技術的先進性保證了市場的順利開拓。“辦企業,核心就是要有技術。我們國家技術比較緊缺,企業在這方面一定要有所突破。儘管有了技術不一定能辦好企業,但沒有技術的支撐一定辦不成、辦不好企業。所以在探討解決水汙染和短缺的事情上,我覺得一定要有技術支撐。我經過幾年的研究發現,最好的技術就是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文劍平說。

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還不夠,碧水源還需要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政府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這為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奧運提供了契機,他們可以利用奧運平臺大顯身手。作為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碧水源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在奧運這個大舞臺上一顯身手。

碧水源承擔了奧運配套工程——順義引溫濟潮工程、北京奧運公園龍形水系水處理工程、奧運森林公園水處理工程等項目,使得碧水源在中國乃至世界 MBR 技術領域走在最前列,同時對於保證奧運會高標準的水環境要求,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中,“引溫濟潮工程”創造了多項第一: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工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淨化非達標河水並實現跨流域調度的調水工程;是我國最大的淨化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的汙水資源化工程;也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最大的水環境改善工程。它的成功運行,標誌著我國汙水處理與廢水資源化技術達到了世界前列。同時,它為保護首都水環境、緩解首都水資源短缺提供了巨大的示範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汙染和水資源缺乏日益嚴重的今天,該工程的成功運行使我國增強了戰略水源儲備選擇的能力,真正實現了“汙水也是資源”的戰略構想,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影響。

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坐落於北京市中軸北端,南起北四環路,北至辛店村路。龍形水系宛如一條巨龍,貫穿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全長約2.7千米,水域總面積達16.5萬平方米,建成後水系水質達到或優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龍形水系自然水景維護工程的實施,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獨特奧運景觀。北京奧運公園龍形水系水處理工程的成功實施,標誌著碧水源在水處理及生態水景方面的技術和產品服務實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通過承擔並實施一批奧運示範項目,不僅帶動了碧水源的發展,而且提升了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更為2008 年奧運會場館的水環境保護和改善做出了較大貢獻。

研發、產業化兩手都要硬

碧水源在短短6年時間裡,就從一個註冊資金不足200萬元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如今銷售收入達3億元,利潤7000多萬元,擁有2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發展速度之快,即使是在創新企業聚集的中關村,也屬罕見。碧水源之所以能發展得如此之快,文劍平說主要得益於產學研的有效結合。

作為專業從事汙水處理和資源化應用的企業,碧水源的業務涉及城市汙水及工業廢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給水、城市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與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和設備製造等。沒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碧水源就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在我們這個領域,現在有三家實力最強的企業:一家是在通用旗下;一家是在西門子旗下;一家就是碧水源。碧水源在與國外兩家企業競標中,勝率還是很大的。”文劍平頗為自豪地說。

文劍平之所以如此有底氣,源於碧水源深厚的技術實力。碧水源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汙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這項技術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汙水資源再生技術。MBR是將膜分離和傳統生物處理工藝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高效汙水處理與回用工藝,這種工藝的出水水質標準高,穩定性好;汙泥排放量較傳統工藝減少2/3;模塊式設計,具有按量擴容的靈活性;自動化程度高;佔地面積小,基建費用低;操作管理簡單。憑藉這項技術,碧水源處於世界前三強、國內第一的水平,是國內汙水資源化和膜生物反應器研發與應用領域實力最強的企業。


做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訪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產業化與研發,一個都不能少,兩個輪子都要轉。”在談到企業如何發展時,文劍平說。的確,碧水源能取得現在的成就,與其高度重視研發和技術產業化密切相關。在碧水源,每4個員工中就有1個是研發人員,R&D投入達到 10%,這在科技型企業中也是一個很高的數據。碧水源建有自己的研究院。為了加強研發,碧水源公司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正在建設佔地面積 1.4 萬平方米的大型研發中心。這個大型研發中心的建立為碧水源公司的水處理技術在國際上佔有領先地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了不斷增強自身研發實力之外,碧水源充分利用中關村高校密集、高素質人才集中的優勢,與高校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做一些前瞻性研究。2008年1月,碧水源與清華大學聯合建立了“清華大學碧水源環境膜技術研發中心”,研究隊伍近40人。由碧水源出資建設,利用清華大學的科研資源,把MBR 做得更具前沿性,使膜產品更加節能降耗,更具效率,使用壽命更長。“我把技術的開發完善看成培養孩子,一個家庭條件很優越的家庭,好好培育孩子的能力,比直接給錢更有價值。”文劍平說。


做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訪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了先進的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產業化,轉化成生產力,才能真正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產業化方面,除了承擔上面提到的與奧運有關的工程外,碧水源立足北京,先後承擔了國家大劇院水處理工程、密雲高品質再生水廠(MBR,4.5 萬噸/天)、懷柔高品質再生水廠(MBR,3.5萬噸/天)、平谷高品質再生水廠(MBR,4萬噸 /天),以及新農村建設中60%以上的汙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等。這些工程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不僅有利於控制北京市的水環境汙染,而且每年為北京市生產1億噸的高品質再生水。

在十七大建設“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精神以及國家節能減排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下,碧水源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市場已覆蓋全國,特別是在國家十分關注的“三江、三湖”等水環境敏感地區,包括太湖、丹江口、南水北調水源地等,碧水源的技術和產品正在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2007年碧水源實施的MBR項目總承擔規模超過 GE 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MBR技術提供公司, 已完成近千項汙水資源化工程,佔有全國市政汙水MBR 項目市場份額的近 70%;在北京汙水處理與汙水資源再生化利用的市場份額就更高。MBR技術及相關產品出口澳大利亞、英國以及東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儘管文劍平及他的團隊已經做得十分成功,但文劍平從來不以成功者自居,大概他們已經習慣了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未來,碧水源不僅要成為國內汙水資源化事業的領軍者,同時還要成為令國人稱道的民族品牌企業。朝著這個目標,文劍平和他的碧水源已經“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