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明確要求

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近期,不少“菜籃子”產品價格上漲較快。11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鞏固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價格,並針對豬肉供應、糧食生產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保障“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明確要求

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月四次聚焦豬肉

11月6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聚焦恢復生豬生產,遏制豬肉價格上漲,確保居民“菜籃子”。

記者梳理發現,這已是國務院常務會議自8月21日首次將豬肉保供穩價作為會議重要議題以來,兩個多月時間裡,第四次聚焦穩肉價、保民生議題。

本次會議強調,要落實好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多措並舉恢復生豬生產,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養規定,利用北方玉米豐收等條件更好保障南方養豬大省飼料供應,發揮好儲備調節作用,促進禽肉、牛羊肉等生產,確保市場供應,規範市場秩序,遏制部分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同時,各地要全面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保障“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明確要求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截止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17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24個省份也相繼發佈了促進生豬生產措施,據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目前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明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不過,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生豬產能恢復週期長、制約多;一些地方生豬生產恢復政策仍未完全落實到位,比如,養豬用地有的地方還按建設用地管理,未落實設施農用地政策;還有一些地方人為限制豬源外流,搞市場分割,干擾了正常的市場供應秩序,需儘早指導解決。

抓好秋冬種,保障糧食生產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產量將連續第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眼下,正是秋冬種的關鍵時期,不過,當前南方部分地區的旱情需引起注意。

本次會議提出,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堅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按照穩面積、優結構、提質量的要求抓好秋冬種,做好南方夏秋連旱地區抗旱工作,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和農牧業防災減災,促進明年農畜產品豐收,夯實物價穩定、農民增收基礎。

保障“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明確要求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眼下秋冬種生產已進入高峰,總體進展順利,農民的種植意向比較穩定,冬麥區墒情是近5年同期最好的。農業農村部門的工作重點是落實好小麥最低收購價、產糧(油)大縣獎勵、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等政策,引導農民擴種夏收糧油作物,鼓勵開發冬閒田種植油菜,力爭把農民的種植意向真正落實到田,冬小麥面積穩定在3.3億畝以上,冬油菜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

讓高標準農田破解“靠天吃飯”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近些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持續加大對農田水利、農田平整、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

截止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4億畝,距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提出的“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還有距離,下一步該如何推進,11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有明確。

會議確定了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為目標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措施

一是突出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到2022年實現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目標,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二是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土地出讓收入和地方政府債券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採取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三是探索用地養地結合的合理耕作制度,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

保障“菜籃子”“肉盤子”“米袋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了明確要求

當前,中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由於宣傳工作不到位,農民對高標準農田的認識不足,參與度有待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一般需要打破原有農田劃塊,重新調整,時常出現部分農民不願參與的情況。“重建設、輕管護”現象較為常見。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耕地質量,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