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怎麼學資料員 八年資料員的實力分享

09年實習做的預算,感覺對計算這類的東西完全雲裡霧裡的,什麼鋼筋量啊、定額啊真的是一臉懵比。渾渾噩噩了半年多,果斷放棄。

預算員又不想做,財務又沒有學過,又不能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那就做資料員吧。


從零開始怎麼學資料員 八年資料員的實力分享

跟著第一個老闆是包資料的,老闆租的一個辦公場所,每天的工作呢,就是打印、複印、打字、蓋章。天氣很熱的時候了,感覺自己平時在空調間打打字什麼的也蠻好的,畢竟不用出去暴曬了。可是比較悲劇的是當時只知道這個一式三份、這個一式二分,但到底我在複印什麼都不清楚。這個要蓋項目章,那個要整理好蓋公章,蓋哪裡,資料怎麼分出來,資料是做什麼用的,施工工序是什麼,完全不知道。後來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果斷轉工地。

遇到第二個師傅也是個不靠譜的,把我往工地一放,就開車走了。師傅做一個模板拷貝給我,自己參照那個模板去做,也不去思考對與錯。一次和師傅的聊天中,師傅問我:小張,你覺得資料怎麼樣。我居然脫口而出了句:都是書面的形式,都是假的。(現在每次想到都想給自己一巴掌)師傅說:哦。我便很莫名其妙來句:師傅你怎麼看資料呢。他說:一個工程在沒有任何事故時它就是廢紙一張,一旦工程出了事,公司或者項目經理唯一的書面性救命稻草就是資料。

這就是我對資料的第一個理解。也是這句話讓我喜歡上資料。後來便慢慢開始自己做報驗單,起初是做什麼錯什麼,那怕就拿師傅做的翻版抄一遍也是錯。拿到監理那是各種數落。那段時間也是各種糾結,感覺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資料呀。師傅說我主要原因還是搞不懂工序報驗的流程。後來自己就各種網絡上查資料,買範例書,慢慢的覺得資料也不是那麼難。


從零開始怎麼學資料員 八年資料員的實力分享

下面分享一下這些年來對資料及資料員的一些體會。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首先要知道資料員是做什麼的呢?說白了就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歸檔資料;我們整理資料的時候要分類清晰、卷面整潔、字跡工整,便於後期施工過程中資料檢查過關,一定要注意的是內容填寫一定要符合規範要求。資料不是閉門造車,反應的是現場施工情況。

資料員一般會兼職工地的試驗、取送樣工作。那這個試驗該如何去做呢?就是聯繫材料檢測部門,做好原材料以及各類試件的送檢工作。及時取回檢測報告,對檢測不合格的報告應立即通知技術負責人或相關的管理人員。看是複檢呢還是退場處理。

資料員施工過程中呢還要及時收集來自企業內部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各類與工程建設相關的信息,並通知項目(副)經理或與之相關的人員。做好資料的收集以及傳達工作。有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檢查需要留存影像資料,那麼資料員還要負責施工過程的影像資料的拍攝、收集與整理等工作。分部完成了,資料員要參加檢驗批、分部分項工程,隱蔽工程驗收;協助和整理施工技術資料。


從零開始怎麼學資料員 八年資料員的實力分享

好多人不知道檢驗批、分項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到底怎麼個定義。

就拿主體來說吧。分部就看作“爺爺”;子分部看作“父親”;分項看作“我”;檢驗批看作“兒子”

主體有:混凝土子分部(父親)、砌體子分部(叔叔)、木結構子分部(叔叔)

混凝土子分部(父親)有模板安裝(我)、鋼筋原材料加工、鋼筋連接安裝、砼原材料配合比、砼施工、模板拆除、現澆結構

模板安裝(我)有自己孩子就是檢驗批,也是最小的。

(表面看不見的,就會加一張隱蔽資料的報驗,砼裡面鋼筋安裝需要做隱蔽,日期和安裝報驗的日期一樣)

一般現在的軟件表格都是很齊全的,當我們在軟件裡找不到表格怎麼辦呢?

首先確定該項是否有對應的驗收項目,如果有,那麼可以按照規範去做;沒有的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驗收工序中,隱蔽驗收記錄可以描述清楚的工序,那麼我們可以直接做一張隱蔽驗收記錄即可,另一種呢就是自制表格,自制表格也分兩種情況:一種呢記錄類表格,可以直接網絡搜索類似的表格參考製作,另一種關乎施工質量的,規範中沒有驗收項目,需要用到這部分表格,依據GB50300-2013第4.0.7條之規定,可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施工等單位在施工前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協商確定,並據此整理施工技術資料和進行驗收。

工程資料反應的是施工現場進度,現場做到哪裡,資料員就要做哪些資料,報驗哪些資料。

資料不是資料員做做就完了,工程資料需經各方簽字、蓋章、最後資料員歸檔、交檔案管保存的一個過程。

工地開工首先就是一個收集、歸檔工作。項目立項文件及批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附圖;國有土地使用證及附圖(宗地圖);建設工程定、驗線單;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及回覆;圖審單位資質、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專業分包二次深化圖紙審查報告(如幕牆、鋼構);

人防工程施工圖審查通知書及回覆;節能設計專項審查報告/備案表;抗震設防要求審批書;建築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意見書;防雷裝置設計審核證書;文物勘察報告;勘察單位資質、合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單位資質、合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監理單位資質、合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任命書;施工單位中標通知書、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施工單位資質、合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登記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附件;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監理單位簽發的開工令;施工單位設立項目部通知及人員任命文件;檢測單位資質、計量證書、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勞務公司資質、合同;商品混凝土單位資質證書、計量證書及人員上崗證;沉降觀測單位資質證書、計量證書及人員上崗證;建設工程沉降觀測合同;取樣員授權書;見證員授權書;項目效果圖等。基本上都是建設單位去辦理或者協助收集的一些資料。

當然我們也需要報驗自己的開工申請:主要管理人員名單及崗位證書;開工報告;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開工報告有兩種:一種是“施工許可證”——是建設單位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的,這種開工報告中確定的開工時間不很具體,比如某年某月——給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一些機動時間;另一種是施工單位向監理工程師提交的申請開工的報告,其中的時間就必須很具體,某年某月某日——當然還得服從前一種開工報告中規定的時間。)

確定了開工時間,我們施工現場就要動土了,如果是高層,涉及的有樁基施工,總包單位只用收集分包的資料即可。樁基應有專業承包資質的單位進行施工。一般總包單位是沒有這個資質的,這個可以在單位的營業執照中查看。

樁基完成後,總包單位要對多出的樁頭進行破除,這個呢是不需要出資料的。接著就是土方開挖,那麼我們對應土方開挖完成需要做哪些資料呢?土方開挖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隱蔽驗收記錄,驗槽記錄(看我們開挖標高、土質情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上一道工序未驗收合格是不允許進行下一步的施工的。

房建用最多的分部就是混凝土分部,混凝土分部表格有:01020201 模板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2 鋼筋材料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3 鋼筋加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4 鋼筋連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5 鋼筋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6 混凝土原材料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7 混凝土拌合物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8 混凝土施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01020209 現澆結構外觀質量、位置和尺寸偏差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格不會填怎麼辦?

過程中我們還要對原材料、構配件等的檢測報告、合格證進行收集,有些原材料還要送第三方檢測,過程中看不見的工序我們還要做隱蔽驗收記錄表,那麼取樣多少呢?隱蔽驗收記錄怎麼填寫呢?


從零開始怎麼學資料員 八年資料員的實力分享

現場混凝土施工要留置試塊,標養試塊,同條件試塊,梁板樓梯還應留置拆模試塊。同條件試塊放置在澆築部位附近,澆築部位灑水,同條件試塊也灑水。澆築部位風吹日曬,同條件也一樣,跟澆築部位同樣條件下養護至累計溫度達到600度送檢。事情多的時候總是會忘記送試塊,同條件溫度是早上溫度加上晚上溫度然後除以2就是當天的溫度,0度以下不計入在內。推薦使用品茗試塊提醒:自動計算送檢日期,自動累計同條件溫度,一鍵導出試塊彙總表和溫度累計表,讓試塊送檢功能變得很簡單,網頁和手機端同步使用,推薦使用,功能全免費。

資料員心態和心理素質一定要好,儘量和監理處好關係,有搞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他們,有些監理要求去做的,首先要看一下規範條文,符合的按照監理的要求去做,不符合的及時和監理溝通,確保資料籤認的通過率,除此以外必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每道工序報驗前必須先將涉及到本工序的材料報上,及時做好隱蔽工序報驗工作,進場材料應及時做臺帳,並讓監理簽字認可(施工單位材料臺帳應與監理臺帳必須相吻合),所有收(發)文應做記錄並讓對方簽字,所有資料經報驗通過後及時將原件按資料組卷目錄擺放,並做好彙總,混凝土、砂漿試塊製作應及時登記,及時做好樁位軸線偏差記錄,每一分項都應有專項施工方案(如土方、鋼筋、模板、砌築、門窗、裝飾、保溫、屋面、地坪等,鋼結構組裝、焊接、塗裝、安裝、高強度螺栓、普通螺栓施工等),並對應做好書面技術交底,並讓被交底人簽字,所有非本人辦理的資料應及時向項目部彙報(如口頭彙報無效,應出具書面申請,並要求責任到人)。

主體結構施工應及時做好沉降觀測記錄(每層一次),鋼結構工程根據設計要求也應做沉降觀測記錄。檢驗批報驗應做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驗收記錄。混凝土試塊如發現有不合格的應及時進行回彈試驗(出具混凝土非破損檢測報告),商品混凝土應有混凝土質量證明書(攪拌站提供),同一分部、強度等級的試塊應按實際組數進行數理或非數理統計評定。所有設計變更應進行彙總,並做好圖紙變更臺帳(所有設計變更應在竣工圖上反應)。一般一個工地開工到竣工完成,下一個工地你也是熟手資料員了。除了施工圖紙不一樣,工地所需資料大同小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