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對世界有著怎樣的影響?

中國綿陽紅


日本製造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個世紀的不可一世,到現如今的平淡無奇,似乎給人的感覺:日本落後了。深入的瞭解之後,你會發現,日本製造業可用“深不見底”來形容。拿著一個產品,追根溯源可以瞭解到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這篇文章,我想談一下那些由日本發明,但卻深深影響著世界的產品。有些部件雖小,但卻十分重要!

數顯計算機和手錶

現在幾乎每個人應該都使用過計算機吧?並且很多地方都有銷售帶有顯示屏幕的手錶。雖然現在看起來十分普遍,但是這些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產品中,有日本廠家不可磨滅的貢獻。液晶顯示屏,現在是繼LSI之後的第二大電子產業。從真空管到半導體,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同樣在半導體中,晶體管、二極管到LSI(集成電路)的進步,同樣也是一個革命。1973年, 7段顯示屏在計算器和手錶當中運用,日本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具有液晶顯示的計算器,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同時將計算器尺寸做到與手掌那麼大,電池可以使用100個小時。當時為了防止反光,夏普的設計師在顯示屏幕上面加上了一個罩子,雖然看起來挺礙眼的,可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款!

釹磁鐵

釹磁鐵,也稱為釹鐵硼磁鐵。是1984年佐川眞人團隊發明的一種強力磁鐵,運用在手機、電車、混動以及電動汽車中,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強磁鐵”。

根據調查,釹磁鐵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EV以及HEV等汽車領域,每臺都需要使用1~2kg。空調領域,使用量從80~350g不止;洗衣機、冰箱、HDD以及風力發電的風車中,用的都有釹磁鐵。這種磁石的原材料,實際上來自稀土,日本的稀土是依賴於中國進口。

上圖是前幾年的調查資料,日本公司佔據了全球釹磁鐵生產份額的27%,中國公司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我們要知道,在一些涉及安全性的領域,比如汽車等,大多使用的都是日本生產的產品。

其他

很多來源於日本發明,影響世界的東西,我這裡不再詳細的一一細說,從大方面跟大家講一講。

  • 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中的鋰電池,最開始是索尼發明的;

  • 薄膜以及色素太陽能電池,也是日本發明的;

  • 超小型的微型馬達,也是來自日本,所以你的手機才能夠變焦;

  • 偶爾我們食用的泡麵,是日清食品的發明;

  • 雖說麻將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自動麻將機卻是來自日本;

  • 刷卡式閘機各種自動售賣機,最開始同樣來自於日本;

  • 現在汽車可摺疊後視鏡,已經成為了標配,最開始奔馳和寶馬都不想效仿,但是迫於市場,最終向日本靠齊;

  • 汽車導航同樣是日本的發明,日本推出商用之前,一直是各國軍方才會使用的功能;

  • 隱形眼鏡、CD、DVD、電子照相機等都是出自日本人;

  • 因特爾是我們熟知的CPU企業,但是世界上第一個CPU芯片,也是出自日本;

  • 每天我們使用的光纖,是NTT開發而成的產品,曾經被人說成“不可能完成的技術”;

其實,我們很多身邊的東西,追溯源頭,或多或少都能夠與日本產生關聯。這就是日本。日本製造對於世界有什麼樣的影響?可以說,影響到你感覺不到這是日本人發明的程度。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90後“花錢”辭職:背後是日本企業文化的“崩塌”》

《 韓國人“消失”?!日本人:不,韓國人還會來的》

《日本70後“孤獨死”:孤立與絕望的現場》


日本二三事


我是阿松、我來談談我的想法,日本作為世界頂級的製造中心,日本在機械製造和科技領域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工業機器人、機床、汽車等工業行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對科技與細節的痴迷與骨子裡的工匠製造精神,讓精益求精的新技術影響著世界機械科技行業的發展進程。

精工製造的代表作:手錶行業為例,日本手錶的精準程度完全可以媲美瑞士名錶,不僅在上世紀60年代憑藉走時誤差小於1秒的石英手錶改變了當時世界鐘錶業的格局,而且在高科技方面也是日新月異,先後通過太陽能、電波、人體動能體溫、光能等新能源發電,將電子錶製造工藝與新能源技術帶入了新的紀元。


在機器人方面日本有很深的造詣:2014年6月日本生產的一款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分析人類表情和聲調的人形“情感機器人”(Pepper),經過數年的更新換代,一度成為當時的大熱“明星”;在各個領域,日本的機器人+人工智能都發揮著提升勞動生產率、減少勞動成本、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作用。




再製造行業汽車作為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制造水平的行業,一直是日本現代工業的驕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就因為率先使用機器人,提升了自動化生產水平,一臺汽車生產成本要比美國價格低很多,在成本上拉開了競爭優勢。 日本對於汽車的製造可謂痴迷到骨髓裡,“可以追求經濟性到極致,也可以追求科技感到極致,還可以追求機械感到極致”,日本汽車技術憑藉低調、務實基調及對技術的不斷鑽研和革新精神,一直佔據著世界汽車製造行業的重要席位,“一旦走上神壇就不輕易下來”,其工匠精神值得國人學習。




事實上馬自達核心轉子發動機技術,斯巴魯的水平對置發動機技術這些應用將會帶領汽車行業開創一個全新的製造工藝。要說日本技術影響到全世界一點也不為過,影響了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實現了許多不可能,創造了許多新的工業科學技術,如果這個世界離開了日本製造,至少短時間、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愛看書的阿松


作為第三個世界製造中心,日本在機械製造和科技領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工業機器人、機床、汽車等工業行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對科技與細節的痴迷與骨子裡的工匠精神,讓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影響著世界機械科技行業的發展進程。 高科技加持的日本精工製造改變了一個時代 以精工製造的代表手錶行業為例,日本手錶的精準程度可以媲美瑞士名錶,不僅在上世紀60年代憑藉走時誤差小於1秒的石英手錶改變了當時世界鐘錶業的格局,在高科技應用方面也是日新月異,先後通過太陽能、電波、人體動能體溫、光能等新能源發電,將電子錶製造工藝與新能源技術利用帶入新階段。 精工於1969 年推出世界首款石英腕錶 Astron GPS與智能操作系統從軍用轉向民用之後,日本製表業抓住這個契機,又迅速成為手錶功能多樣化、複雜技術高度集成化的代表,手錶不僅可以定位、追蹤、錄音、拍攝等,還可通過智能操作系統,與智能手機連接,通過錶冠完成操作轉換,便捷性大大提升。 作為高科技的前沿產業,日本工業機器人制造業也是世界級的,舉一個典型的例子:2014年6月日本生產的一款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分析人類表情和聲調的人形“情感機器人”佩珀(Pepper),經過數年的更新換代,在比利時臺灣等多地多個應用場景中被“聘用”,一度成為當時的大熱“明星”;在各個領域,日本的機器人+人工智能都發揮著提升勞動生產率、減少勞動成本、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作用。 汽車製造業成為日本科技革新的代言人 汽車作為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制造水平的行業,一直是日本現代工業的驕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就因為率先應用機器人,提升了自動化生產水平,一臺汽車生產成本要比美國低1500美元,在成本上拉開了競爭優勢。 有人說,日本對於汽車的製造可謂痴迷到骨髓裡,“可以追求經濟性到極致,也可以追求科技感到極致,還可以追求機械感到極致”,事實上,多年來,日本汽車技術憑藉低調、務實基調及對技術的不斷鑽研和革新精神,一直佔據著世界汽車製造行業的重要席位,“一旦走上神壇就不輕易下來”,這就是一個擁有精工製造底蘊的國家所有的堅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作為馬自達核心技術,35年來,創馳藍天技術經歷了不斷更新和進化,在人見光夫這位對內燃機有著異樣痴迷的傳動系大boss極其團隊35年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推動,下一代的馬自達擬將均質壓燃技術(HCCI)運用於汽油發動機上,其壓縮比從目前的14:1(目前世界最高紀錄)提高到變態的18:1,這一應用將會帶領汽車行業開創一個全新的燃油經濟新時代。 除了發動機,創馳藍天技術還在底盤技術、車身、變速箱等方面全面著手,圍繞環保和性能做技術改良,以最大限度打造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駕駛環境,提升駕乘愉悅感,讓“人馬合一”成為現實。 G力覺醒的GVC技術讓汽車製造邁上新臺階 為了深度優化馬自達一直苦心追求的「統一感」,馬自達新一代創馳藍天技術推出了全新的車輛動態控制技術——GVC(G-Vectoring Control 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試圖發掘常常被忽略的發動機扭矩控制加速度,帶來一場G力革命。 GVC系統對於車輛運動操控狀態的改變來自於對橫向與前後方向加速度(G)的控制,通過駕駛者方向盤操作智能控制發動機扭矩,優化抓地能力和轉彎性能,從而提升機械控制效率,讓駕駛過程更流暢、平穩。 GVC改善了車輛對細微方向盤操作的應答性能,在駕駛過程,尤其是彎道行駛、緊急迴避需要操作方向盤的場景下,減少方向盤操作頻次,增加抓地性,穩定車輛動態平衡,通過駕駛者不易察覺的細微操作,保持自然的車身平穩與安全。這也是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所追求的“人馬合一”境界的再次呈現。 事實上,在細節方面的精益求精,一直作為核心理念貫穿於馬自達的造車歷史中,也正是這種精神與對技術的執著,使得日本汽車行業迅速崛起並傲視全球多年,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精工製造的代名詞。


歷史de救生圈


儘管日本製造還存在巨大光環,但對日本經濟的整體估計已經發生變化。過去風光的“超一流”企業逐步從人們視野中淡出。當然日本還有一些企業幹得不錯。在材料及精密機械等方面有不少好製品。但是過去20年日本企業還是因缺乏後勁及創新而衰退了。以互聯網,AI及手機等等多個領域罕見日本企業的影子,或者說已不具優勢。老齡化正在拖垮日本社會,新一代年輕人也缺乏老一代的勤奮。日本製造也許還能艱難維持某些優勢,但越來越正在被新興經濟體所取代。即便你不同意這個看法,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