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和清穆宗都是“载”字辈,是巧合吗?

熊走的小强


明穆宗朱载坖(jì)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庙号相同,又都是“载”字辈,是巧合吗?

当然是巧合!


先看两人的庙号——穆宗

穆宗,“布德执义”曰“穆”,乃褒义。穆宗几乎都是短命皇帝,如汉穆宗(27岁)、唐穆宗(30岁)、明穆宗(36岁)、清穆宗(19岁)等无一不是英年早逝。

(汉穆宗刘肇)

而其中的明穆宗在位6年去世;清穆宗在位13年,但仅仅亲政2年便去世。明穆宗在位期间有“隆庆新政”,清穆宗在位期间有“同治中兴”,但是两人本身并无大功,而且在位时间或亲政时间又那么短,也没有多大作为,庙号同为“穆宗”,仅是“有迹可循”的巧合。


再看两人名字的辈分——“载”字辈


1.先说明朝皇室起名的辈分排序。

(明穆宗朱载坖)

明朝皇室起名的辈分排序早由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好了,排序如下:

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朱樉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朱棡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

而明穆宗朱载坖是朱棣的子孙,其父为明世宗朱厚熜,都严格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辈分排序起名。

所以,明穆宗朱载坖的“载”字辈其实早在朱元璋时期便定下的。

2.再说清朝皇室起名的辈分排序。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清朝皇室前期的起名规则不同于汉人,而是遵从满人的传统。除了都是姓爱新觉罗外,名字都比较随意。如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他的次子叫做爱新觉罗·福全,若是按照汉人传统,父亲和儿子的辈分肯定不能相同,所以清朝皇室前期的起名规则就不同于汉人。

直到了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康熙皇帝时期,清朝皇室起名的辈分才开始有规则。康熙皇帝选择了“胤、弘”二字作辈分;乾隆皇帝选择“永、绵、奕、载”四字;道光帝续了“溥、毓、恒、启”四字;咸丰帝又续“焘、闿、增、祺”四字;

最后清朝皇室的辈分排序为:“胤、弘、颙、旻、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从康熙的儿子起,清朝皇室都按照此辈分排序命名。

所以,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都是“载”字辈仅是巧合。

综上所述,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庙号相同,又都是“载”字辈,纯属巧合!


灵魂有趣


这个涉及到明清两代皇室起名的规则了,明代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起名的。具体如下: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繁体为火字)~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其中,穆是谥号。古代谥号有专门的用法,类似于对其一生的评定,当然,对皇帝一般都会避讳。穆的解释是:布德执义曰穆。历史上的穆宗评价为: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俗话说:就是怂人一个,根本管不住局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嘉靖王朝1566》和《大明首辅张居正》。可能是他爹和他儿子都太出名了,显得他自己比较平庸。

清代是满族政权,姓爱新觉罗,起名也就没有那么多汉人的规矩。另外明清两代也会以年号称呼皇帝。具体如下: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顺治~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禛雍正~高宗弘历乾隆~仁宗永琰嘉庆~宣宗旻宁道光~文宗奕宁咸丰~穆宗载淳同治~德宗载湉光绪~溥仪宣统(无庙号)。

前期皇帝起名没有太多规定,乾隆皇帝规定后辈按“永绵奕载”顺序排辈起名。因此,清穆宗的载是祖上就定好的了。明穆宗的载垕只是自己的名字。历史上的同治皇帝确实和明穆宗有些许相同,都是平庸之人,都处于王朝后期,都对朝政无能为力,都死于荒淫无度。生于帝王之家,或许也是人生一种不幸。


慕容峰谨


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用人不疑,使得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1][2]。 但因为沉迷媚药,导致荒于政事,最终一病不起。

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爱新觉罗·载淳[1](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壹枚橘子


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坖用人不疑,使得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1][2]。 但因为沉迷媚药,导致荒于政事,最终一病不起。

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爱新觉罗·载淳[1](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鸡毛蒜皮的事


明穆宗与清穆宗都是“载”字辈,纯属是巧合。只要你查过资料结合史实,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一、朝代背景不同,名字当然无关联

很多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就问了,明穆宗是和清穆宗是谁呀,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呢?



明穆宗朱载坖(ji),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从两位的简介中不难看出,两位同处于明清王朝后期的皇帝确实有巧合之处,两人同为载字辈,又在死后庙号均为穆宗。但两人确实只是巧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说是死敌啊,怎么可能有关联。

清王朝是在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下建立的,清朝期间也有人不断反清复明,明清肯定是死敌啊,再说两位出生相差快300年,肯定是没有联系的。如果有人说,你这说的不能说服我,别着急,咱是又史实资料为证的。

二、明清皇子取名都有依据的,两人名字同为载字辈纯属巧合

1、明穆宗名字是朱载坖(ji),他的名字是谁取的,又是依据什么来取的呢?其实明朝所有皇子的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都是三个字,中间一个字都是在出生时定好的,最后一个字的偏旁也是定好的,这到底时怎么回事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实行皇子封王制度。除了长子也是太子的朱标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早逝,他为剩下的24个儿子的后代们制定了取名字的原则和方法。朱元璋首先为24个儿子每个人赐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即中间的那个字,从孙子朱允炆辈开始实行。

例如:东宫太子: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当然由于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夺走了皇位,所以明朝都是以当时燕王的辈分走的: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当然明朝也没能延续20世,只到“由”字辈就已经亡国。

而明朝皇子最后一个字的偏旁都是以“火土金水木”五行来命名的。所以,明穆宗朱载坖(ji)的“载”是他的祖宗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定好的。

2、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其实跟明朝相似,清朝所有皇子从康熙的儿子开始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定了的。约自康熙皇三子胤祉开始,皇子命名正式采用新规制,前一字均同,后一字从相同部首中选择。凡康熙帝诸子都以“胤”为第一字,从“示”部中选第二字赐名。凡是康熙皇孙即“胤字辈诸皇子的儿子们—都以“弘”为第一字,从“日”部择第二字赐名。康熙帝皇曾孙,前一字用“永”,后一字从“玉”部。

而到了乾隆年间,又规定永字辈以下依次以绵、奕、载、奉为第一字;道光六年将“奉”字辈改用“溥”字,其下又增毓、恒、启三辈;咸丰七年,又在启字下续焘、闿、增、祺四字。而真实情况是其实皇帝嫡系一脉在清穆宗载淳就以断绝。后来的光绪帝和宣统帝就是过继承嗣。

所以说清穆宗的“载”字是乾隆帝弘历所赐。

由此可见,明穆宗和清穆宗“载”字辈都是人家祖宗给赐下的,真真是没有联系,纯属巧合。


小姚的记录


应该是巧合。

古人取名讲究排字辈。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他的子孙取名,第一个字一定要用辈分,第二个字用“木火水金土”的顺序为偏旁。他还规定了每个儿子家的辈分取名顺序。比如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他家里的辈分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所以朱棣的儿子叫“朱高X”,明穆宗朱载垕是“载”字辈。

清朝康熙给儿子取名用“胤”字,孙辈用“弘”字,曾孙用“永”字。乾隆给后人规定了“绵、奕、载”,道光又定了“博、闿、恒、启。”清穆宗载淳,也就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她的母亲就是慈禧太后。

取名,一般都体现祖宗文父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和祝福。即使在近代,很多聚族而居的大族,甚至在平民百姓家族中,都有很多都制定了世系字辈。

比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家的字辈是“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运,世代永承昌”,可以知道毛泽东是韶山毛氏“泽”字辈。

甚至像我家,据我所知,往上五代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是我爷爷几兄弟,都是“双”字辈,我爸三兄弟是“其”字辈。

所以说明穆宗和清穆宗都是“载”字辈纯属巧合。


木易读历史


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都是“载”字辈仅是巧合。

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庙号相同,又都是“载”字辈,纯属巧合!


大海VIP


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都是“载”字辈仅是巧合。

明穆宗朱载坖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两人庙号相同,又都是“载”字辈,纯属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