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地方降雨没有以前多,哪位能从科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

敏儿听见


今年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均衡。

首先从空间上分布来看:南方降水较往年偏少,北方(除东北外)也是如此;东北雨水偏多,青藏高原外缘雨水不少。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以利奇马台风为转折标志,开启了南方转向干旱,青藏高原外缘转向多雨的新进程,北方依然涛声依旧,干旱还在继续;东北全年雨水不减,西北局部降水偏多。

先从南方说起:今年南方降水时间上极端不平衡,梅雨前期,华南广州(2~8月)降水高达2310mm,其中2~4月较常年雨水多一倍以上。(如上表:数据来源于香港天文台),长江梅雨期间湘江达到警戒水位,长江1号洪峰出现,总的来看,前半程南方降水成绩可圈可点,比较优秀。

但从8月初利奇马台风登陆浙江后,南方上空风云突变,降水急转直下,开启了长达近50多天、个别地方60多天的没有有效性降水记录,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长江下游径流萎缩,武汉水位降低,很多地方露出少见的河漫滩,鄱阳湖湖面缩小,淮河流域降水更少,不仅出现空梅,而且受到了长江中下游干旱的累及。

北方降水与往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石家庄至9月份降水424mm,华北平原干旱已经很持久,人们习惯这里的干旱少雨,突然雨水增多,或是出现的暴雨却感到惊奇。

东北、西北地区今年降水上交了一份靓丽的答卷,东北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降水:冷涡和台风雨,雨多至患;青藏高原外缘贵州、四川、陕南、甘肃、青海降水普遍增多。很多荒山长出了绿草,300年不见的哈拉湖重见生机。

▲华南前汛期多雨示意图

为什么今年我国呈现这样的降水特征呢?

今年大气环流总体上要厄尔尼诺影响,毕竟东太平洋水温偏高一直持续到7月份才结束,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突然升高,与之耦合的大气圈也会发生变化,一定会传导到太平洋西岸,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夏季降水深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引起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副热带高压肥大,懒惰,位于副高西侧边缘的华南地区,雨量大,降水稳定持续,广州2、3、4月降水较往年翻了一番。而且比往年早来了一个多月。

长江中下游梅雨较往年不同,呈现”暴力梅“特征,以暴雨形式展开,降水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出现了空梅,这些都是与副热带高压不稳定、异常有关。

8月初利奇马台风过后,南方象受惊吓一般,夏季风很难登陆,具体表现在副热带高东西摇摆,台风来了,它就退缩在海面上,让开一条大路,让台风北上,台风过后它就西移,笼罩在我国南方的上空,而且停留时间还长,给我国南方带来连日不开,降水极少的天气,出现严重的旱情。所以说台风登陆少,副高控制时间长是南方干旱的主要原因,并且出现”半年穷、半年富“降水特征。

▲8月份以后生成的台风。

华北平原位于中纬度地区,今年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加大,带来一波波阵雨,降水量不是很大,但也能解燃眉之急,笔者所在的北纬40°线,主汛期降水量少,当地河流没有出现洪水,汛期无汛, 呈现现厄尔尼诺特征,这主要是副热带高压不稳定,边缘一直没有形成稳定持续的降水的原因,主雨带,主雨期不那么明显,干旱也在情理之中。

东北地区今年被冷涡砸晕了,雨季里冷涡不断,一直伴随。冷涡相当于陆地上的“台风”,能把周边海域的水吸起来,从陆地上空抛下来,造成局部大暴雨,长春东北师大最大累积降雨量达125.0mm,每小时降水量达68mm。(下图),今年东北地区台风还多,很多台风的尾端湮灭在东北的上空,带来大量降水(见上图)

▲东北的冷涡

青藏高原边缘降水多,这些地方恰好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它的西侧、西北侧都是主雨带,形成了稳定的降水条件。我们以9月份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更能说明,长江中下游干旱,西部多雨的天气特征。下图一,图二

▲9月份降水量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少,正是副高控制区域。

▲青藏高原外缘多雨成因示意图,副高应位置应偏北一些。


地理纵横


今年感觉雨水比较少,冬天天气也不冷,为什么呢?

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许多地方雨水偏少,而且现在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四节气之大雪节气,但大部分地区却还是一片艳阳天,感觉不到冬天应有的严寒和本该有的大雪纷飞,概括起来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等有关。

本题中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提到的河南今年的雨水特别少,归根结底同样是受大气候的影响所致,并且河南刚好处在我国华中地区的北部,处在秦岭淮河一线这条我国地理分界线的以北区域,是地理意义上的北方地区的一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内,相对于江南、华南等地明显要少很多。

上文中提到了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这两种现象,它们都是导致今年我国河南等地降雨普遍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不用多说,它是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打破了地气系统吸收和反射的能量平衡,导致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中积累,从而使得温度上升,其危害主要有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气温升高加速了地表水分蒸发)、粮食减产以及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并加速全球变暖等等。

而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很多人可能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实际上它是一种异常的气候现象,今年就是厄尔尼诺年,对此就在一个月以前中央气象局针对今年冬季是暖冬还是冷冬作业一个预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就表示今年冷冬的概率为零,言外之意就是暖冬的概率会很大。

为什么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我国各地冬季大概率会是暖冬呢?实际上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就能分析而出。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而这样一种表层海水温度高、底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的水体温度结构不利于上下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既不利于底层海水上泛,影响了正常的赤道暖流活动,同时也导致局部甚至全球大气环流发生异常。

对我国而言,很多省区都受到了厄尔尼诺的影响,比如今年夏秋之交本该如期而至的一些台风接二连三的“爽约”、处在我国大西北的祁连山等区域降雨较常年异常偏多而江淮地区的江苏、安徽等地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华南地区的广东等地立秋之后几乎没有有效降雨空气中浮沉增多等等。

对于河南来说,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大气环流异常,使得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都有所偏弱。我国原本应该非常显著的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相对减小,这一显著的季风气候被打了折扣,因此夏季降雨少,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相对减弱气温较往年偏暖。

其二是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不易形成降雨。我们都知道,降雨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现象,但之所以能降雨实际上是水汽、空气不同高度的温度变化以及凝结核等各种条件的有机统一,使得高空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最终掉落到地面。而从河南近期的天气现象来看,由于冬季风减弱寒潮活动不太频繁或者来得快去得也快,减少了冷暖气团的相遇机会,降雨自然就比较少,另外河南主体部分以平原为主并且处在太行山南端以及伏牛山以西的冬季风的背风坡,同样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呆念想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南方是亚热带季风,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降水具有不稳定性,其降水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靠海的位置降水多,还有很多特殊因素如地形地势等。降水的形成是海洋水汽登陆遇冷气流,前者上升遇冷而后降雨,所以要降水首先还要有水汽上升的动力。一般我国境内水汽来自东南沿海即太平洋,西南受大西洋影响较多,西北受到大西洋,北冰洋影响。温暖的空气北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两者相遇就会形成雨带。各地的降水不同,主要是看两股空气的强弱有关!



无限异想


近些年,我国雨水主要是分布不均,黑龙江,华南及沿海地区,雨水比较集中,造成一定的洪涝灾害,而新疆地区雨水在逐年增多,雨雪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这种旱涝不均现象是干旱造成的,近些年我国干旱范围由内蒙古向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西等地纵向发展,已经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干旱地区不停的产生高温热浪冲击大气,阻止着周围水汽过度到干旱地区,造成雨雪减少,同时也造成气候混乱,气温异常。本次我国大范围的降雨雪,是广州及沿海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太平洋、印度洋水汽远征北上所致。高温热浪冲击大气,是造成气候混乱,气温异常,旱涝不均的直接原因,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春季以后,随北方气温升高,干旱地区热气团继续增加,干旱少雨的华北华东地区,还会转入干旱状态,这已经成为常态。改变以前不合理的治水方式,科学合理治水,恢复雨水正常循环体系,是解决我国旱涝不均的唯一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