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我們知道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是我國西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一箇中心。在古代相當長鄂時期裡面,蘭州又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要津,也就是黃河的一個重要的渡口。但是很遺憾,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裡面,這個城市的城市地位不是特別高,沒有名氣。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蘭州這座城市逐漸崛起成為甘肅乃至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那是什麼奠定了蘭州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地位的這個基礎?那麼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明朝初期的一段歷史。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所以朱元璋被稱為明太祖。明太祖在建立明朝之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把他的幾十個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每個兒子手裡面握有一定的兵權,這樣就對南京形成拱衛之勢,來保衛都城的安全。他前後分三批分封了自己的20多個兒子到各地做藩王,在這20多個藩王裡面,有他和他的結髮妻子馬皇后說生的兒子,像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等。但是其中有一個是朱元璋和他的一個宮女所生的兒子叫做朱楧也被分封到了地方做藩王,而且分封到了甘肅鎮。

我們知道在古代正妻生的兒子叫做嫡子,非正妻生的兒子叫做庶子。而朱楧是朱元璋和一個宮女所生,所以是庶子裡面的庶子。按理來說,他可能會受到冷遇,王爵可能更沒有他的份,俺麼為什麼這個朱楧卻被封王,而且被封到了甘肅鎮?首先我們想到的是朱楧的媽媽是不是身份特別突出?史書記載也是這樣,朱楧的媽媽姓郜,是一個宮女,但是長得非常漂亮,用姿色打動了朱元璋。後來在洪武九年的時候就生下了朱楧,朱楧在朱元璋的兒子裡面,排行第14位,也就是朱元璋的第14子。由於寵愛這個郜氏,所以在朱楧兩歲的時候,朱元璋就把他分封為漢王。按照當時的規矩,分封的這些藩王都要到地方去上任,但是由於朱楧當時只有兩歲,分封的時候年齡尚小,所以就沒有到地方去就藩。在南京的宮中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朱楧就長成了一個英俊少年,在這個年齡段他不再僅僅依靠他媽媽的姿色來博得他父親朱元璋的歡心,而是靠自己的本領。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根據歷史的記載,這位朱楧從小聰明又伶俐,而且酷愛讀書,酷愛練字。朱元璋小時候是窮苦出身,原來當過放牛娃,後來又當過和尚,所以沒有機會讀書,但是他後來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之後非常尊重知識分子,尊重人才。他知道知識和讀書人對於江山社稷的重要性。所以他從小小的朱楧的身上彷彿看到了他小時候沒有實現的那個夢想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實現了,所以就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而且給了他一個非常形象的綽號,叫做“朱家秀才”,說朱楧就是我們朱家的秀才,飽讀詩書,而且知識豐富,可見這個朱元璋對這個孩子的喜歡程度。所以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楧從漢王改封到肅王,讓他到甘肅鎮去就藩,這也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對他的信任,而朱元璋的心裡面也希望這個朱楧能夠在西北得到歷練,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就在朱楧19歲的時候,按照他父親的這個任命,就到甘肅鎮去就藩了,這一年是朱元璋在位的第28年,也就是洪武28年。按照常理,到甘肅鎮去就藩要到蘭州,因為我們知道蘭州是甘肅的省會,但是其實當時並非如此。朱楧做肅王就藩的地點在甘州,就是今天甘肅的張掖。去張掖就藩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因為張掖這個地方比河西走廊包括蘭州經濟要發達,同時離北部的蒙古殘餘勢力比較近,所以可以就近保衛河西走廊的安全。第二個因素就是當時的蘭州並不屬於甘肅鎮管轄的範圍之內,是屬於陝西布政使司臨洮府所管轄的一個縣。當時在我們今天翻閱史書的時候又覺得很奇怪,這位朱楧做肅王在張掖這個地方僅僅待了四年,四年之後,就把他的藩邸從張掖遷到了蘭州。這又是為何呢?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朱楧到了張掖之後,他做了幾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民情。第二件事情就是訓練軍隊,朱楧作為肅王,手裡掌握著五衛的軍隊,再加上一些地方的軍隊,總共有五萬左右。在當時的藩王裡面,掌握軍隊的數量可以排到前三位,可見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他還做了第三個方面的工作,就是督軍屯田。屯田這個政策是朱元璋建國之後規定的一個國策,因為經過元末農民戰爭,大量的土地荒蕪,所以需要開墾,朱元璋就提倡屯田,主要就是軍屯和民屯這樣兩個方面,軍屯就是軍隊在地方屯田,開墾荒地。這個政策很見效,所以朱楧就在這兒經過幾年的時間就使這個地方成為了一片良田,所產的糧食基本上可以滿足他數萬大軍的需要。工作做得不僅非常稱職,而且非常出色。

根據史書的記載,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一年駕崩的,然後就由他的皇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他就是建文帝。就在建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這位朱楧就提出了要把自己的藩邸從張掖轉移到蘭州的一個申請,所以史書上就有這樣的一個記載“建文元年,乞內徙,遂移蘭州”(《明史·諸王傳》)我們來分析朱楧把藩邸從張掖遷移到蘭州肯定就與新登基的皇帝建文帝有關係。這位建文帝叫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孫子,繼位的時候只有二十一歲。朱允炆剛一繼位就發現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原來他的爺爺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實行的藩王制度在他看來是對他皇位的最大的威脅。這二十幾個藩王在各個地方把持一方,手握兵權,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削弱了朝廷的權力。朱元璋在位的時候這個藩王制度運轉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他畢竟是開國皇帝,是這些藩王的父親。但是到了建文帝的時候就有了問題,這些藩王基本上都是他的叔叔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就感覺到了他的皇權受到了威脅。於是朱允炆就想採取西漢時候的辦法進行削藩,逐漸地剝奪這些藩王的軍事權力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朱楧雖然遠在西北,他也能夠感受到這樣的一種威壓。他自己本身不是朱元璋的嫡子,而且手握重兵,所以建文帝絕對不會對他漠然不顧。所以朱楧這個時候心裡面就很忐忑不安,甚至感覺到了一種危機將要到來。擺在他面前的路似乎只有兩條:第一條路是不作為,即使什麼事情都不幹也可能建文帝會削去他的藩王之位,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除掉。第二條路是作為,利用手裡的五萬大軍來起兵,尋求自保。但是朱楧這個人飽讀詩書,熟讀歷史上的一些政治事件,所以他很瞭解建文帝的心思,所以思來想去覺得應該還有第三條路,就是主動削藩。於是思來想去蘭州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所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楧才向朝廷提出了移藩蘭州的這樣的一個請求。建文帝接到這個請求之後,對他這位叔叔識大體,顧大局的這種行為甚為讚賞,朱楧一方面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另一方面過了幾年之後他又很好地適應了明成祖朱棣削藩的政策,很平靜地躲過了削藩的這個風波,而且成為朝廷樹立的藩王的典型。從此之後,就在蘭州定居了下來。

肅王朱楧帶給蘭州的影響有很多個方面。首先說文化方面,一個人想讓他有氣質,必須得讓這個人讀書識字,一座城市要想讓他有氣質,得為這座城市注入文化和教育的基因。沒有文化的城市就是沒有靈魂的城市,沒有未來的城市。在朱楧來到蘭州之前,蘭州的這座城市的文化面貌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蘭州只是屬於陝西布政使司臨洮府管轄下面的一個縣城,人口不到一萬,何談什麼文化。但是自從肅王到來之後,首先就從蘭州的文化面貌上進行了大大的改變,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種文化的改變朱楧卻是從一件書法墨寶做起的,這件墨寶就是《淳化閣帖》。這件《淳化閣帖》是當年朱元璋賞賜給朱楧的,到了蘭州之後這個肅王朱楧就把這個《淳化閣帖》拿出來讓他自己的子孫跟著他一起練習書法,消磨時光。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淳化閣帖》實際上是肅王朱楧給蘭州這座城市注入文化氣息的一個信號。接下來朱楧又做了這麼幾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蘭州大興文教,在這個地方建立起來了孔廟,建立了官學,縣學,又自己出資在這個地方建立了書院,逐漸地倡導起來了文風。他做的事情是要延攬人才,他吸引了大量的南方的人才來到蘭州,一方面讓他們到藩王府裡面去就職,另一方面也把這些人安排到縣學,書院裡面去從事教育這樣就逐漸在蘭州這座城市改變了它的知識結構,人才結構,在蘭州這座城市文化的風尚就形成了。

曾經在明清時期,蘭州的一個服裝品牌活躍在絲綢之路上,而且火爆的程度不亞於漢唐時期的絲綢,並且從這個服裝品牌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蘭州這座城市它在經濟上之所以崛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這個服裝品牌叫做蘭絨,顧名思義就是蘭州羊絨製品。我們知道西北這個地區有很多羊毛,羊絨產品,因為這裡鄰近遊牧地區,所以很容易得到這些羊毛,羊絨的原料,製作羊絨的服裝就非常容易了。在明清時期的時候,羊絨的質地比較輕柔,綿軟,冬天的時候非常地保暖,穿起來又顯得非常地時尚,高雅,所以深受當時明清時期的上流社會的追捧。

明代的一個諷刺小說家叫做馮夢龍,他曾經寫過一本筆記體的小說叫做《古今譚概》,其中說到一件事,說當時在明清時期,我們知道徽商非常活躍,其中有一個人叫做方於魯,這個人是做文房四寶裡面的墨這個生意的。因為生意做的非常紅火,所以後來發了家成了一個鉅富。這個方於魯與當時明朝的一些上流社會的士大夫接觸的時候發現他們冬天都穿這個蘭絨的服飾,顯得非常的高雅,瀟灑,而且時尚,就非常羨慕。後來他有一個西安的朋友,就通過這位朋友買了蘭絨這個服裝的料子,迫不及待的給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蘭絨的大衣。但是當時的季節已經到了春末夏初了,天氣逐漸熱了起來,不適合穿這個蘭絨鄂袍服。但是他為了顯擺,為了顯示自己有錢,所以就在家裡面大擺宴席,聘請當地的名流到他家裡面來,然後自己穿上這件袍服。因為天氣熱,所以不久他的頭上,身上滿身都是汗,賓客們就覺得這個人顯得很狼狽。在座的人裡面有一個叫做汪南溟,看到這個情景之後就寫了一首詩來諷刺這個方於魯:

愛煞蘭州圪韃絨,寄來春後趲裁縫。寒回死等桃花雪,寒透生愁楊柳風。忽地出神撏細腳,有時得意挺高胸。尋常一樣方幹魯,才著絨衣便不同。

我們從這個情形可以看得出來,好像方於魯穿上這個蘭絨的袍服就像一個老百姓穿上了龍袍一樣,就不知道他是誰了,可見這個蘭絨服裝在當時的火爆程度和受追捧的一個程度。蘭絨布料火爆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我們前面談到的原料比較容易得到,而且質優價廉。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交通比較便利,這個地方是絲路要津,而且在朱楧遷藩到蘭州之前,蘭州這個地方還修建了一座浮橋,浮橋既可以走人,又可以走車,大大地便利了兩岸的交通,所以使蘭州迅速成為了一個商品的集散地,交通便利。

當然我覺得蘭絨之所以成為這個時期重要的服飾品牌,與朱楧是有直接關聯的。朱楧從小生活在南京,那個地方冬天的時候不是特別的寒冷,但是西北冬天非常寒冷且漫長,所以在這兒很不好受。但是到了蘭州之後他注意到蘭絨有人已經把它做成服裝了,但是還沒有形成規模。他注意到這種原料的好處之後就讓裁縫精心地給自己製作了蘭絨的袍服,到了冬天的時候,穿著這個蘭絨的服裝,既舒適又保暖,又顯得高雅,非同一般。上行下效,所以後來在蘭州這個蘭絨就迅速地成為了一個服飾品牌。有一個資料統計,到了清朝的時候仍然這樣,到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間,每年內地的商人要在蘭州購買蘭絨這個原料要花掉萬兩黃金,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黃金就在這裡流通開來了。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利用這樣一個羊毛羊絨的原料,在蘭州這座城市還建起了一個蘭州織呢局來生產毛布,而這個蘭州織呢局是我們國家近代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直接影響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通過這樣一個蘭絨的服裝品牌,再到後來的織呢局,使蘭州這座城市獲得了飛躍的發展,逐漸地縮短了與東部地區的這些城市在經濟上的距離。伴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蘭州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也逐漸地提升,所以逐漸地又從縣城變成了一個州,也就是蘭州。在當初朱楧遷入蘭州的時候,我們說到過一個城市人口的數字,不到一萬,而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就達到了二三十萬。所以蘭州這座城市從一個絲路要津,黃河渡口就實現了華麗的轉身,成為了甘肅省的政治中心,而在這個過程中與肅王朱楧是有密切聯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