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代青花看永宣”?

晴天的雨902


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收藏和研究是一门学问。想在收藏过程中少吃药,多捡漏,以最少的代价换回最珍贵的藏品,文物知识一日不可不学。

为什么说明代青花看永宣?其实,不只是明代青花看永宣,整个青花瓷都看永宣,哪怕在目前元青花占据了我国青花瓷拍卖最高价的现状下。

自古以来,青花瓷就是最能代表我国瓷器工艺水平的品种。青花又称釉下蓝花瓷器,属于釉下彩高温瓷器,具有釉上彩不可替代的好处,它不会掉色,历经几百年还能旧器如新。由于不使用对人体有毒的铅作为溶剂,青花瓷更适合人们日常使用。再加上最初的青花瓷,属于舶来品来样加工,其使用的彩绘原料从元到明初永乐宣德,都是进口青料,极为难得,所以青花瓷一出现,就成为极其名贵的奢侈品。

为什么说永宣青花瓷比任何时候的青花瓷更珍贵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永宣青花瓷采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和苏勃泥青彩绘,胎骨使用的是元代以来的麻仓御土。器型上有很多来自中东地区的器型,纹饰上博采众长,有伊斯兰,藏传佛教,和中国传统纹饰,也继承和发展了元代青花的繁密多层的特点,这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再无青花瓷达到这个原料和工艺上的高峰。

第二,永宣青花瓷的原材料极其贵重,当时进口的青料价逾黄金,连皇上都很少使用,大量用来作为政治手段对外进行赏赉。所以很多永宣青花瓷都保存在中东和西藏地区。宣德八年之后,青花瓷才第一次大批量生产,其原因极有可能是发现了可以替代的国产青料。

第三,永宣青花瓷在历史上就极受到重视,明人说我朝宣德瓷器,已经可以和宋代名窑媲美。首宣,次成,次永,次嘉。是明朝人对于本朝瓷器水平的点评。明代,永宣青花瓷器已经成为收藏家的宠儿。

为什么说永宣青花瓷比元青花更珍贵呢?

因为元青花瓷,属于青花瓷的初创期,有着初创期瓷器胎釉不够精细,纹饰不够精美的通病。哪怕是著名的元青花八大人物纹饰罐和南博收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依然都有这些毛病。只是元青花瓷的话语权在西方人手里,当时一出世,就赶上了好时候,那时英国人经济水平也比较富裕,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才拍出了天价。

再者,元青花瓷器在历史上可谓籍籍无名,完全是一匹黑马,这和永宣青花从明朝开始就大名鼎鼎完全无法相比,所以不论是知名度还是艺术性,元青花瓷器整体还是无法和永宣比。

第三,元青花瓷目前尚无法确定是官窑还是民窑,而永宣青花则肯定是御窑厂烧制的中国最早意义上的官窑器,其出生证的不同,也是元青花不如永宣青花瓷器的重要证据之一。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瓷器鉴定真知堂


青花瓷本来就是源于中国的白地蓝花高温釉下彩瓷,简称为青花瓷器,也指代该工艺。清新明快,质朴大方,是一种遍布世界最广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体现。广义的青花包括一切白底蓝花陶器、石胎瓷和瓷器,狭义青花以景德镇窑产品为标准,胎体瓷化,呈纯白半透明状,蓝色由含钴颜料发色;外罩着一层透明釉,青花必是釉下彩,在高温还原中烧成。

明代无疑是中国瓷业的高峰,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青花瓷。宋元很少有记载,明初鄙薄其流俗,也十分憎恨外族入主而不提元人的过去,致使青花来源不明,始制年代成谜,后人误以为是明代首创的青花。现代考古学兴起前,该观点在古董行很流行。文献记载最早带款识的青花是永乐青花压手杯,有实物存世,藏于北京故宫。

明代青花仍有存量,很早就被珍赏。明代共17朝,除建文、洪熙、泰昌外其余朝均有传世或出土瓷,一般就是把明代分为“永宣”、“成弘”、“嘉万”3时期,其余不提。

现而今可见最古的带款青花来自永乐、宣德。宣德常见,永乐极罕见。形制相近,不易区分,故合称“永乐宣德”被誉为青花之王,是青花的黄金时期。

郑和从西洋带回“苏勃泥”青料史有明文。永宣青花胎体细腻,釉层肥厚,永乐釉层尤为肥润。发色浓艳,高铁低锰,减少了蓝色中的紫色调,甚至可烧成宝石蓝的鲜艳。高铁的部分会在蓝色区出现黑色结晶斑点,称“锡斑”,局部下陷,是此时瓷器的特点。现存器物以宣德大盘为最多。


亦文亦物


我曾说过宋瓷象饱经世事的智者,单纯自然,元瓷象一个伟岸的壮汉,大气震人魂魄,明永宣瓷象超级艺术家,自然天成,清瓷更花枝召展的姑娘,各具特色,各有其美。说正题,巧了我先后收了永乐青花四件,宣德清花四件。永乐青花分是一永乐青花奖杯尊,高31厘米,肥釉苏麻离青,纹饰边描金,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第二件鹿头尊高32厘米,肥釉苏麻离青,纹饰边描金,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第三件一把莲放大盘,口径28厘米,特别之处是莲花朵用酱釉状饰。第四件青花釉里红鸡心碗。宣德小盘人物纹,特别之处,青花呈黑色,两件,蓝釉留白大盘28厘米,特别之处如新。携琴访友图葫芦瓶。










大玩家6552


永宣青花,因为用的是苏麻离青料,青料深入胎骨的特性,但是青花纹饰有凹凸起伏的特征。这一特点使纹饰的层次感更加强烈,立体感十足。附几张馆藏器,供藏友交流鉴赏,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何必藏天下

2018年12月7日上午,于北京








何必藏天下


《明代青花看永宣》

永宣青花在明朝就是名誉品,它不是到了后世经过了时间的积累成了历史文物后才升值的,它在当时就已经是名牌,而且是奢侈品牌。






走街串巷吊儿郎当


早期的明代青花完全传承了元青花的所有优点,在开国之初的工匠和从业人员还没有心思将重点放在精耕细作上面。从永乐开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上流社会对艺术品的要求开始提高。相对于元青花的古朴粗劣,明朝人开始将青花从更精更细方面制造。

明朝人天生就爱创新,能把原有的艺术和工艺做的更加精致。青花也一样,在明朝大量使用了西方流进来的色彩,无论是胎体的制作还是青色的调配都做到了极致,在火候的把控上面也更加专业。明代的瓷器烧制开始有了专业的控火官,在瓷器烧制方面更加专业。



更加精巧的青花瓷在宣德以前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斗彩、粉彩、珐琅彩的出现,让青花逐渐失去了在瓷器界的地位。独宠变成了雨露均沾,青花与斗彩多少有些重叠。这应该就是明代的青花永宣之后就沉默了的原因吧!


明清书画鉴赏


真正的瓷器研究.收藏是一门学问……。



平平凡夫为老朽


永宣瓷器在整个瓷器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其制瓷工艺技术与用料有密切关系,随着大明王朝经洪武年间的发展,到了永宣时期已经开始富足,加上皇家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永宣瓷器在制作工艺及用料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提高,相对其它时期都有显著提高


宋明年


明代瓷器既有元代瓷器豪放,又有汉人的收釛之美!从器型上样式多样化,有文人的案头用器,生活用器;装饰摆件;礼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用料上也比元代更讲究,不仅有国产的浙料也有进口的西亚的苏嘛呢靑。随着郑和下西洋,再加上国运昌盛,用料考究不惜工本。再加上专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参加,永宣瓷器是明代的鼎盛时期。明朝中晚期,由于实行海禁制度,国力不断下降,生产的瓷器也不如永宣时期的考究。这都与国力密切联系!


马乃吉


永宣瓷器,胎体和所用釉料是至关重要的。简单说古代中国人喜欢的是抽象的意境美感,而不是西方人喜欢的具象的真实感。早期的画工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或者树木花草,你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找不到,是朦朦胧胧地形似。

永宣青花追求的就是宣纸上绘画的情趣,积墨的立体感受,后代虽然多有仿制,都是刻意画出来的晕散,全无永宣青花的自然天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