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千万远离这五种人!看看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孝道。

到了儒家的孔子和孟子,为孝道提出经验上及理论上的依据,使它成为可以普遍奉行的行为准则。

孟子曾列出世俗所谓的五不孝,值得我们参考。

傅佩荣:千万远离这五种人!看看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材,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

手脚懒惰,不管父母生活,这是一不孝;

喜欢赌博喝酒,不顾父母生活,这是二不孝;

贪图钱财,偏爱妻小,不顾父母生活,这是三不孝;

放纵耳目欲望,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四不孝;

喜欢逞勇打斗,使父母陷于危险,这是五不孝。

1 不照顾父母生活是不孝


前三种不孝,都是为了某一理由而“不顾父母之养”。

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大,我们成年之后,一定要照顾父母的生活。

如果你手脚懒惰,好逸恶劳,不肯努力工作,以致父母衣食无靠,这是头等的不孝顺。

像现在的“啃老族”,自己年纪轻轻,不出去工作,在家里吃父母老本儿。

当然有的父母说,我不在乎,反正只有这一个孩子,就让他啃吧。

可是将来父母百年之后,子女怎么办呢?

他还是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还要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到时候怎么办呢?

第二种不孝是喜欢喝酒赌博,沉迷在游乐之中,只顾自己享受人生,而忽略了父母的需要。

这种情况就比较可怕了,因为喝酒伤身,赌博说不定就会弄得倾家荡产。

到时候不但自己无立锥之地,父母的生活也毫无保障。

第三种不孝是贪图钱财,只顾着自己积累财富,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很照顾,反而不管父母的生活。

这很伤父母的心,父母把你养大,你只顾自己的小家庭,忘记了奉养年老的父母。

2 使父母受到羞辱是不孝


尤有甚者,是第四种不孝:放纵耳目欲望,追求声色之娱;在社会上为非作歹,违法乱纪;败坏家声,侮及先人。

“以为父母戮”,“戮”是羞辱的意思,因为自己的行为使父母受到羞辱。

中国人重视家庭,在判断一个人的成就时,往往会考虑到他的子女的表现。

基于这一点,为人子女的岂能不慎重行事?

3 使父母性命陷于危险是不孝


第五种不孝更麻烦:你在外面好勇斗狠,参加帮会,动刀动枪,甚至掳人劫财,通缉在案,跟人结下冤仇;

那些人找不到你报仇,说不定会找到你的父母亲报复,使父母也终日危惧,寝食难安。

像这样的子女真是罪大恶极,令人伤心绝望。

由此可见,古代所谓的“不孝”,首先牵涉到父母的奉养问题。

能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无忧,这是头等大事;

其次是避免让父母受到羞辱,不要因为你在外面做了不好的事,让父母替你担心,甚至被人嘲笑;

最后涉及父母的身家性命问题,不要因为你在外面结仇滋事,让父母的生命陷于危险。

这五种不孝,我们都要小心避免。避开之后,再积极想办法孝顺父母。

4 孟子备受争议的“不孝有三”


除了这五种不孝,孟子还说过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也因此很有意见,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那么,不孝到底有哪三样?

根据赵岐的注解,第一种不孝是“阿谀屈从,陷亲不义”,父母做了坏事了,你不在乎,也不劝阻,陷父母亲于不义。

由此可知,如果父母做了违背社会正义的事,做子女的一定要加以劝阻,勉励他们走上正路,否则就是不孝。

第二种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里很穷,父母老了,你却不上班不工作,使父母老无所依。

这与前面所说的“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是类似的意思。

第三种是不孝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你不结婚,搞独身主义,或者结了婚没有生儿子,让祖先的祭祀不能延续,这是最大的一种不孝。

古代的观念,生一个儿子祭祀祖先是最重要的事情。

像孔子的父亲,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但这儿子腿有点残疾,第三次才找到孔子的母亲,生下孔子。

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生下儿子,就是所谓的“无后”,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然,现代人已经摆脱这种观念,男女平等,祭祀祖先不分男女,儿子女儿一样可以。

而且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子女,也一样可以好好善度这一生。

不过,孟子这几条关于不孝的说法,仍是值得今人戒慎的准则。

为人子女者,避开不孝的作为,善尽奉养的责任,才能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家风。

傅佩荣:千万远离这五种人!看看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