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双11":开放中国大活力 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千亿大项目”展现开放中国大活力

辛识平

1分36秒,天猫成交额破百亿元;14小时21分27秒,成交额超2000亿元……今年“双11”,网络购物再次出现火爆景象。不少网友笑称,“一不留神参与了千亿大项目”。这个“大项目”可不一般,它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消费能力,折射出消费升级的良好势头。

11年来,“双11”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双11”成交额从2009年的5000多万元,一路飙升至如今的千亿级别,真实记录了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坚实足迹。

如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这个数字与“双11”的火爆场景互相印证,展现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背景下,庞大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支撑。

读懂“双11”,不仅要看消费规模的攀升,也要看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淘便宜”到“淘好货”,从食品、家电和汽车等生活必需品消费,到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医药健康、美容护理等服务消费,从满足物质需求到追求精神享受,百姓消费逐步由同质化、单一化向高端化、多元化跃升,迈向更加多彩、更有品质的生活。

读懂“双11”,不仅要将目光聚焦中国,也要投向广阔的世界。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的惊人数字,让各国再次领略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伴随我国商业、支付、物流与服务的提升,“足不出户买遍全球”正成为常态。天猫国际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已经有7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2000个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覆盖4300多个产品类目。网购让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各国企业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

消费,一头连着企业生产,一头连着民生需求。消费的升级,必然会对供给侧改革产生倒逼作用。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消费与生产已不再泾渭分明,线上消费数据和线下生产数据实现了更好的融合。不少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推动更多的定制化生产,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小小购物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浓缩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时代大图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让亿万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11年“双11”,创纪录里的中国动能

新华社记者韩洁、王雨萧

2684亿元!2019年“双11”,天猫成交额定格在新的消费纪录。2009年,“双11”首次走进人们生活,以5200万的成交额开创了网络消费新历史;如今,5亿消费者、超过20万品牌、数百万中外商家参与的这场消费“盛宴”,形成强劲的新消费浪潮,有力回应海外唱空论调,让世界看到了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蕴藏的澎湃动能。

11年“双11”,折射中国消费升级的新动能。曾经,天猫上只有27个品牌商家参与“双11”促销,食品、服饰是最初“购物车”里的绝对主角;如今,商品与服务“比翼”,“洋货”和国潮“齐飞”,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成为“必选项”。刚闭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6天按年计累计711.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买全球”为国人带来进口好货的同时,也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购物车里的变化,是不断提质升级的消费新需求。

11年“双11”,彰显源自中国的创新力量。从2009年的26万件到今年的12.92亿件,11年,天猫“双11”物流订单增长近5000倍。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AR量方技术、“物流天眼”……订单越来越多,“送货”却越来越快:2013年,送达1亿个包裹需要9天,到2018年只需2.6天。不仅如此,从最初无数买家在电脑前为支付“苦苦守候”,到如今一只手机随意刷、订单创建峰值达到54.4万笔/秒,科技进步带来运输效率的提升和支付手段“大变脸”,让百姓消费体验更便捷、舒心。

11年“双11”,蕴藏中国消费的强大后劲。“90后”“小镇青年”“银发族”,是今年“双11”的消费新兴主力军。今年“双11”同时购买猫粮、狗粮的消费者中,“90后”占了近44%;“银发族”则更关心旅游和健康,花起钱来也是毫不含糊;近两年“双11”,“小镇青年”强大的购买力,彰显中国广袤下沉市场涌动的无限活力,为中国消费添足马力。

11年,中国人的网络购物车创造了属于中国的消费奇迹。从“淘便宜”到“淘尖货”,从“买中国”到“买全球”……“双11”的嬗变,满载着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倒逼供给侧不断求新求变。人们期待,今后“双11”等更多消费平台,能带来更多消费新理念、新模式,以线上带动线下,以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