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逐梦行——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调研行(二)

记者金波 厉晓杭 王博

一轮红日跃出,被一湾水库托住。

深秋的天童老街,醒了。

街边刚刚提升过的小集市,陆续迎来周边赶早市的村民;村头的几户人家,老人们忙着收拾刚收获的土产,准备推介给城里来的游客;三三两两的美院学生,背着画架起早进村打算描绘老街的秋意……

“老街多了不少生面孔,真想不到啊!”天童村党支部书记史习忠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向记者感慨,“天童最美的时代,来了!”

天童老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是通往天童寺的必经之路。老街像一条玉带,一头系着天童寺,一头连着小白岭。自宋代起,天童街便远近闻名,被誉为宁波“东乡十八街”之一。

然而,撤乡并镇以后,天童片区一度沉寂。由于缺乏系统保护,老街破坏较为严重,沿街许多老建筑成了危房。

今年,东吴镇全面启动天童片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并将天童老街街景改造列入重点工程之一,还原老街昔日风貌。

东吴镇村镇建设办常务副主任戴芹芹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主修景观设计。她主动挑起了大梁。“天童村是天童片区的‘小集镇式’中心村。我们通过完善建设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让天童‘活’起来。”戴芹芹介绍,老街改造秉承着以旧修旧的原则,镇里回购了两栋“散乱污”的老厂房,打造成开放式的游客中心和文化广场。

老街复兴,唤醒乡愁,是东吴加速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一笔。优质项目随即而来。投资20亿元的“天童禅镇”入选省级重大产业预选项目;打造“大寨文化”的“康养勤勇”项目发力乡村旅游;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创业创新基地落户,文创集市开始孵化……

东吴镇党委书记汪辉介绍,当前镇里重点实施“品质东吴”发展三年提升计划,优化空间布局。仅小城镇环境整治,已投入近1.5亿元,城镇面貌大幅提升,产业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作为“乡之首、城之尾”,城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2016年9月以来,一场在青山绿水间拉开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让宁波经历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蝶变之旅。全市112个乡镇全部通过省里的考核验收,其中67个小城镇入榜省市级样板城镇。一个个洁美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脱颖而出。

今年9月,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作为小城镇环境整治行动的下半场,建设美丽城镇,成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立足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宁波加快挺起城镇这个“龙头”,美丽建设由城市不断向农村、城镇延伸。

城乡规划统筹由此变成重中之重。我市加快建立全域一张图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两张皮”、相互打架难落地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城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一批小型村、空心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作为姚西北门户,余姚泗门镇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浙东古镇,被列入宁波首批美丽城镇建设试点。借力“前湾新区”的东风,泗门镇正谋划打造“前湾精品小城”。

“我们正在加紧编制国土空间资源规划,镇村空间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泗门镇有关负责人说,未来泗门要打造城乡融合精品样板,高大上的“城市大脑”可以连接城镇,“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

美丽城镇建设,更需要在小镇里打造出“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

芦江清清,碧波荡漾,阡陌纵横,田园农家。北仑柴桥是宁波开埠较早的一个滨海古镇,十几年间一直存在马路市场扰民、违章搭建严重、交通堵塞、卫生脏乱等痛点。去年以来,当地政府敢啃硬骨头,敢下真功夫,镇村联创协调发展,颜值不断提升,功能日趋完善。曾经不堪重负的老城,正焕发出新的强劲生命力。

“我每周末都要回柴桥,看古宅、尝小吃、赏花田……柴桥老街藏着真正的人间烟火,柴桥的新农村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景。”家住北仑城区的柴桥女婿虞先生如此感慨。

“通过‘美丽城镇’建设,高质量配置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小城镇发展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品质感,最终让老百姓享受小城镇发展带来的红利。”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能恭说。

从环境整治到城乡统筹,从人气集聚到乡村振兴,美丽城镇建设,正加快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