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探讨中国足球的根源问题: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思想观念需转变,教育理念待更新!

当01年龄段国青队在缅甸折戟亚青赛预选赛之后,关于中国足球的各种“顽疾”的大讨论又一次展开,国足在这个时候即将迎来“客场”与叙利亚的关键比赛,关乎世预赛40强赛的出线前景,此时此刻国青的失利或多或少又给原本就在“油锅”上的国足添了一把火,倘若比赛结果不尽人意恐怕又是中国足球的一场“劫难”,为什么一场亚青赛预选赛的失利或者说是一个年龄段球队的失利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从85年龄段国青队征战05年荷兰世青赛之后我们的青年队再也无法站在世青赛的赛场,14年的时间里7个年龄段的国青队折戟亚青赛,这次倒在了预选赛阶段的球队是第8支,同样也是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首次无缘亚青赛的决赛阶段,那么自02年世界杯之后国足无缘世界杯也就顺理成章,我们凭什么对国足世预赛出线寄予厚望?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足球的根源性问题不是球员和教练水平低,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场上不尽力吗?还是成耀东没有尽力?成指导不是“魔术师”,给穆里尼奥这点时间他也不能“点石成金”,什么时候中国足球能不折腾,不像97年龄段和01年龄段这两届奥运会适龄球队这样3年各自换5位主教练,中国足协的各项政策能有一个延续性,足球环境改善成绩才能提高竞技,下面就从4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国足球的根源性问题。

Part 1 联赛稳定莫折腾

联赛体系保持持续稳定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重中之重,不要说职业化之前国足是亚洲顶尖强队,那是因为当时的亚洲足坛整体落后,如今东南亚诸国和海湾国家的职业联赛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的国家队水平同样“水涨船高”,我们的职业化是提高了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相对亚洲“邻居”来说我们的进步幅度不够大导致了如今国足亚洲二流的竞技水平,与我们几乎同时开始职业化改革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或者说我们的职业联赛还有许多不职业的地方,改革的不够彻底,但是方向没有错。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为什么大家对职业联盟翘首以盼?因为联赛管理权在足协的职业联赛是“伪职业”,或许当年的“G7革命”胎死腹中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或许现在成立职业联盟也无法达到球迷的预期,但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总比“原地踏步”要好不是?我们总说“金元中超”的弊端,但是世界上又有哪一个联赛没有经过这个时代?即使是公认的亚洲最成熟、最职业的J联赛同样拥有“金元时代”的过往,而且最近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一名欧美球星来到足球欠发达的亚洲赛场必然会有溢价,当然溢价太严重肯定有问题,一个成熟的职业联盟尚且不能完全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何况我们的职业联盟还处于“萌芽”阶段,足协的作用应在国字号、青训和裁判等问题上体现,职业联赛交给职业联盟管理才是正途。

无论是足协还是即将“出生”的职业联盟,在联赛政策上一定要有合理性和延续性,比如各级联赛的扩军问题,当年动不动取消升降级对联赛的正常发展打击很大,还有U23上场政策和外援注册规则,不能今天发布一个规则明天就修改,“朝令夕改”会让联赛的公平性成疑,还有19年中国足坛最热点的“归化”,到底谁有资格“归化”?入籍球员在法理上已经是中国人,又有什么理由限制其上场资格?中国足协的官方账号慢慢都变成辟谣专用账号了,一个成熟运作的职业联盟可以有效杜绝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者已经产生了能够“亡羊补牢”,联赛的稳定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折腾就不会倒退。

Part 2 青训普及有耐心

足球运动的青训普及是中国足球的最大弱点,关键问题之一便是青训教练的缺失和教练水平的参差不齐,教练员水平低只能是足协的责任,因为一个国家的足球青训不能只指望商业性质的职业俱乐部,而教练员的培训是足协务须夯实的“基础建筑”,当一个青训教练的薪资待遇比起普通教师都远远不及的时候,又怎能让他们把心思都用在自己的职业上?所谓普通家庭孩子踢不起球的这个概念的根源便在这里,在提高青训教练业余水平的同时足协是否应该先关注他们的生存条件?把青训做成产业,指望青训去发大财,这样足球水平怎么可能提高?又有什么理由去提高?只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恶性循环里。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青训建设远非一朝一夕之事,法国的克莱枫丹中心和卡塔尔的阿斯拜尔精英学院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模式,建立地区级的青训中心,让更多喜欢踢球的孩子有球踢,而不是喜欢踢球却踢不起,对于一个喜欢足球的家庭来说这就是解决他们的“温饱”,我们不是巴西,不是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街头随便抓来两个孩子就能培养成才,因为我们没有那样浓厚的足球传统和氛围,“足球基因”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所以才要更加努力去建设和普及,什么时候中国农村的孩子都有时间看球和踢球,国足那时不敢说世界杯冠军,却一定是世界杯“常客”。

需要再次重复的是足球青训是一项长远“投资”,需要“足球人”和广大球迷都拥有十足的耐心,一个“拔苗助长”的U23政策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利弊得失,而这种弊端就是因为青训断层造成的,十几年前种的什么“因”,现在便收获了什么“果”,谁又能说01年龄段国青的出局不是为那段中国足坛的“暗黑时代”在还债?当一个国家足协的高层、裁判以及一些国脚级别的球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锒铛入狱,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时选择足球这条职业道路,近些年才是中国足球发展有些起色的时候,那么我们可能需要等待的就是05后、07后甚至10后的国字号青年队才会有成绩回升,漫长的等待若是“硕果累累”谁都不会有异议,耐心是中国“足球人”最缺乏的素质,球迷也是。

Part 3 思想观念需转变

球迷的思想观念首先需要转变,我们不能停留在职业化之前的“中古时代”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地位,那时的国足见日本赢日本,遇到东南亚球队更是手拿把攥,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别人也在进步,不能总用过去的眼光看待现在亚洲赛场的实力对比,足球运动最大的魅力不就在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强队总能顺理成章击败弱旅那足球的魅力岂不荡然无存?倘若强弱的地位亘古不变那么这项运动必然不会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就像我们国球乒乓的“养狼计划”,养了多少年的“狼”,“狼狗”都没见蹦跶出来一个,球迷们有时候需要理性看待得失,尤其是这种停留在80年代的足球观念。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球员、教练和众多的中国足球从业人员同样需要转变观念,比如今年火爆的“归化”问题,先不说球迷,就是广大“足球人”自己都排斥,有华裔血统的和没华裔血统的都排斥,这是什么情况?这是害怕竞争?同样拿乒乓球举例,恐怕中国归化进来万儿八千的外籍乒乓球运动员也造不成什么影响,一是他们有实力,二是他们有自信,中国本土的足球运动员却是“未战先怯”,而更多持有反对意见的教练员和足球界人士怕是坏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怕这些“外来户”把自己编织的“关系网”和构建的“利益链”冲击的支离破碎,又有谁想过青训断层的中国足球需要这些来之即用的归化入籍球员保持住在亚洲足坛的排名地位?中国足球需要所有从业人员“共渡时艰”,唯有观念转变。

球迷也不要动不动就喷“归化”,这件事全世界都在做为什么我们不行?泱泱大国更有“海纳百川”之心,收起那所谓的民族自尊心,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时代,足球运动也不能豁免,高宇洋可以代表日本国字号为什么李可不能效力国足?艾克森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版的三都主?归化入籍球员是一针“强心剂”,不敢说能够帮助国足冲进世界杯赛场,却至少可以帮助中国足球度过这一段“艰难岁月”,胸前印着五星红旗、口中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艾克森和李可或者将来的高拉特等等,他们的付出必须也值得广发球迷去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无关血缘、关乎思想和观念。

Part 4 教育理念待更新

一个国家的足球根本在于青训,而青训的立足之本则在于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和中国家庭现在的教育理念是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或许将来还会是国人身体素质落后的根源,一百年前那刺眼扎心的四个字谁想重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这样的词汇我们就像听“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那样熟悉,而相同的是永远停留在口号上,实质性的改变真么多年过去了都没看见多少,当然在某些人的述职报告里可能还是变化很大的。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依然拿“近邻”日本举例说明问题,“放风式”的幼儿园教育在中国至少中国的城市里是基本见不到的,而他们念小学的孩子课业繁重之余也是各种“赶场”,只是方向是足球、棒球、橄榄球、射箭、田径和游泳,我们“赶场”的方向是英语、数学、语文、表演、绘画和钢琴,不是说我们学的这些东西不好,而是普遍缺少锻炼身体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项目,还有学校运动场地的缺乏同样值得深思,房地产企业花巨资构建中超“豪门”的同时,是否可以拿出“九牛一毛”帮助学校改善一下场地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有场地锻炼身体,有场地踢球,不为中国足球也为了中国的下一代着想。

应试教育一时半会不会消失在九州大地,素质教育是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需要看教育主体单位的自觉性,更需要每一个中国家庭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现在去问问那些各行各业顶尖的人才他们竞争的本钱是什么?他们会告诉我们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永远不过时,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精力去应付更多的工作,“满腹经纶”与“骁勇善战”可两者兼得,多带孩子去跑跑步、踢踢球一定没有坏处,还是那句话,不为足球也为下一代的身体素质着想。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联赛稳定莫折腾,青训普及有耐心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现阶段在亚洲足坛及世界足坛所处的地位与竞技水平是多方原因导致,只要联赛持续稳定发展,青训基础慢慢夯实,思想观念逐渐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换代,那么中国足球不会没有希望,希望的“火种”在你在我,在每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