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為的代工生產線為臺積電,那麼想辦法收購臺積成為華為自己的生產線現實嗎?

老v賴


華為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技企業,臺積電是中國臺灣最優秀的科技企業。如果華為和臺積電真得能合併的話,總體實力是可以和韓國三星相抗衡的。



但是華為收購臺積電的想法並不現實。

一、臺積電比華為利潤更高,市場價值更大。

華為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212億元,實現淨利潤593億元。而臺積電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353億元人民幣,實現淨利潤約851.14億元人民幣。

可以看出臺積電淨利潤要高出華為很多。事實上,臺積電是半導體產業裡最有價值的企業之一,是臺灣科技企業的龍頭。臺積電當前市值2274億美元。華為如果收購臺積電,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企業併購案。


二、臺積電是一家獨立的芯片代工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商,臺積電的客戶已經囊括了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一大批全球科技領先企業。如果華為收購臺積電,那麼臺積電很可能會失去蘋果、高通等公司的訂單,這些公司也會反對華為對臺積電的收購。

三、臺積電的部分技術來自於美國,華為收購可能影響臺積電的生產經營。

當前全球芯片市場中,幾乎所有采用7nm工藝製程的芯片均來源於臺積電。最早臺積電創立時承接的是美國的芯片製造轉移,技術來自美國,到現在臺積電也仍有部分技術來自美國。雖然臺積電包含所有材料、EDA工具,從美國獲得的技術含量現在已經低於25%的比例,但如果華為收購臺積電,臺積電還是可能因為美國技術限制導致生產困難。


上林院


即便華為想收購,但是這種操作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理由一:臺積電在美國上市,並且前7大股東屬於歐美,再說的透徹一點,老美是最大股東!佔了臺積電的8成!!!

理由二:臺積電市值逼近8兆臺幣,想取得一個董事會席位至少得砸200億美金,即便這200億美金砸下去,進了董事會,並不一定有話語權!按照這個市值,華為沒有收購的可能性!首先錢就不夠用!這麼大一個華為,每年花的錢太多了。華為不可能砸鍋賣鐵收購臺積電,因為收購臺積電會拖累華為,並引發危機,這是可以預見的!這不符合任正非的大戰略!所以,華為根本不會思考收購臺積電,這件事。

理由三:華為正在建立自己的芯片製作工廠,以華為這樣的硬實力企業,在5-10年內超越臺積電不是沒有可能。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這才符合任正非的性格。從不玩浮誇風!

理由四:前面所有可能都推倒,華為真的要收購,美國和臺灣這2關就過不了!就如境外財團或者企業要收購中資企業一樣,還要國家批准才可以進行收購。用腳趾頭想想,臺灣地方政府會答應嗎?老美會答應嗎?


起風了47909431


第一,收購會有障礙,無論內部或者外部;第二,收購需要大規模融資,甚至涉及到股權資本化或者證券化,股東、政府及資本市場是否會全面支持;第三,芯片製造這個產業不是單純的收購就能解決問題,涉及到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產業鏈上下游等等諸多問題;第四,從併購體量來看,華為還真得未必吃得下這個大象,吃下了又如何消化?第五,華為目前面臨的諸多問題,並不是收購某個企業能解決的,已經涉及到了國家技術戰略層面,需要從國家技術發展戰略層面統一考量和規劃,單一企業恐怕無法承擔如此重任。結論:中美貿易戰,不單純是關稅、進出口、逆差、知識產權這麼簡單,已經上升到了世界未來科技領導者的競爭,從這點而言,對華為的支持已經不是買部華為手機的問題了,問題的簡單化不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選擇。相信我們得國家有智慧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支持我們得國家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大黑貓不吃魚


首先,我們要明白,臺積電是臺灣市值第一的企業,截止到2019年6月10日,臺積電市值2075億美元。參照三星市值給華為估值,如果華為上市,市值在1500億美元左右,試想,一個體量小的公司去收購一個體量比自己大的公司,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

其次,臺積電是臺灣最優秀的公司,就算是一個市值比臺積電大得多的公司去收購它,臺灣政府也是不可能允許的。所以,

從政策監管上講,華為收購臺積電也是沒有可能性的。

<strong>

不過,臺積電作為上市公司,華為是可以通過在市場購買臺積電股票,成為其股東,甚至成為臺積電的主要股東,並最終在其董事會擁有董事席位,繼而能夠和臺積電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臺積電目前是全球最頂級的芯片代工企業,或者簡單說,它就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代工企業。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臺積電有能力大規模量產7納米芯片,排在其後的三星,格羅方德,英特爾都和臺積電有一定差距。其實,華為是否收購臺積電並不重要,臺積電作為全球最有名的芯片代工企業,以及蘋果A12芯片的唯一代工企業,也是值得我們中華兒女為之驕傲的!


肖誠誠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看看臺積電的股份構成,你就知道華為收購臺積電是多麼的“天方夜譚”了!

在臺積電的股份構成中,主要是由歐美財團控股的企業,第一大股東是花旗託管臺積電存託憑證專戶持股20.78%;第二大股東是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38%;第三大股東是摩根大通託管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投資專戶持股3.1%。我們大略看下它的股東構成就知道了,如果想輕而易舉的拿下臺積電,估計引來的是美國的“另一番作為了”。


在目前看來,當美國將華為列為實體名單以後,以及ARM公司將華為的合同終止後,華為都擔心。如今,最擔心是臺積電不給華為進行生產。

你可能會說,能夠生產芯片的企業並不少,而且很多似乎都可以替代臺積電,比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西部數據/ SanDisk,還有Nvidia。

然而,不說臺積電目前的技術是最先進的,就說其他半導體廠商會不會給華為代工呢?有人說支持國產,比如中芯等,我想說目前中芯還沒有7nm的技術。

一旦,臺積電也拒絕給華為代工,確實會給華為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好在,臺積電官方表示,並不會斷供!而且,麒麟芯片將會率先使用上臺積電7nm+EUV工藝,儘管最近美國限令事件十分嚴峻,但是臺積電方面已經三次公開表態目前不會停止向華為供貨。

當然,這裡有幾個原因:

  • 臺積電認為其技術沒有達到25%來自美國的限制。其實,就是臺積電符合出口管制規範,不會被禁止。
  • 華為是臺積電的主要客戶,沒有必要和利潤過不去
  • 臺積電和國內很多企業都有聯繫,斷供華為,肯定影響臺積電的佈局

那麼,華為為什麼不需要收購臺積電呢?一方面臺積電的股東構成複雜,這是不可能被華為收購的根基,最主要的是收購臺積電觸犯了美國利益;另一方面,華為的領域中,不可能將步伐跨的太大,影響華為在全球佈局,臺積電固然好,耗費大筆資金去收購,可能會得不償失!


LeoGo科技


收購哪有這麼容易,收購企業可不是上超市買東西,拿貨付錢就好,收購企業這背後牽扯到諸多的利益再分配問題,除了最直接的錢之外,還閒扯到背後各家勢力的角足。

就拿華為自身來舉例,2003年前後任正非準備將華為賣給摩托羅拉,當時雙方進展的很順利,各種協議都已經達成,售價75億美元,任正非意向協議都已經簽署完。但是最終這筆交易黃了,因為當時摩托羅拉的CEO由於業績問題被下課了,新上任的掌控人以及董事會認為75億太貴了,停止了這筆收購的繼續。這件事很好的說明了,利益分配這個問題,新CEO以及董事會顯然只看重了短期的利益,沒有從長遠角度出發,叫停了收購。

事情放到臺積電上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況且目前臺積電的情況還遠比當年的華為更復雜。

1、股權結構:臺積電的大部分股權並非臺灣人自己掌控,他的股權非常分散,80%為外資,這樣的股權結構顯然不利於收購的進行,需要逐一去協調各家的利益。況且投資機構還多為歐美資本,這樣一來就更加加大了華為收購的難度。本身美國已經對華為進行了封殺,這些背後的美資怎麼可能如此順利的讓華為進行收購呢?

2、收購價不低:臺積電2018年的營收為2275億元,雖然比華為7000多億營收低不少,但要想收購2000多億營收的臺積電這錢絕對不少花啊!如果真進行收購,這將是一大筆的資金,目前華為為應對封堵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囤貨,其實已經佔用了很大部分的流動資金,再花如此大的價錢去收購臺積電,非常有可能導致去資金鍊出現問題。最終拖累整個後續的發展!

3、整合問題:這兩家企業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合併必然會出現各種整合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不是雙贏的局面,更可能是雙輸,導致雙方各自業績都出現問題。此外,臺積電雖然是外資股權佔多,但員工層面尤其是核心層很多是臺灣人,這也將對整合產生不可避免的諸多問題。

4、臺當局的限制:半導體行業目前在臺灣也就是臺積電拿得出手,臺積電對臺灣經濟影響很大,如果出售顯然會有很大的影響。在當前的局勢下,是不可能同意進行收購的。

所以,綜合各種情況來說,臺積電也不可能是讓華為來進行收購。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臺積電在大陸是有設廠的,去年就已經開工量產,主要使用16nm工藝,也會承接12nm芯片的訂單,如果有必要的話未來也不排除提高這個南京廠的生產工藝,生產10nm乃至7nm的芯片。



Lscssh科技官


六月的第三個週末。關於華為還是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消息。

第一個消息就和臺積電相關,臺積電官宣:正式啟動2nm工藝的研發,工廠設置在位於臺灣新竹的南方科技園,預計2024年投入生產。

我們知道現在華為所用的手機芯片,麒麟980,目前所採用的工藝是7nm的芯片工藝。基本上也是現在主流的手機芯片所採用的工藝。5nm,3nm,這些新品工藝還沒有正式的運用到生產當中。但是很多的技術已經逐步的成熟了。而現在臺積電,正式啟動2nm工藝的研發。無疑把這個方寸之間的大戰推向了新的高潮。

第二個消息,是關於華為手機的代工生產線。目前有三家代工工廠生產華為手機,分別是:偉創力,富士康和華為機器。而現在,據消息傳言華為的很多手機配件已經從偉創力和富士康撤出了。整體轉移到了華為的全資子公司華為機器進行進一步的組裝。

這也說明了華為的建立手機全產業鏈的決心。對於手機的整個產業鏈開始進行全面的整合和佈局。

在2019年下半年很可能會推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華為在整個手機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全面出擊。

如果現在再花力氣研發獨立的新的芯片生產工藝。可能,力有不及。同時還會分散自己的核心的競爭能力。當然,不排除未來在其他方面站穩腳跟之後。完全開展自己的芯片的生產工藝的研發。

但,現在不妨聚焦主業,抓住可控機會,站穩腳跟。


張貴傑


這個想法是很大膽的,但也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對比兩家公司的情況看一看:

先看華為,華為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淨利潤593億元,同經增長25.1%。

再看看臺積電的情況,以2018年的年報為例,實現營業收入1.03萬億臺幣(約2353億元人民幣),實現歸母淨利潤3728億臺幣(約851.14億元人民幣)。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臺積電的營沒有華為高,淨利潤是華為的1.43倍。

很多人覺得臺積電不就是一個半導體加工生產公司嗎?華為的芯片既然找臺積電代工,不如買下臺積電?這個想法不切實際,臺積電雖然是做半導體代工,但是他為全世界最頂尖的公司代工,包括蘋果、三星,華為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客戶而已。

2019年第三季晶圓代工營收排名,臺積電以50.5%市佔率居冠、遙遙領先其他對手,,三星的份額只有18.5%,雖與臺積電競爭7納米制程技術,但臺積電積技術實力、客戶等基礎,狠甩三星追趕。據媒體報道,臺積電將於明年正式量產更為激進的5nm工藝,到時臺積電的在晶圓代工市場更加會一騎絕塵。

臺積電淨利潤明顯要比華為高,華為又怎麼去收購臺積電呢?又不是一個小公司,想買就買。臺積電是一家上市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我們看看現在市值是多少?

臺積電最新市值為2274.09億美元,按照7.1的匯來計算的話,合16146億人民幣,市值比中國石油還要高出40%,根據機構披露,華為目前現金儲備為300億美元左右,只有臺積電市值的13.19%,本身從財力上來講,華為就不太可能收購臺積電。

最後再從反壟斷審查、跨境收購方面的政策考慮,華為要想收購臺積電確實可能性為零。


財經宋建文


臺積電可謂是全球舉足輕重的芯片代工企業,規模和技術實力非常強大,外資持有8成股權,過去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接受專訪時表示過,目前臺積電市值太大了,要收購理論上可能發生,但並非現實能夠發生的。根據數據顯示,臺積電在2018年的市值約合6.6兆新臺幣,如果說買方出價每股300元的話,收購總金額將接近8兆新臺幣,這可是歷史上最高價的收購案例,現實中真的很難會有企業做到。

華為雖說一年的銷售收入有數千億元人民幣,但是純利潤仍然不算高,如果說華為有6000多億的營收,那麼淨利潤只有400多億,以這樣的財力自然是不可能收購臺積電的,即使有足夠財力,臺積電的股東構成非常複雜,尤其是美國方面也不會允許華為收購臺積電,因為臺積電掌握了太多芯片製造領域的核心技術,如果華為擁有了臺積電這麼大的芯片代工廠和晶圓廠,那麼也就同時擁有了龐大的芯片生產基地。

如果華為想自建芯片生產線的話非常難,即使建起來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和製程也會比較落後,像中芯國際目前的主打工藝才到了28nm,而臺積電的7nm工藝已經可以量產,5nm工藝正在試產,進度非常快,華為麒麟芯片之所以交給臺積電代工也是因為先進工藝可以做到效率更高的芯片,使麒麟980的競爭力更強,當然,除了臺積電以外還可以交給三星等其它代工廠代工,但是到時候做出來的麒麟980肯定達不到現在的樣子。

總之,在半導體行業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絕對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統攬全局的,華為設計芯片,然後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是非常符合國際化分工的市場格局,現在的華為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自建生產線,既然臺積電沒有停止和華為的卓,那華為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嘟嘟聊數碼


可以操作,但不會是華為。

大家關注的點可能是在華為上,從華為這幾十年的發展和任正非最近兩次的採訪來看,華為還沒有進軍芯片製造行業的計劃。

從任正非的採訪來看,華為的戰略佈局很清晰,華為要控制的核心不是產品落地的製造業,這個產品不單指手機,也不僅僅是芯片,手機組裝和芯片製造都不是華為戰略佈局中的一員。華為把關注點集中到集成電路設計和算法研究上。

從產業結構上看,華為也沒有必要做一個全能王。題主對中國芯片業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如果讓華為去承擔芯片製造這個重擔,那麼廣大的中國民眾肯定是放心的。但是,華為畢竟不是國企,華為是一家民企,華為已經有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和戰略佈局,並且佈局已經成型。這時候讓華為去承擔芯片製造的重擔,就是給能幹的人再加一副重擔。這樣的做法就像小公司的領導安排勞動任務一樣,把任務全安排到一個能幹的人身上,最後的結果就是把人乾沒了,剩下的一幫人原來什麼樣還是什麼樣。

從華為的經營來看,華為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是有扶持的,比如說京東方的屏幕。如果臺積電的供應出了問題,那麼國內的芯片製造商一定是有機會得到華為的扶持的。

從國家來說,喊了這麼多年的自主CPU和自主操作系統已經由華為基本解決了。國家在CPU和操作系統上的資金投入也不少,這些錢都是投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結果是什麼樣,大家都清楚。在這方面,華為的科研更符合科學規律。

讓更多的中國企業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才是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