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青紅驚煙處,芙蓉捲簾升。世間唏起落,盆裡看浮沉。(《酸菜魚》——張道良)

我愛吃川菜,雖然我是揚州儀徵人。酸甜微辣,油滑爽口的“魚香茄子”,濃潤紅亮,嫩糯麻香的“麻婆豆腐”,色澤驚豔,片片舒展的“水煮肉片”……無不讓我憶之垂涎。而關於川味萊,我最愛的則是“酸菜魚”。

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酸菜魚”出自四川重慶,其流傳版本各異。或說源於重慶江津的漁船 : 夾岸盛行醃菜,味酸爽。漁人以魚易之。畏繁而將魚菜和烹,食之甚好,得傳陸人;亦說源於重慶江津縣津福鄉周漁飯店,“酸菜魚”是該店的拳頭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成菜;又或說源於重慶壁山縣來鳳鎮。壁南河穿街而過,魚類資源豐富。位於橋頭的“鮮魚美”食店以做魚著稱……反正總之一條,“酸菜魚”源自重慶是確切無疑的。

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酸菜魚”之於我們這個小城,那要歸功於中石化儀徵化纖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中石化儀徵化纖開始在儀徵西區興建,緊接著中國核工業儀徵華興(建設)公司也隨之在儀徵落戶。1985年左右,儀化工業區及生活區基本成型。由於生產技術及整體建設的考量,先期的人員系統多以原建制而來,而原班人員中四川人則不在少數。始於生活,發於智慧,傳於舌尖——於是,川菜的味道得以在儀徵這座小城傳播開來。

初識(食)川味應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了驗證與眾不同,一幫朋友直奔“儀化大排檔”。猶記得帶的是“洋河飛天敦煌”酒,那時侯流行。大排檔位於今天的儀化生活區西,胥浦河東,以竹木撐起,再圍上彩條布的簡易檔口沿河岸一溜兒排開,早上售賣麵條混飩,包子茶葉蛋等等,晚上則以砂鍋,炒菜為主。檔主多半是化纖公司,華興公司職工的家屬或親戚。這家檔口只能容下兩張桌子,老闆身兼廚師是個模樣周正,做事利落的三十左右的女人。四個冷碟說話間便擺了上來 : 椒鹽花生米, 紅油黃瓜條 ,夫妻肺片 ,山椒泡鳳爪。頭一回有點窮吼,夾起一節雞爪塞進口中……未及咀嚼,一股辣氣嗆入心肺……頓時咳個不停。情急中連忙夾起涼拌黃瓜條解辣,殊不知辣上添辣……索性喝一小杯白酒含在口內——終於好多了!與辣相比,白酒居然也能喝出甜味。如此反覆幾次,逐漸適應下來。“嘶…嘶…”呼著辣氣,感應著後背微微沁出的汗,大有醍醐灌頂的滋味——真是過癮!“哧…啦~~”一陳又麻又辣的氣味傳入棚內——“完結,酸菜魚來嘍!”老闆娘將菜親自端了上來:“來來來,嚐嚐我的手藝撒。”騰騰的熱氣從她雙手間向上升起,屋內頓時溢滿了麻,辣,鮮,香的味道。哇——吃慣了維揚菜的我們,頭一回發現菜竟然是可以用“臉盆”來上桌的!但等投眼看去 : 湯色厚白,麻椒與熟芝麻星星點點,青紅二椒與蒜泥此起彼落;酸菜金黃,時隱若現,魚片如芙蓉微卷,與香菜相映成趣煞是養眼!待下筷輕提送至唇齒——果然味道非凡 : 酸菜脆爽適口,湯計酸醇鮮香,椒麻味足沁脾,魚片勁彈滑嫩。一邊小酌慢飲,大塊朵頤,好生灑脫;一邊聽著老闆娘的川地方言,如天府仙語,輕轉婉回,甚是親切。不知不覺兩三瓶酒業已下肚,盆中也僅餘湯汁。如此天物怎捨得浪費?依老闆娘之意,一人一碗米飯佐以酸湯,三下五除二吃到飽嗝方才收口!……從此,我愛上了川菜,愛上了“酸菜魚”。每次朋友小聚,這家大排檔必去無疑。這家排檔的“酸菜魚”更是“欽點”之菜。後來隨著儀化生活區的不斷改造,胥浦河邊的“大排檔一條街”也隨之取諦,並被統一安排進了浦東菜場對面的“儀化美食廣場”了,我吃“酸菜魚”的戰場便也轉到了那裡。再後來,化纖改制了,那個會做“酸菜魚”的老闆娘就和提前退下來的丈夫一同前往別的城市開川味大酒店去了。

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時光荏冉,2000年千禧年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國力強盛,日新月異。作為改革開放後最直接的受益人,人民的生活質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經過十年多的傳承與改進適應,“酸菜魚”也已經流行於儀徵城內的大小飯店。一家接一家“酸菜魚館”如春筍而生。真州路老北門酸菜魚館,小市口“古都酸菜魚館”,解放路“成都酸菜魚館”,西園路“重慶酸菜魚館”、工農路“小南京酸菜魚館”……已然迷上“酸菜魚”的我只要有機會自是挨家品味,樂此不彼。

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那個時段,在沿山河西路,老黎明加油站東側的住宅樓下也開了一家酸菜魚店。這是一家夫妻店,男的掌勺,女的做服務員。小兩口二十多歲,據稱男方是山東人,女方是四川人。巧的是我妻子上班的店鋪剛好與之為鄰,自然而然我們及一干朋友便成了那裡的常客。於是,我們一起見證了遐時呼朋喚友後的推杯換盞;於是,我們一起見證了朋友間的相聚別離,緣生緣滅,勞雁分飛;於是,我們一起見證了花好月圓,潮漲潮伏,人生無常;於是,我們一起見證了飯店老闆一家從兩口到有了女兒後的三口之家,再到後來不知所蹤……多年以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該店老闆娘在西園路上相遇 。歲月催人, 芳華不再,四十小歲的女人略顯倦怠,只是還如從前般瘦弱。她告訴我她在烏龍街與人合開了一個小的川菜店,她的孩子就要上高中了。再問及她孩子的爸,她則吱唔著遠去了……

小城記事——“酸菜魚”在儀徵

覆水終難收,枉愁追憶人。一晃,離第一次吃“酸菜魚”已近三十年了。如今的“酸菜魚”已發揚光大到了極致,各種創新層出不窮——“檸檬魚”,“滕椒魚”,“蕃茄金湯魚”,“老壇酸菜火鍋魚”……不過在這美食豐富多姿的時代,烤肉,料理,牛排,海鮮,小肥羊……應有盡有,“酸菜魚”已不再是人們的首選。然而作為略顯古董的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著“酸菜魚”。

酸,甜,苦,辣,鹹,“酸”領人生先。其實,“酸菜魚”是一種不願抹去的情結,是一種對人生過往的眷念,也是一種對不斷更新的未來的希冀。但願,我的世界永遠能隨“酸菜魚”的歲月一起流淌,醇厚,多彩,酣暢,彌遠……想必以後的以後,我的回憶也會變得更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