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今天的北京還是和往常一樣,地鐵站里人潮擁擠,唯一不同的是,走廊上悄悄換上的海報,引來不少行人駐足觀看。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海報上的不是哪個大明星、也不是什麼名牌產品,而是一些樸實的農民、工人,照片即使經過精修化處理,也沒能掩蓋住他們發自內心的笑意。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他們如此的高興,不僅是因為家門口那一畝三分地的莊稼成熟了,還因為享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紅利,藉助電商平臺擺脫了一直以來被小販壓價的局面。

在怒江畔的保山從崗村,咖啡豆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農民們忙著除草施肥、摘豆曬豆,就想產出的咖啡豆品質好一點,能多賣點錢住進那亮堂堂的紅磚房裡。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但殘酷的是,怒江邊的層層大山阻隔了他們咖啡豆外銷的道路,等待咖啡豆販子來收購,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在這種相對“壟斷”的情況下,咖農被小販壓價是常有的事,刨去打藥、施肥等必不可少的成本,他們的年收入甚至僅有幾千元。他們也從未想過,山外的咖啡能賣到幾十元一杯。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咖啡不值錢,繼續種咖啡豆我們就生活不下去了”。施四公,這個60多歲的老咖農,站在已經砍掉的咖啡樹前連連嘆息。

他不知道的是,中國有著上千億的咖啡產業鏈,只是99%的利益都被下游市場佔據,而留在咖農手中的利益百不存一。

為了打破這種“畸形”的產業鏈條、把更多的利益留在農民手裡,在當地政府、上海政府等多方撮合下,新電商平臺拼多多來到了這裡,還帶來了“多多農園”幫助農民挽留更多的利益。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多多農園”不僅帶來專家幫助咖農們發現品質更優良的咖啡種,還以建立合作社的方式,來延長產業鏈條。深加工後的產品借道拼多多直連到5億消費者,農民們也能擺脫小販壓價的局面,一年下來的收入和付出漸成正比!

這樣的扶貧事例不止是出現在雲南保山,在河南中牟、吉林靖宇縣、甘肅環縣等中國的大江南北,都在不斷湧現,都能看到拼多多的身影。

沒有明星、沒有大牌產品!北京地鐵站的海報卻暖了所有路人

“以前看著別人在網上買東西,卻從未想過,自己不僅會網購了、還能成賣家!”這大概就是許多農民最真實的心理活動吧!

互聯網給所有人帶來的不僅是方便、快捷,還有溫情與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