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

根據平行志願下多數院校投檔線差逐年上移、錄取分數扁平度逐年收窄的實際,近年來部分甘肅考生及家長在使用線差法填報志願時,參考線差常量選擇院校和確定專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線差常量是線差法填報志願中的一個新概念,主要包括衝高常量和保底常量。其中衝高常量是指院校上年錄取低線差區間值的1/2,一般將它與上年錄取最低線差之和視為新招生年度該校投檔線差的參考值;保底常量是指院校上年錄取高線差區間值的1/2,一般將它與上年錄取平均線差之和視為新招生年度該校按專業錄取的參考值。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

線差常量是一個測算值,一般根據院校上年錄取線差測算確定。同時,與線差常量對應的還有線差變量。線差變量則是一個經驗值,主要通過分析目標院校前2-3年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對新招生年度投檔錄取線差可能的變化趨勢做出考量。

簡單來講,院校衝高常量通過變量分析,判斷其修正後的常量值可能會大於衝高常量還是小於衝高常量,以便確定投檔線差;保底常量通過變量分析,判斷其修正後的常量值可能會大於保底常量還是小於保底常量,以便確定專業錄取線差。常量與變量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缺一不可。

關於線差常量及變量的使用範圍,筆者在此前《線差法填報志願十二個關鍵詞》中指出:

衝高常量的變量分析限於目標院校低線差區間值以內,保底常量的變量分析限於目標院校高線差區間值以內。少數院校當年投檔線差可能低於上年最低線差或高於上年平均線差的院校,以及當年專業錄取線差可能低於上年平均線差或高於上年最高線差的院校,均屬於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分析後確定。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

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兩個關鍵點:

(1)除平行志願下投檔線差上移幅度具有相對性規律的院校外,一般需要根據目標院校歷年線差變化規律,對其線差常量的變量進行分析。尤其衝高常量的變量分析,對投檔線差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

(2)儘管多數院校適用於線差常量測算及變量分析方法,但也不排除少數院校錄取當年投檔線差出現反常,超出上年錄取平均線差甚至最高線差,或者低於上年錄取最低線差的情況每年都有可能出現。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

那麼,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好呢?正如前文所述:線差常量的適用範圍主要針對院校當年投檔線差處於上年錄取分數扁平度區間內的院校,少數當年投檔線差高於上年平均分線差(甚至最高線差)或低於上年最低線差的特殊院校,需要進行特殊分析後加以確定。

如下表:類似上述兩所年度之間最低線差波動較大的院校,建議波動後第一年參考前三年低值、第二年參考前三年均值分析確定新招生年度投檔線差。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

如東北財經大學2018年投檔線差最低點為7,2019年大幅上移至73(上移幅度略低於2015年最低線差78),則2020年取2015-2017年三年均值84為宜;南京審計大學2019年投檔線差最低點為30,2020年投檔線差應該達到2016年最低線差71左右為宜。

總之,線差法填報志願,如果以上兩個關鍵點把握的好,考生選擇填報的目標院校投檔錄取的把握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