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诗文的好坏,当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这或许能解决为什么杜甫在世的时候,诗文并不出名。当时,不说名满天下的诗仙太白,就是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的诗作,风靡程度都远超过他,那时的唐人就是不懂得欣赏他的诗,也是令人相当无奈了。与杜甫相比,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位唐代晚唐诗坛高手温庭筠,虽年少时就名声在外,却也着着实实遇见了一次“被嫌弃”的尴尬事。

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当年温庭筠参加好友崔郎中的酒宴,席间二人吟诗作赋,温庭筠当场写下了一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做为唐代情诗高手,他的诗自然总是能引得满堂彩的。诗写完,二人便去找当时的才女周德华,打算让她给谱成曲传唱。

这个周德华是什么人物呢?她是大才女刘采春的女儿,当年刘采春可是名满长安的歌坛天后,而周德华也继承母业成了一个善歌而又能自己作词的大才女。周德华看到温庭筠这首诗后,却百般嫌弃,不愿意演唱,给他的理由是3个字:太浮艳。虽然才女不识货,但这首诗却成了一首千古名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当时温庭筠一共写了两首诗,其中这第二首是最出名的,说这首诗是唐代顶级情诗或许并不过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相思女子的形象,但它与一般的闺怨情诗相比,自有其别具一格之处。首先它通篇议论不写景,全篇都是一个女子对临行丈夫的嘱托,这在情诗中是少见的;其次对于谐音和双关的使用,可谓是出神入化。

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初读此诗,开篇就令人不解了。第一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其实是一句会意式猜字谜,井底的灯其实就是“深烛”,谐音为“深嘱”,这个开篇的意思就是:你要走了,我深深地嘱托你。同时“井底点灯”也将全诗定了一个幽怨伤感的基调,可谓十分高明了。

第二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初读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也是一个谐音。“莫围棋”通“莫违期”,这是劝对方不要忘记了归期。

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三、四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自古就有以红豆喻相思的说法,王维也曾有过“此物最相思”的说法。但温庭筠却觉得只写红豆还不够相思,还要将它安入骰子里,于是这份相思就成了入骨相思,这样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最后诗人以“入骨相思知不知”落笔,一片相思都在这“知不知”3字中,一位在临行前不断叮嘱爱人早归的女子形象,立马跃然纸上。

情诗高手在酒宴写首诗,拿去给才女看却被嫌弃,终成一首千古名作

纵观全诗,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点灯”、“围棋”还是“玲珑骰子”,都是极接地气的民间事物,但诗人却能翻出新意来;而结构上虽只有最后点出了相思,但前3句也是句句围绕着相思,令人动容。这两点,正是此诗能流传下来,惊艳世人千年的重要原因。至于周德华因其“太浮艳”而嫌弃之举,当真是有点儿“有眼无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