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主戰坦克————“公羊”?“白羊座”?

意大利的主戰坦克————“公羊”?“白羊座”?

行駛中的C-1“公羊”坦克樣車

本文摘自《兵器知識》雜誌1995年第6期。

二戰後直到70年代末期,意大利還未能研製和生產坦克。這可能跟意大利是二戰中的戰敗國有關。1981年,意大利的奧托·梅萊拉公司設計並生產出OF40主戰坦克,出口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而意大利陸軍並未裝備。意陸軍當時裝備的是美國M60A1和德國的“豹”1坦克。

1984年初,意大利陸軍放棄原定購買“豹”2坦克的計劃,決定自行研製主戰坦克。由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為主承包商,依維科·菲亞特公司為底盤部分的承包商,研製代號為C-1的主戰坦克,與同時研製的B-1“半人馬座”(Centauro)裝甲車一道,構成了意大利陸軍“裝甲部隊現代化計劃”的核心裝備。

1986年底,第一輛C-1樣車問世。1987年6月,意大利陸軍正式將其命名為C-1 Ariete主戰坦克。1988年,生產出6輛樣車,並開始了行駛試驗,這項試驗一直進行到1992年初。1992年6月,軍方和廠家簽訂了生產200輛C-1 Ariete主戰坦克的合同,首批生產型坦克於1993年底交貨,每年交付33輛,到2000年前交齊200輛坦克。

這個Ariete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國內有兩種譯法:一種譯為“阿瑞特”坦克,一種譯為“公羊”坦克。到底哪一個對呢?應當說,都對,又都有點問題。前一種是音譯,而當前約定俗成的做法是“裝備名稱儘量用意譯”。後一種譯法倒是意譯,但又不完全確切。意大利語Ariete有多種解釋,包括“公綿羊,(古兵器中的)攻城槌、撞牆錘,白羊座”等。聯想到歐洲中世紀時,攻城槌和撞牆錘在攻城中經常使用,而坦克又是進攻性武器,似乎譯為“攻城槌”坦克最為恰當。不過,以星座和星星來命名軍事裝備也不乏其例。而和C-1坦克相配合的B-1裝甲車,就以“半人馬座”命名,所以Ariete坦克譯為“白羊座”坦克,似乎更恰當些。不過,國內已經叫慣了“公羊”坦克這一稱呼,倒也無妨。

1994年,一個國際預測組織武器小組排定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中, “公羊”坦克排在第9位,比起90式、“豹”2改進型和M1A2等坦克來要略遜一籌,未能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因為它的防護性稍差一些。但是,預測小組也認為,“公羊”坦克是“90年代一種良好的、可以使用的主戰坦克”,而且其大部分部件是意大利本國製造的。

“公羊”坦克的戰鬥全重54噸,乘員4人,裝一門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的120毫米44倍口徑身管長的滑膛炮,該炮是在德國“豹”2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配用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藥基數42發,其中17發存放在炮塔尾艙內,25發存放在車體內。輔助武器為兩挺7.62毫米機槍,一挺為並列機槍,另一挺裝在車長門上,當高射機槍用,機槍彈2 500發。火控系統為指揮儀式,由火控計算機、炮長和車長的穩像式瞄準鏡、熱像儀、激光測距儀和各種傳感器等組成,具有行進間射擊和夜間射擊的能力。單從結構上看,C-1“公羊”坦克的火炮威力和“豹”2及M1A1坦克的差不多。

意大利的主戰坦克————“公羊”?“白羊座”?

C-1“公羊”坦克裝有一門120毫米滑膛炮,它是以“豹”2的120毫米滑膛炮為基礎改進的

C-1“公羊”坦克的動力裝置是一臺12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956千瓦(1 300馬力)。傳動裝置為德國的液力機械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行動部分採用扭杆式懸掛裝置。由於動力裝置功率大,低速性能好,起動加速快,使得 “公羊”坦克的公路最大速度達到65千米/小時,0~32千米/小時的加速時間約為6~7秒,機動性和“豹”2坦克差不多。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加速性是怎麼一回事。坦克剛起步時,速度從0起迅速加速,當坦克加速到32千米/小時時,就可以達到越野行駛的基本速度。這個加速時間越短,說明坦克的加速性越好。至於為什麼取32千米/小時,這是因為它是由英制轉化而來,32千米/小時相當於20英里/小時,48千米/小時相當於30英里/小時。所以,有的國家也測定48千米/小時的加速時間。

“公羊”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重點部位採用了複合裝甲。車體和炮塔有稜有角,正面的傾角較大,這種形狀具有較好的防護性。車體兩側有側裙板。一些部位還將掛裝反應式裝甲。考慮到C-1的樣車為48噸,而定型的C-1“公羊”坦克達到54噸,可以說,在裝甲防護上得到相當大的加強。此外,車上還裝有超壓式集體三防系統、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和煙幕彈發射裝置,使整個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意大利軍方曾考慮“公羊”2型升級版坦克,戰術技術指標已經超過了“豹”2和M1A1坦克的水平,但未見大規模裝備。

意大利的主戰坦克————“公羊”?“白羊座”?

C-1“公羊”坦克的三視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