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中途島海戰

近日,電影《決戰中途島》在國內外上映,再次引發了太平洋海戰題材的火熱。中途島戰役,作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歷史上多次被美國影視作品作為中心題材。

這場美日航母大決戰,它的戰役過程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但是,這場戰役背後的一些細節卻容易被人忽視,會對多數人造成了錯誤的歷史認識。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美軍航母艦載機

中途島海戰是美國“以少勝多”的悲壯一戰嗎?

在以往的美國宣傳中,中途島戰役被包裝成“美國以少勝多”的漂亮一戰。在中外史書中,參加此戰的美國飛行員被渲染得無比悲壯,面對“絕對優勢的日本艦隊”,如同敢死隊一樣前仆後繼。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其實仔細對比一下海戰雙方的具體兵力,就會發現日本所謂的“海上優勢”其實不值一提。美軍的“劣勢”更多是出於宣傳需要。

在這場戰鬥中,日本確實動員了數量空前的艦隊。其中包括南雲忠一指揮的航母機動部隊,以及山本五十六親自帶隊的主力艦隊(以“大和”號為首),還有近藤信竹指揮的中途島攻擊部隊,另外還有入侵阿留申地區的佯動部隊。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日本聯合艦隊

日軍的航母機動部隊包括了4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

日軍的主力艦隊包括了3艘戰列艦,1艘輕型航母,2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

日軍的中途島攻擊部隊主要負責登陸作戰,包括了14艘運輸船和5000人的陸軍,支援軍艦包括1艘輕型航母,2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戰列艦、8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1艘驅逐艦。

日軍的阿留申攻擊部隊(佯動)包括了2艘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3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以及掃雷艦和運輸艦若干。

另外,日軍還有一支阿留申警戒部隊,包括了4艘戰列艦,2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此外,日軍還出動了潛艇17艘。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準備起飛的零式戰鬥機

與之對應的美國海軍,則出動了3艘航空母艦、7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以及潛艇19艘。

這麼比較來看,日軍在中途島似乎擁有極大的數量優勢。然而再細看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日軍大部分軍艦都是派不上用場的,面對美軍航母和陸基飛機,都不過是靶子而已。另外,日本自作聰明向阿留申群島派出佯動部隊,不僅沒達到調動美軍的目的,反而將寶貴的兩艘航母分了出去。

日本真正在中途島能夠參加戰鬥的,只有南雲忠一指揮的航母機動部隊而已,也就是其中的四艘航母和246架艦載機。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美軍俯衝轟炸機

美軍擁有絕對空中優勢,日本自己作成了數量劣勢

美軍參加中途島海戰的兵力,表面上看處於數量劣勢,但真正的歷史事實並非如此。中途島之戰真正擁有的作戰力量在於航空兵,包括航母艦載機和陸基飛機。誰在中途島取得空中優勢,誰才能決定戰役的勝負。當然,美國還擁有情報優勢,空中偵察也比日本更給力。

日本海軍雖然投入了四艘航母,但航母艦載機只有248架。其中,“赤城”號艦載機是60架,“加賀”號是74架,“蒼龍”和“飛龍”均為57架。另外,日軍還有10餘架用於偵察的水上飛機,都是從戰列艦和巡洋艦上起飛的,算不上作戰力量。

相比之下,美軍三艘航母擁有艦載機233架,但與此同時中途島基地還有陸基飛機127架,其中包括了戰鬥機、轟炸機、俯衝轟炸機等等。兩者合計,美軍擁有足足360架作戰飛機,幾乎比日軍多出50%!美軍在戰前還特意調來了多達17架的B-17大型轟炸機,另外還有4架B-26中型轟炸機,都可攜帶魚雷進行對艦攻擊。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參與攻擊的B-26轟炸機

正是由於美軍飛機數量眾多,所以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調配兵力,掌握戰場主動權。

相比之下,日本海軍過於輕敵託大,四艘航母原本還有多餘空間容納艦載機,理論上原本共可載機300多架。但是,日軍航母的一部分機庫空間,留給了所謂的“中途島派遣航空隊”,包括36架零式戰鬥機和10架陸上攻擊機,準備戰後轉場到中途島。但這46架飛機都處於儲備狀態,根本不能參加空戰,反而削弱了寶貴的航母作戰力量。可以說,日本的“空中劣勢”純粹是自己瞎搞造成的。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遭到日機攻擊的“約克城”號航母

中途島勝負關鍵——美軍用更多飛機打垮了日本航母

在中途島海戰的關鍵階段,由於航母艦載機不足,日軍空中偵察完全依靠水上飛機,偵察機數量不足導致未能及時發現美軍航母。同時,也是因為艦載機不足,日本航母機動部隊無法安排一支預備力量專門對付美軍航母,然後在裝炸彈還是裝魚雷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導致錯失戰機。

日軍航母對中途島的第一波攻擊中出動了108架艦載機,但損失很大,11架被擊落,14架嚴重受損,29架部分受損,進一步削弱了原本不足的艦載機力量。

隨後,美軍以陸基飛機和航母艦載機兩路並舉,對日本航母發起多重攻擊波。儘管初期的攻勢均被零式戰鬥機擊退,但也讓日軍護航戰鬥機疲於奔命。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遭到美機攻擊的“飛龍”號航母

日本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在此次戰役中表現了很強的作戰實力。在中途島上空的第一波攻擊中,36架零式對26架美軍戰鬥機(6架“野貓”和20架“水牛”),取得了15:1的空戰佳績。在掩護航母的戰鬥中,零式連續打敗了來襲的美機,尤其是重創了美軍航母出動的魚雷機部隊,美軍數個魚雷機中隊幾乎全軍覆滅。

但問題是,零式戰鬥機數量太少了。日軍四艘航母的戰鬥機比例只有1/3,例如“加賀”號就只配備了27架零式,另有27架97艦攻和20架99艦爆。考慮到零式要輪換值班,還要擔負出擊部隊的護航,所以航母上空的零戰只能提供有限時間、有限空域的掩護。

再談中途島:日本優勢是假的,艦載機被自己瞎搞成“數量劣勢”

遭到重創的“飛龍”號航母

最終,在美軍魚雷機多個波次的自殺性攻擊下,零式四處救火,導致防線出現了空檔,造成航母正上方失去掩護,被美軍航母的SBD俯衝轟炸機搶到了關鍵戰機。這一個防空漏洞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日軍三艘航母被炸沉,看似偶然,實則是日軍戰鬥機捉襟見肘的必然結果。

隨著四艘航母的全軍覆沒,日本艦隊雖然還擁有龐大的兵力,但事實上全都是“案板上的肉”,面對美軍飛機並無還手之力。這就是所謂“日軍兵力優勢”的真相!最終的戰局,也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大批艦船在美國飛機追擊下敗逃。

中途島戰役,徹底確立了航空母艦作為海戰主力的絕對地位。誰擁有更多的航空母艦和作戰飛機,誰才能真正佔據戰場優勢。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結果,在對比二戰海戰力量時,不應該再被“數量龐大的戰艦”所迷惑。(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