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提起“兩彈一星”,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鄧稼先”、“錢學森”,其實在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總共有23位科學家獲得了“兩彈一星”勳章,這23位科學家都是當時國內最頂尖的科學家,都是“兩彈一星”得以研製成功的大功臣!——《人民日報》

俗話說“巧媳婦難煮無米之炊”,要造原子彈,就必須先製造出“甲種分離膜”這一提煉濃縮鈾的核心元件。有了這一元件,隨後的工作才能推進!

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而負責製造“甲種分離膜”的就是這二十三人中的吳自良,是他給我國第一課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國軍除名

吳自良1917年出生於浙江省前吳村,自幼喪父,家中兄妹三人,他是最小的。由於父親的逝世,吳家生活很是艱難,但吳自良在兄、姐的呵護下卻是沒吃過多少苦。

吳家兄妹三人都是讀書的“好苗子”,吳自良尤為突出,他天資聰穎,嗜好讀書,從學之路順風順水,1935年從杭州高級中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乃是天津大學的前身,由光緒帝御筆欽準,盛宣懷親自督辦所成立,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

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1939年,吳自良從北洋工學院航空機械專業畢業,被分配到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制造廠,開始了他的“航空救國”夢。好景不長,1942年,日軍轟炸西南,工廠被迫轉移,負責轉移的國軍竟然趁亂大發“國難財”,這讓吳自良對國軍深惡痛絕!

工廠轉移後,國軍高層命從事飛機制造的專家都加入國軍,吳自良斷然拒絕,自此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

功勳卓著

吳自良被國軍除名後,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冶金學,並於1948年獲卡內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吳自良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1951年受聘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係惡化,我國決定自行研製原子彈,加強國防力量。要造原子彈,首先要解決材料問題,而要想解決材料問題就必須用到“甲種分離膜”這一核心元件!“甲種分離膜”的作用相當於原子彈的“心臟”!

當時國內有四家冶金研究所負責這一項目,吳自良任職的上海冶金研究所就是其中的一家。四家研究所“各自為政”,力量分散,項目進展很慢,1961年在中央的命令下,四家研究所的核心人員全部集中於上海冶金研究所,吳自良任技術總負責。

此後三年中,吳自良帶領國內最頂尖的團隊攻堅克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終於在1963年底攻克了原子彈的“心臟”,造出了“甲種分離膜”,並且“物美價廉”,成本僅為預估的百分之一!

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有了“甲種分離膜”,鈾得以順利提煉濃縮。材料問題解決了,各項研究順利推進,195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就爆炸成功!

童心不老

吳自良是我國頂尖的“材料科學家”,但相較於“材料科學家”這個稱號,他更喜歡別人叫他“蟈蟈專家”。

退休後的吳自良經常流連於花鳥市場,平日裡節儉的他竟然斥20元“巨資”買回了一隻蟈蟈,原因僅僅是因為這隻蟈蟈叫的好聽!為此吳自良還被老伴一頓臭罵。吳自良卻是不惱,樂呵呵的逗他的蟈蟈,可好景不長,沒幾天這隻蟈蟈就不叫了,這可把吳自良給愁壞了,20元“鉅款”買來的,可不能說不叫就不叫了!

此人被國軍除名,下令永不錄用,卻為第一顆原子彈裝上了“心臟”

為了讓蟈蟈再次“開口唱歌”,吳自良苦心研究,幾天後他終於發現蟈蟈的叫聲與進食量有關,在他改變投餵量後,蟈蟈果然又開始叫了!一把年紀的吳自良樂的像個小孩子,還封自己為“蟈蟈專家”,逢人就要炫耀一番!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童心”,吳自良才能於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並取得傲人的成就!

吳自良在晚年的回憶錄,《‘鏈條人’日記》中,自稱“鏈條人”,在他看來,自己就是祖國的一根鏈條,身上掛滿了各種任務,好在他都出色的完成了!

2008年5月24日,吳自良這根優秀的“鏈條”與世長辭。

參考資料:《‘鏈條人’日記》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