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在臨床工作中,很多需要做胃腸鏡的患者,經常會問醫生:胃鏡、腸鏡檢查非常痛苦吧?那得多難受啊?

其實對於清醒狀態下的胃腸鏡檢查,有不適感是肯定的,是否是痛苦,這各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多數人做完了的感覺是“是難受,但還可以”;

有的人感覺“不太難受”;

還有感覺“難受死了”和“一點也不難受”的,這屬於少數。

這些不適感,做胃鏡時的主要反應是噁心想吐(這是胃鏡過咽喉部的反應,多數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做腸鏡時主要的不適感是腹脹(檢查時充氣),也有的腹痛。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把這種“難受”程度減低呢?

首先來看看檢查時哪些問題與這些不適有關。

這些問題包括內鏡的型號、插入部的軟硬度是否適中、操作者的手法、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否緊張等因素有關。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我給自己做腸鏡

1、關於內鏡的粗細和軟硬度

筆者的感覺是胃鏡檢查時所用胃鏡的粗細、軟硬度與插入時患者的噁心反應有關。

但很細的胃鏡(目前最細的胃鏡直徑6mm,可經鼻插鏡)其顯示分辨率也低、亮度差、活檢孔道細,多數內鏡下治療做不了,目前還不是主流的檢查用鏡子,但在日本卻作為日常檢查的主流胃鏡。

但我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佔據主流的胃鏡會越來越細。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超細胃鏡與普通胃鏡

目前佔據主流的檢查用胃鏡,直徑多數為9mm左右。

腸鏡的粗細,對患者的不適感影響不太大,但是否軟硬適中,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就內鏡的軟硬度和操控的手感及內鏡性能來講,以日本產品為主的進口內鏡現在較國產內鏡強很多,國貨確實任重而道遠,目前大多數醫院都使用的是日本貨。

關於操作者的手法的影響,這因人而異,總的來說,您趕上了剛學會內鏡的新手,有可能會更“難受”一些,但對於已經熟練掌握操作要領、按照規範操作的醫生來講,差別就不會很大,只是有可能甲患者更適於張醫生的手法或乙患者更適宜李醫生的手法,如此而已。

如果您做腸鏡時感覺很疼,一定要告訴醫生,不要忍著,有時醫生變換手法會減輕痛苦。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腸鏡檢查走向

2、被檢查者的心理因素

其實,檢查時的不適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心理緊張。

我見過最緊張的患者,看見我拿起胃鏡就嚇得跳下檢查床要不做了,當然這屬於罕見的,但這樣的大姑娘小夥子都見過,有的躺在檢查床上緊張得打哆嗦,胃鏡還沒到咽部就要嘔吐,腸鏡剛進肛門就大喊“疼”,此類患者我們醫生和美麗的護士天使要使出渾身解數去“安慰、安撫”,給TA講清檢查的安全性、配合的要領,有的經安撫後檢查完畢來一句“這難受也不過如此”。

所以,在做胃鏡腸鏡前,不緊張、心平氣和,會大大減低檢查時的不適感,護士在檢查前的安慰、安撫、醫生與患者交談幾句、安慰幾下,甚至開幾句玩笑,放點背景音樂,醫生護士帶著花帽子讓患者感覺很萌,都對減低這種不適感有效果。

3、關於無痛胃腸鏡

隨著患者對“無痛”的要求,“無痛內鏡”已廣泛開展,甚至已成為一些醫療機構做廣告的“噱頭”。

無痛內鏡的定義是“通過指通過鎮靜及麻醉藥物等技術手段,消除或減輕患者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的痛苦,從而提高患者對消化內鏡的接受度,同時能使內鏡醫生更順利地完成診療過程”。

無痛內鏡沒有什麼“高大上”,但它是有嚴格的執行標準的,也有一定的風險。

我曾遇見過無痛內鏡檢查中患者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的,但是我們的麻醉是由專業的麻醉師執行的,配備著麻醉機和搶救設備,及時、很快地恢復,也沒有後遺症。

所以無痛內鏡必須要有專業麻醉師來執行麻醉,設備要齊全,嚴格執行禁忌徵。

在2013版的無痛內鏡指南中,規定了下列無痛內鏡的禁忌徵:

(1)有常規內鏡操作的禁忌者。

(2)ASAV級患者(病情危重,生命難以維持24小時的瀕死患者)。

(3)嚴重的心臟疾病患者,如發紺型心臟病,伴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惡性心律失常,心功能3-4級等。

(4)有困難氣道及患有嚴重呼吸道病變(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張口障礙、頸項或下頜活動受限、病態肥胖,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未受控制的哮喘等)。

(5)肝功能差(childC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嚴重貧血、胃十二指腸流出道梗阻伴有內容物瀦留。

(6)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如腦卒中急性期、驚厥、癲癇未有效控制)。(7)無監護人陪同者。

(8)有藥物濫用、鎮靜藥物過敏史及。在實際工作中,麻醉師掌握的無痛內鏡檢查,更嚴格。所以,當您想做無痛內鏡時,可以向醫生提出要求,如果麻醉師認為不宜做無痛的,不要強求。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4、簡單說一下“膠囊內鏡”

它也是順應了“無痛”的要求而誕生的,這就是一粒像個大膠囊的微型攝像機,吞下去後在胃腸道拍照,在體外接收它發出的信號來看圖像,目前最快的是每秒2楨圖像。

它的缺點是清晰度比不上插管的胃腸鏡,由於不能注氣,在胃裡不能全面觀察(現在有了磁控膠囊內鏡,可控制它的檢查方向,但仍不能注氣和吸引),食管和十二指腸由於通過過快而無法看清;

還有一個缺點是不能取活檢,由於它的電池續航能力問題,有可能沒到結腸就不工作了,所以目前很少有醫生建議將其用於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的檢查,其主要用途是觀察小腸,畢竟小腸鏡還不普及。

當然,對於無法做無痛檢查的,過度害怕普通胃腸鏡檢查的,也可以作為初篩手段。

隨著臨床要求,現在已出現了“食管專用膠囊內鏡、胃專用膠囊內鏡、結腸專用膠囊內鏡”,但還不普及,我也相信,膠囊內鏡肯定也在往“智能化”發展。

膠囊內鏡也有禁忌徵,下列情況被列為禁忌:

⑴絕對禁忌證: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一旦膠囊滯留將無法通過手術取出)。⑵相對禁忌證:

①已知或懷疑胃腸道梗阻、狹窄及痿管;

②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植入者;

③吞嚥障礙者;

④孕婦。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5、胃鏡如何配合醫生?

胃鏡檢查之前醫生會讓患者服用局麻藥物,當咽部出現麻木感後再進行內鏡檢查。胃鏡檢查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配合。

當醫生把內鏡插入咽部時,會有噁心的感覺,此時應儘量放鬆咽部,並用鼻部做深呼吸動作,在咽部放鬆後,醫生會“趁機”將內鏡插入食管。

進入食管後,則只需要做用鼻子吸氣,嘴呼氣的深呼吸動作,就會將噁心的感覺降到最低。

另外需要注意不要將口腔內的分泌物嚥下,儘量讓其自然流出口腔外,否則會出現嗆咳甚至誤吸的情況。

之後醫生會在胃內注氣,將胃壁充分展開,才能做到不漏診早期腫瘤。此時仍需專心進行呼吸的配合,儘量不把胃內的氣體嗝出。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6、腸鏡如何配合醫生?

腸鏡檢查過程則主要是體位和手法的配合,如果配合一定的體位,同時輔助一些手法的按壓,腸鏡不僅可以順利進行,而且患者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痛苦。

首先,腸鏡是一根長度在150釐米的前端帶有光源的軟式內鏡,醫生從肛門進鏡,途經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脾曲-橫結腸-肝曲-升結腸-盲腸最後到達終點回腸末端。

開始的時候為了使進鏡順利,需要採取左側臥位,雙腿屈膝,全身放鬆。

醫生進鏡的同時,患者左手握拳,右手搭在左手上協助左手用力壓住肚臍的左下方(乙狀結腸的位置),這樣會明顯減輕由於乙狀結腸冗長迂曲而進鏡帶來的不適感。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當內鏡前端通過這"山路十八彎"的乙狀結腸後,這時候醫生需要患者變換體位,從左側臥位改為仰臥位,這時候患者只需要慢慢轉身變為仰臥屈膝位即可,雙腿屈膝,右腿置於左腿上(呈翹二郎腿姿勢),以便醫生操作。

這時候患者可以將雙手十指交叉由下至上用力托住腹部,這種手法對於活動度較大的橫結腸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

有時候醫生需要讓患者右側臥位,這時候則右手握拳,左手搭在右手上協助右手用力壓住肚臍的右下方,正好與左側臥位呈相反姿勢。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的道理,每個人的腸腔走形,結腸的長度也是有所差異,因此上面所介紹的體位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有的僅僅需要一種體位就可以順利到達回盲部。

胃腸鏡檢查時,這樣配合醫生,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如果你感到還是有些凌亂,那麼下面的順口溜一定可以幫助你:

腸道準備很重要,幾種體位要記牢。

腹部疼痛有些脹,全身放鬆莫驚慌。

打氣打水找方向,不要喊來不要嚷。

力氣用在雙手上,壓住痛點不能放。

脾曲肝曲升結腸,瞬間來到闌尾旁。

腸鏡檢查別緊張,各種疾病早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