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翻秧,產量遭殃”,2個措施可增產15%

“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做咱咋做。”絕大多數種過地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

關於種紅薯這個話題,很多農民朋友可能已經習慣了給紅薯翻秧。有些人說習慣了,就是這樣操作的;另外一部分人認為,紅薯不翻秧,莖葉徒長,產量不會高。而恰恰是這樣一個操作,既費力又減產,而且翻秧次數越多,減產越重。研究表明,紅薯翻秧兩次的莖葉減產16.3%,塊根減產28.3%;翻秧4-5次的莖葉減產40.8%-50.6%,塊根減產17.5%-28.3%。

“紅薯翻秧,產量遭殃”,2個措施可增產15%

紅薯翻秧後減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點

第一, 敬業損傷或折斷。據農業科研人員試驗,翻秧2-3次的莖蔓損傷率和落葉率分別比不翻秧的高7.4%和22.5%。莖葉是紅薯製造養分的主要器官,紅薯塊根貯藏的澱粉等養料,90%是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的,葉面積減少後會使塊根的生長受到影響。

第二, 打亂了葉片的自然生長姿態。植物的自然生長狀態是最合理的,紅薯也是一樣,它能通過葉柄的轉動使葉片保持在最佳的受光位置。突然的外來作用打亂了這種自然狀態後,紅薯需要經過一兩天才能調整至最佳分佈狀態,這樣的過程直接結果就是耽誤了大量的光合作用時間,使光合效能大大降低,光合作用產物減少,影響薯塊膨大。此外,由於損傷和葉片反轉調整帶來的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

第三, 打破了植株養分的合理分配。由於紅薯葉片的再生能力很強,翻秧時會損傷莖蔓幼嫩的頂梢,促使下部腋芽萌發,從而消耗掉大量養分,使塊根吸收的養分減少。

第四, 使土壤水分大量蒸發。翻秧後行間表土暴露在陽光下,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據觀察,翻秧後地表10釐米土層的含水量為16.3%,不翻秧的為21%。

第五, 切斷了莖蔓上的不定根。很多農戶認為莖蔓上的不定根是消耗能量的,殊不知這些不定根具有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翻秧將徹底切斷不定根,等於損壞了一部分吸收養分和水分的機構。特別是距主根較遠的不定根,能充分吸收主根吸收不到的養分和水分,有時不定根也能形成小薯塊,同時還把部分養分輸送到薯塊中去。也就是說,它吸收的養分遠大於本身消耗的養分。據科研人員試驗,在植株吸收的養分中,葉片吸收的佔27.1%,莖蔓吸收的佔66.7%,還有6.2%的養分被輸送到塊根中。

“紅薯翻秧,產量遭殃”,2個措施可增產15%

那怎麼做才可以使紅薯增產呢?

紅薯不翻秧,當然會徒長,自然也會影響產量的提高。在這裡給大家2點措施,有助於紅薯的產量提升。

① 採用化控。如果想控制紅薯秧的旺長,可以採用縮節胺在紅薯生長的中後期進行噴施,可有效抑制紅薯秧徒長。

② 如果降水較多,紅薯莖蔓上生有較多的不定根時,可用手將莖蔓輕輕提起(以拉斷不定根而不損傷莖蔓為宜),然後放回原位置上即可。

這是一個習慣性問題,卻是常常被忽視的。記住這個問題,產量也會長上去!

“紅薯翻秧,產量遭殃”,2個措施可增產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