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本期深閱讀為大家介紹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歷史的飲器“蝴蝶杯”。

“蝴蝶杯”,古代飲器之一,因杯中“酒滿蝶顯、酒幹蝶隱”的奇特視覺效果而千古流傳,被世人譽為“千金之寶”。

從外觀上看,這種杯子造型古樸,質地素雅光潔,與普通的酒具相比,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將酒在杯中斟滿,只見一蝴蝶從杯底徐徐顯現出來,起落於花叢之間,出神入化。等到杯內酒水飲盡,蝴蝶就消失了,杯底又恢復了最初的平靜。

蝴蝶杯是我國現行的二十一類酒具中唯一一類顯影型酒具,它利用光學透鏡的原理,使得用此酒具的人可以觀賞到杯中的美景,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映射出我國酒具文化的精神,在中華民族酒具文化的歷史中源遠流長。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產生於春秋時期晉國的都城新田(今天的山西侯馬)

蝴蝶杯在我國宋代就有記載,《陶錄》記載:“邑紳劉吏部藏古瓷器,內繪彩碟,貯以水,碟即浮水面,栩栩如生,來觀者眾,遂秘不示。”

當時的蝴蝶杯民間流傳盛廣,古代男女將它作為美好愛情的象徵。因製作工藝奇特,大多為祖傳作坊,蝴蝶杯往往被官吏們當做稀世珍品而收藏。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隨著朝代更替,蝴蝶杯越來越罕見。明代末期,戰亂頻繁,蝴蝶杯的製作工藝也漸漸消失。後來只能從戲劇中史料中聽到它的名字。

“蝴蝶杯傳家寶千金難買,將美酒斟杯內彩蝶飛來”,這是山西古典蒲劇《蝴蝶杯》中的一段唱詞。它說的是太原公子田玉川,與漁家姑娘胡鳳蓮難中相遇一見鍾情,田玉川以傳家之寶蝴蝶杯相訂終身、鋤奸報仇的故事。

這裡所說的“酒滿蝶飛”的蝴蝶杯,就產自春秋晉國都城新田,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的侯馬市。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蝴蝶杯

1979年村民偶然間發現絕跡多年的蝴蝶杯

據資料記載,1979年,有村民在侯馬市郊區崖口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杯子,杯中斟滿水時,看到一隻蝴蝶在杯中翩翩起舞,而當水漸漸減少時,杯中蝴蝶也逐漸跟著消失。

後來,經過文物部門相關專家鑑定,這個杯子正是絕跡多年的蝴蝶杯。之後,這個杯子陳列在侯馬市展覽館,供遊客觀賞。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當時這個蝴蝶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批曾在侯馬插隊的知青重返侯馬,試圖開發蝴蝶杯,可惜沒有成功。

據蝴蝶杯的傳承人周尚明回憶,之後侯馬成立了陶瓷廠專門開發“蝴蝶杯”,但燒製了四五年,只成功了兩千只,成品合格率只達2%左右,後因投入巨大,收益卻連日常開支都無法維持,該技藝的研究只能暫時停止,現在的侯馬陶瓷廠已不復存在。

潛心研究不僅復原了古代傳說中的寶杯,而且創新地研究出“夜光蝴蝶杯”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蝴蝶杯技藝的傳承人 周尚明

周尚明是侯馬人,如今是蝴蝶杯技藝的傳承人。1982年,周尚明從部隊轉業到侯馬工作,業餘時間,他四處收集有關蝴蝶杯的資料。之後,受朋友之邀,他到侯馬陶瓷廠幫忙,蒐集到了更多關於蝴蝶杯的信息,同時對蝴蝶杯充滿了好奇。1997年周尚明下崗後,從事起“蝴蝶杯”的研究工作。

經過艱難的探索和無數次失敗的試驗後,周尚明終於弄清了古人運用天然明石、杯滿蝶顯、酒幹蝶隱的光學原理,在2006年將蝴蝶杯研製成功,並申請了國家專利。2009年,蝴蝶杯被列入了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麼,如此神奇的蝴蝶杯到底是什麼樣的顯影原理,據周尚明介紹:是在杯腳裡的細彈簧上裝一彩蝶,杯子受到微小騷擾,彩蝶就會振動。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杯底中央,嵌裝一類似於凸透鏡功能的東西。杯中無酒,彩蝶在凸透鏡焦點之外。杯中斟酒,酒相當於一凹透鏡。凸透鏡與凹透鏡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複合凸透鏡。彩蝶便落在複合凸透鏡的焦點之內,彩蝶通過複合凸透鏡形成放大虛像圖,人就能清楚地看到放大了的蝴蝶。

對於蝴蝶的品種,周尚明說是從全世界一萬多種的蝴蝶中,挑選最美麗的品種彩繪製作,材料也是特殊材料。不僅如此,周尚明創新地利用現代夜光彩繪技術,不但使古代傳說中的寶杯再現於世,併成為名震中外的又一工藝品“夜光蝴蝶杯”。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侯馬“蝴蝶杯”

因為蝴蝶杯手工製作,無法實現批量生產,所以製作速度很慢。再加上玉製的蝴蝶杯造價比較高,購買者寥寥無幾。即便如此,周尚明選擇堅持手工製作精緻蝴蝶杯的製作路線,絕不流俗。

對於周尚明而言,他有責任、有義務把蝴蝶杯這一民族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周尚明將蝴蝶杯的製作技藝傳給了兒子周磊。周磊在父親的幫助下,經過嘗試,在已有蝴蝶杯的基礎上又做了許多革新,添加了荷花造型杯,還結合現代技術做成了自動斟酒套杯、熒光蝴蝶杯等。

2015年,周尚明研製成功了“自動斟酒九龍蝴蝶杯”,只要杯子放到壺嘴下,酒就會自動流出,斟滿酒杯。

精雕細琢玉化蝶,神奇的蝴蝶杯是如何製作的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蝴蝶杯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首先選料非常講究,需要精心挑選天然的礦玉。料選好後,接下來要經過切割、打磨、精修、拋光、合口、裝配等複雜過程。

這個小小的杯體,要在手中至少翻騰上百次。因為玉材質地涼,在製作過程中,還要經受氣候的影響。只有在天氣好的時候,才能下料製作。在打磨過程中,離不開水,而且手感非常重要,稍微有點偏差,杯子就會碎,這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活兒。

選料

侯馬蝴蝶杯製作工具主要由切割、鑽料、杯體的製作、杯託的製作、裝配五道重要工序完成。

切割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切割

操作的時候需要根據蝴蝶杯大小和造型的需要,哪個部分適合做杯口或杯託,都要進行初步的安排,然後再根據需要,對不同的部分進行切割,將大塊的原料分解開。

製作蝴蝶杯與賭石是一樣的,玉石的質量有優劣之分,玉石成色不好,或者是一旦出現裂紋,整塊石頭就作廢了,然而,即使遇到千載難逢的好玉,在經過一道道精細的工藝後,也不一定可以將一個蝴蝶杯完整地製作出來,也就是說,玉石製作蝴蝶杯的成功率極低,所以才會顯得尤為神秘和珍貴。

鑽料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目測玉料的外觀,按照它的材質、紋理以及能達到的尺寸,開成不同規格的料坯,需要從料性、顏色、形狀等方面綜合考慮,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

將鑽床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利用型號相匹配的鑽料管,對切割好的玉料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玉料中含有裂紋,或者是敲打力度過大,就會造成玉料的破損。這些含有雜質太多,或者有裂紋的玉料,就會被廢棄掉。

有問題的玉料越早發現越好,因為製作蝴蝶杯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消耗非常多的精力,嚴格篩選合格的玉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杯體的製作

杯體的掏柱分為兩部分,杯口的形狀和杯底的形狀。

一、粗磨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選擇一個尺寸合適的切割好的玉料,根據圖紙杯體模樣進行粗磨。

二、細磨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杯體細磨

細磨就是將杯子最後再細緻打磨一遍,細節處理地更精細到位,使作品更加細緻完美。

杯體外表打磨還不算完,還要對杯子內部進行再次修飾。細磨完成後檢查雜質是否去除乾淨,杯壁厚度是否一致,用手感受杯壁是否平滑滋潤。

杯託的製作

接下來取一個新的玉柱,開始杯託的製作。

一、粗磨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杯託粗磨

杯託粗磨

打磨時速度不要過快過猛,那樣容易使杯體偏離,打磨出來的弧度也不夠圓。

二、細磨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杯託細磨

打磨完成的蝴蝶杯紋飾天然,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

蝴蝶杯的打磨也有時間限制,因為玉料質地涼,在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氣候的影響,在北方溫度低時玉料更容易發生崩裂,所以只有在天氣暖和的時候,才能下料製作。

在打磨的過程中,手感非常重要,力度和角度稍微有點偏差,杯子就會碎裂,打磨是一道非常精細的手藝活兒。

裝配

裝配一共由繪畫、鑲蝴蝶、安木樁、固定、合口五個步驟完成。

一、繪畫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在杯託與杯身連接的凹槽中,畫上紅綠相間的花草,婷婷玉立像是在隨風起舞,加強了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效果,也為鑲蝴蝶做好了鋪墊。

二、鑲蝴蝶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這個蝴蝶是由一種特殊的材質製成的,在夜晚可以發出璀璨奪目的亮光。

三、安木樁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蝴蝶與彈簧連接在木樁上,置於杯託底部。

四、固定

固定的時候,將木樁調整到底座最深部,等到微簧和蝴蝶都可以晃動並且保持在正中心的位置就可以了。

五、合口

中國古代罕見的可顯影酒具——蝴蝶杯,絕跡多年,創新中將其復原

這道工序,是蝴蝶杯成型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了。要求上下部沒有縫隙,對接整齊平整。

(每日深閱讀,持續更文,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