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国际胶卷巨头柯达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富士胶片作为日本国内唯一一家电影胶片生产商,于2013年春天前后停产。2016年,国内最后一条电影胶片生产线关闭,曾经盛极一时的胶片电影终成历史。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而在2012年前后开拍的胶片电影《无问西东》《长江图》《刺客聂隐娘》可能会是国内最后的胶片电影。

胶片拍摄的《长江图》更好呈现了寡见鲜闻的长江景象和水墨质感。长江烟波浩渺,江上雾气氤氲,恍如仙境,也给男女主人公前世今生的故事增添些许神秘。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胶片的通透感和颗粒感,还原了《无问西东》浪漫理想主义的诗意和残酷战争年代的真实,符合电影的年代感和复古气质。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刺客聂隐娘》采用胶片拍摄完美符合导演对江湖侠义的想象和对东方含蓄传统文化的表达。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胶片拍摄过程较为繁琐,导演在监视器里只能隐约看清表演和构图。

而且素材成片率低,增加了成本。《长江图》导演杨超说:“胶片的美感会在数字技术中保留下来。

美学反而是在限制中产生的,作者需要找到自己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限制。胶片拍摄时的那种未知和不安,期待和神秘,好像每时每刻在和命运博弈。”

胶片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的同时,无数的老电影都是通过胶片这一形式存在的,胶片承载了几乎整个影史。老电影胶片由于保存时间过长、存档环境欠佳或使用不当等因素,会导致胶片受损。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让老电影的光彩能长久保存,不因岁月而流失,就需要电影修复了。“电影修复”其实和在故宫修文物类似,就是还原被修复者本身的样貌,基本上不存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修旧如旧。

电影修复,有时比拍个电影还费劲。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要修复胶片电影首先从外部清洁胶片,然后是扫描胶片,把上面的图像全部数字化,扫描到电脑里。接着校正胶片的颜色,最难的是修复胶片损伤。

黑线、黑点、划痕,都要通过人工修复去填补和消除。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电影修复是一帧一帧的完成的,一部90分钟左右的影片,约有12万—14万帧画面。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能够修复6000—8000帧,大概是4—5分钟的片段。修复难度大的片子,每人每天只能修复几百帧。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不仅画面如此,声音也需要经过一轮修复,将原片中的声音从拷贝或磁底上通过声音记录仪抓取成数字格式的文件,在通过音频软件修复设备对声音降噪和还原,在修复后和视频合成时,会出现音画分离,或多或少的声画补齐也必须要做。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修复电影的过程是复杂的,它考验着每一位修复师耐心和对胶片、对色彩、对光影、对画面的理解。

胶片一寸一寸地被细心检查、修补、擦拭、过水、用四氯乙烯漂洗,然后转成数字格式,再对画面、颜色、声音等一一调整后投在大荧幕上放映鉴定,发现瑕疵后还要再返工修改……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这个名叫“中影•神思”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马路天使》《血色浪漫》《亮剑》等多部影视剧的图像修复与增强。

利用这个系统,修复一部电影的时间可以缩短四分之三,成本可以减少一半。

最关键的是,很多以前无法修复的电影现在可以修了。但在很多细节上人工修复还是不可替代。

电影修复 | 为我们留住亟待抢救的胶片电影

修复前后两版《牯岭街》小编都看过,私以为一些细节的观看感受是有不同的,不论哪个更好,至少数字与胶片的呈现观感不同。

电影圈里有这么句话:“老电影会不会永远消失,就看修复的速度,能不能赶得上胶片腐烂的速度。”

”不做修复,我们不光是看不到老电影重焕生机,更有可能,会永远看不到那些老电影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