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物價上漲呈現結構性特徵

統計局:物價上漲呈現結構性特徵

統計局:物價上漲呈現結構性特徵

1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2019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證券報記者 車亮 攝)

中證網訊(記者 趙白執南)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4日在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物價上漲繼續呈現結構性上漲的特徵。不管是從CPI整體還是食品內部,都呈現結構性特徵。

就CPI整體而言,主要是食品價格帶動的,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5.5%,帶動CPI上漲3.05個百分點,對CPI貢獻率達到了80%。在食品價格漲幅比較高的情況下,非食品價格繼續保持比較平穩的上漲態勢,非食品價格當月上漲0.9%,對整體貢獻大概在0.7個百分點左右。

在食品內部同樣呈現了結構性特徵。在食品中,上漲最快的是豬肉,豬肉價格10月份上漲了101.3%,對CPI整體帶動接近64%,貢獻率達到了近三分之二,所以說豬肉價格是很主要的帶動因素。但是其他食品的價格,包括糧油價格是比較穩定的,前期漲幅比較大的鮮果鮮菜,因為入秋之後,整體氣候比較好,供應相對充足,所以進入10月之後同比價格都是在下降的。其中,鮮菜價格下降了10%以上,鮮果價格從上月上漲7.7%轉為下降0.3%。鮮果鮮菜價格的下降,對整個CPI的影響是下拉了近0.3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從整體上來看,10月份的核心CPI只有1.5%,與上個月是持平的。從1-10月份看,核心CPI是1.7%,與前三季度也是持平的。而且1-10月份CPI同比上漲2.6%,仍然控制在年初預期目標之內。所以,整體CPI還是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劉愛華介紹,從豬肉目前的狀況來看,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恢復生豬生產工作,最近採取了多種措施保供穩價,採取多種方式增加豬肉供應,及時啟動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的機制,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生活補貼,保證困難群眾生活不受影響。隨著恢復生豬生產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落實落地,生豬產能會逐步恢復,豬肉價格將會逐步企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