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個關於茶的知識一定要看看,以防上當受騙

這9個關於茶的知識一定要看看,以防上當受騙

關於茶,總是有諸多說法,眾說紛紜。面對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們心裡不得不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是真的嗎?今天把這些真相整理了出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的。

1.濃茶可以醒酒,真的?——假的

酒後喝濃茶可醒酒?這種誤解不知道危害了多少人。濃茶是一種有代價的解酒方式。

事實上,人們在飲酒之後,酒中乙醇經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先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然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經腎排出體外。

而酒後飲濃茶,茶中的咖啡鹼等可迅速發揮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使腎臟受損。

2.剩茶過夜可以養壺,真的?——假的

有的人為了加快養壺的速度,把剩下的茶水、茶渣留在紫砂壺裡過夜。

殊不知這樣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氣溫過高,隔夜茶可能變餿壞掉,餿味會滲進壺體,不但不能幫助養壺,更是對紫砂壺的一種破壞。

用這樣方式養出的壺,不僅會有異味,泡茶還會對身體有害。

這9個關於茶的知識一定要看看,以防上當受騙

3.拼配的茶品質不好,真的?——假的

拼配概念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等級的拼配、產地的拼配、茶種的拼配、季節的拼配、年份的拼配、不同工藝的拼配。

茶葉拼配是為了保持茶葉品質的穩定,提高口感的層次和飽滿度。茶百科人一直在講說純料的概念也是相對的,拼配茶不一定比純料的差。

拼配是一種技術,而市面上的一些古樹茶拼臺地茶、正山茶拼外山茶,根本算不上拼配,只能說是摻假!

4.茶沫很髒,是真的?——假的

衝第一泡茶的時候,表面常會浮起一層“泡沫”,有人覺得很髒,誤以為是灰塵、農殘等。其實,泡茶時產生的泡沫主要是茶葉中的茶皂素形成的。

一般情況下,緩慢注水沖泡,所產生的茶沫會少點,懸壺高衝,茶沫會多一些。在古代這白沫被視為一種精華,杜育詩云:“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5.茶奶同喝骨質疏鬆,真的?——假的

有說法是茶葉中的鞣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長久造成骨質疏鬆。

其實,茶多酚與鞣酸雖同屬於鞣質,但並非同一物質。與蔬菜相比,茶並不是鞣質的主要來源,一泡茶中所含鞣酸是4-6毫克,半杯牛奶中含有120毫克左右的鈣,相溶鈣的損失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造成骨質疏鬆。

這9個關於茶的知識一定要看看,以防上當受騙

6.茶包裡裝的劣質茶,真的?——假的

傳統的茶包裝著茶碎末或茶粉,無法用肉眼判斷其原料品質優劣,導致很多人認為茶包就等於劣質茶。

其實,茶包不過就是一個包裝方式,在西方已經盛行的三角包,本身採用的茶葉可能非常好。

當然,還有一些袋泡茶本身的出發點是讓辦公族能迅速而便捷的喝到高品質的茶,其中的技術含量不可忽視。

7.老鐵要定期復焙,真的?——假的

老鐵即陳年鐵觀音。一些茶友認為,儲存陳年鐵觀音,一定要定期高火復焙。

殊不知陳茶若多次焙火,茶中的部分有效成分會在高溫下消散,越焙越空,香氣和滋味都減弱,品飲起來茶感水薄,空洞,也就不是老鐵的真味了。

陳年茶如果保存得當,是不需要多次復焙的。

這9個關於茶的知識一定要看看,以防上當受騙

8.有茶毫才夠嫩,真的?——不一定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葉芽尖上面細小的絨毛,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等物質。

一般來說,鮮葉越嫩,茶毫就越多,茶毫多少在很多情況下作為茶葉嫩度的重要指標。

但並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論,如龍井,在加工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輝鍋,磨掉茶葉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光滑平整的表面,所以龍井的嫩度並不能看茶葉茶毫的多少來決定。

9.中國是茶的故鄉,真的?——真的,千真萬確


有輿論認為印度是茶葉的故鄉。其實,中國才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19世紀末,英國人威爾遜在《中國西部遊記》中寫道,“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間,曾經看到普遍高10尺左右的野生茶樹叢”。

這是首次在我國發現野生茶樹的報道。而印度等地茶葉生產的歷史還不到二百年。

因此,茶樹的原產地,毫無疑問,應該是中國。

看完這9條關於茶的知識,有沒有受益匪淺啊,覺得有用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點贊轉發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