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平|註冊制下的股權投資

李格平|註冊制下的股權投資

李格平--中信建投總裁

中信建投證券總裁李格平結合自己在資本市場領域的工作經歷,對於股票發行的註冊制,圍繞著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歷程、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回顧、註冊制在中國實施的困難進行了分享。

“從1991年到現在,我們的股票發行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從1991年到2001年是審批制,2001年到現在是核准制,2019年開始試行註冊制。審批制和核準制有什麼區別?我在證券公司工作,也在證監會工作過,也沒有搞懂,後來偶然的機會一位領導跟我講,具體上沒有太大區別,把‘發行審批’制組合一下就是審批制和核準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李格平坦言。

他指出,股票發行,無論是審批制還是核准制,發行審核四個字重新的排列組合就是審批制和核準制,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在一方面存在巨大的上市需求,一方面投資者的市場承受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什麼方式才能有效的分配發行資源?

2012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新股詢價申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後,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向發行部和發審委提問“IPO不審行不行?”“現任的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他曾經提了一個問題,IPO不審行不行?應該說這是我們正式思考註冊制的開始。”李格平提到。

從2012年提出到2019年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正式落地,其間也經歷了種種努力。就註冊制在中國的實施為什麼比較困難,李格平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六個難點:

第一是投資者的構成。科創板有400多萬投資者,其中86%是個人投資者,14%是機構投資者,中國資本市場總體情況與之類似。李格平表示,在散戶為主的投資市場中,市場投機炒作的氛圍非常嚴重,這種情況下羊群效應顯著,市場很難給股票價格一個相對合理的估值,因此股價容易受情緒以及各方面波動的影響。李格平舉例,科創板的開盤漲幅達100%、200%,買入的基本上都是個人投資者,鮮有機構投資者買入。

第二是法律制度。他表示,我國的法律制度偏定量,在實踐中比較好操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被規避。

第三是信息披露的監管。他以美國監管為例,美國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外,有龐大從業人員、充足的經費保障來做證券市場的治理監管工作,另外美國重金鼓勵舉報。而中國監管從業人員偏少,另外證監會雖有鼓勵舉報的制度,但給出的獎勵和舉報人可能要承擔的其他壓力不太匹配。

第四是退市的機制。現在退市的價值、規則、程序和執行差別非常大。註冊制是披露信息上市,有投資人願意買就發行,發行之後投資人不願意買,交易量下降,或者股票價格跌到很低,最後股票退市。但是我國的上市資源稀缺,地方政府不願意看到企業退市,所以國內退市率非常低。有統計顯示,美國退市率大約19%,我國大約0.37%。

第五是投資者的保護。現行法律對於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很小。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中國人財富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法律規定罰金的數值沒有辦法隨時變動。根據當前法律,即使中國證監會對違法行為頂格處罰也僅有幾十萬元,這使得違法所獲得的收益特別高,但失去的很少,很多人鋌而走險。

第六是中國沒有集體訴訟制。股權投資人都想通過企業上市進行投資的退出,但中國證監會在編的審核人員非常有限。審核人員無法審核所有企業的材料。反觀美國,美國的集體訴訟制度很簡單,律師都成為了“審核員”,任何一個律師發現了問題就可以徵集其他人提起訴訟,在勝訴獲得收益之後,律師從中間獲得很大的收益,集體訴訟制度是美國證券市場運行一個很重要的制度保障。

“新股發行註冊制本質上就是資本市場上的市場化改革。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有效配置的場合,這樣一個機制是用行政的方式來配置,還是真正用市場的方式配置,這是註冊制的關鍵。”李格平表示。

李格平總結道,我國的股票發行一定要落實到註冊制,才是真正使資本市場還原市場化運行必備的手段。科創板已經成功試行,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也已經宣佈啟動,相關制度的完善、法律基礎的完善,也為股票發行註冊制的實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可進入公眾號“微財網”的“微課堂”和公眾號推文觀看現場演講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