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裝備:闊步邁向智能製造

東風裝備公司發力智能製造,打造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開發能力、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加工能力、國內一流的焊裝生產線製造能力。

“電腦屏幕上,是即將投產的東風日產武漢新工廠的生產線安裝調試現場,提前在電腦中就可以實現調試前的現場預演,直接進行評估和檢驗,可節省現場調試時間30%以上。”

11月6日,在東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焊裝作業部,記者看到了汽車製造行業目前最尖端的技術之一——虛擬調試技術的最新應用。

歷經半個世紀的自主發展,依靠強大的技術能力,東風裝備走在中國製造技術的前沿。隨著“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推進,東風裝備正闊步邁向智能製造。

整車焊裝線實現8個車型混流生產,技術水平國內一流

東風設備焊裝作業部機器人組組長丁鶴介紹,虛擬調試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東風日產先進工程中心地板總拼、東風雷諾BM30成型焊接工位、東風本田三廠地板線等項目中。

目前,東風設備整車焊裝線可實現8個車型混流生產,生產節拍站上每小時75輛臺階,達國內一流水平。東風設備還掌握了機器人滾邊島設計製造調試、數控化柔性夾具開發、機器人示教應用等關鍵核心技術。

東風智星star2.0,是東風設備最新升級研發的生產線智能管理系統,屬國內首創。該系統可實時自動採集設備數據、生產過程數據和質量數據,實時分析被加工零件信息和生產線OEE,實時統計刀具、動能消耗以及設備維修保養和易耗件更換情況,為設備健康管理、產能提升或優化提供數據分析。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重慶長安缸體缸蓋生產線、東風本田零部件公司軸承座生產線等。

通過推廣應用柔性、高效、智能、複合的製造裝備,東風設備有力提升了汽車製造行業的加工效率和加工品質,帶動汽車行業向智能製造方向轉型升級。

為用戶提供集成開發及整體交鑰匙解決方案,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在工業品行業,東風設備也通過智能技術的運用,在傑克縫紉機項目上取得驕人成績。傑克縫紉機二期平縫、包縫項目由36臺DH400系列高速加工中心、9臺專機及桁架物流系統組成,該生產線使操作工由原來的200人縮減至幾個人,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自2015年東風設備交付傑克縫紉機首條智能加工線,項目當年被評為浙江省‘機器換人十大示範工程’之一後,我們就一直作為戰略客戶,為傑克完成了四期生產線,訂單總金額近4億元。”東風設備機床技術開發部部長蘭兵說。

今年8月19日,東風設備收到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選通知書,中選玉柴缸體高精度高柔性加工生產線。該項目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六商用車發動機缸體缸蓋高精度高柔性加工生產線示範工程》課題,生產線將實現缸體、缸蓋年產能3萬臺,將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度融合,並在國內工業領域實現示範應用。

憑藉良好的技術能力,東風設備不斷為用戶提供集成開發及整體交鑰匙解決方案,為汽車動力總成、汽車零部件及一般工業品等行業提供專用機床及自動線、柔性加工設備及柔性加工線、智能化物流設備及物流方案,技術水平引領國內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可與國際頂尖品牌同臺競技。目前,東風設備位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30強第6名。

今年,東風設備先後承接瀋陽華晨《轎車用汽油發動機缸體、缸蓋柔性生產線示範工程》、重慶長安《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高精度高柔性加工生產線示範工程》等各類國家重大專項,進一步提升了進口替代能力,鞏固了東風設備在動力總成領域“國內領軍、國際領先”的行業地位,推動了我國機床行業向中高檔市場轉型升級。

模具業務研發、製造能力及規模居國內行業前列

焊裝、機床、模具,是東風裝備三大核心業務。目前,東風裝備機床、焊裝業務不斷通過智能製造向新的技術領域邁進,模具業務也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整車模具、檢具、自動化工裝的集成開發。

東風模具衝壓技術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為東風啟辰新車型製造的發動機機罩模具,就積累了該公司近4年來多款車型鋁板車身外覆蓋件模具的開發經驗。

“順應汽車輕量化要求,積極擴展輕量化產品門類,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努力。”該項目經理李任路雄說。

東風裝備模具業務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研發、製造能力及規模居國內行業前列。近年來,研究開發了交互式自動模具設計、廢料滑落模擬、鑲塊多件一體化加工、雙金屬鑄造、激光淬火技術、機床快速仿真技術、自動化無人化加工等核心設計製造技術。每年新增1-2項專利,7-8項專有技術及著作權。以高端薄鋼板外覆蓋件模具為主導產品,已經開發完成30餘款車型的側圍和翼子板,並形成每年開發7-8款側圍的能力。

當前,東風裝備模具業務已經具備開發日產原始車整車車型模具的能力,為英菲尼迪等C級轎車設計製造的模具達國際先進水平,並順應發展趨勢,逐漸向輕量化車身模具方向轉型升級。

技術創新無止境,東風裝備正以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開發能力、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加工能力、國內一流的焊裝生產線製造能力,為東風整車單元、國內外客戶提供整車及動力總成生產線和技術升級服務,為行業進步貢獻“東風裝備力量”。

(熊秋琳 劉子燁 王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