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孩子一週只上一到兩節課,一次課只有50分鐘,大部分時間是和家長一起練習的,因此家長在這方面做的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

但家長的作用只是幫助孩子學習而不是代替孩子學習,所以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01

樹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音準、手型、節奏問題老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輔導孩子,但是如果學習習慣不好的話,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家長輔導孩子的核心問題就是學習方法、習慣的問題;

孩子上課時,家長可以適當做筆記,把老師說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在練琴時家長陪孩子練琴時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錯誤,不過不能讓孩子太依賴家長,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02

培養和保持孩子學習積極性

孩子對音樂有著本能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不是穩定的,而且容易轉移。家長應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維持學琴的興趣。

學習鋼琴對孩子來說是複雜的過程,因為音樂是門複雜的藝術,除節拍、五線譜這些看得見的知識,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知識,比如樂曲風格、表現手法,除知識方面的問題,還有技能方面的問題。

所以孩子要彈好琴,他不僅要看懂譜子,還要通過手指表現出來,這點對於多數的孩子來講是最難做到的,這些都需要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

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因此孩子在練琴過程中產生牴觸心理、厭煩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家長在這個時候若不能維持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在情緒上走入另一個極端,由喜歡到厭煩,產生了強烈的牴觸情緒,甚至砸琴、傷手去避免練琴,因此家長的態度、家長的輔導方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家長不但要在練習鋼琴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講些音樂故事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玩些音樂遊戲,帶孩子觀摩文藝演出,聽音樂會,聽音樂磁帶,擴大孩子的音樂視野,培養孩子的樂感,使孩子建立健康、穩定的興趣。當興趣保持長久又能深化時,興趣就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03

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學琴的能動性

把學琴當成孩子的事兒,而不是家長自己的事情。讓孩子享受練習帶來的快樂,這樣的學琴是積極的、正面的。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代替孩子去選擇該學什麼、怎麼學,因為後者是消極的、被動的學習態度。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參與指導,應讓孩子自己完成。

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04



用耐心、愛心來輔導

現在有句俗語:不練琴時“母慈子孝”,一到練琴“雞飛狗跳”面對現實情況,控制不了情緒是很正常。但是得有意識的勁量控制情緒,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

同時家長要隨時隨地的提醒自己,不要用教師的語氣來輔導孩子,不要把自己擺在教師的位置上,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

05

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孩子在練習過程中,他一定會犯錯,就像孩子學騎自行車,不能要求孩子一開始就騎的很好,你必須要允許他摔跟頭,如一點錯誤都不讓他犯,他會變得非常焦慮和緊張。但是得把握好度,不能聽之任之。

這種焦慮、緊張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告訴孩子,發現錯誤後能及時改錯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

少玩一點手機,多陪孩子練練琴讀讀書吧

06

不過分苛求孩子

家長無法不被那些出類拔萃的孩子們在鋼琴上取得的成就所吸引,這就潛在地形成了要求自己孩子的標準。

家長不適當的期望會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產生不良影響。因為學琴的目的不只是取得良好的成績,還在於豐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