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被父亲教出了心理阴影,以后我不会这样对孩子”

一个网友在历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严厉管教的种种经历之后这样说:“我30岁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每次回家,一听到爸爸走近我的脚步声依然会觉得紧张,我觉得我可能有点心理阴影了。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有这么糟糕的经历!”

相信,有不少人在童年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的“暴行”,有些脆弱的人,迄今为止都可能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事实上,当孩子被家长“虐骂、虐打”之后,在听到父母脚步声就会特别敏感,经常会察言观色,谨慎面对父母,完全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对于这些孩子,难免会让人觉得心疼。

“我30岁,被父亲教出了心理阴影,以后我不会这样对孩子”

反观社会,很多孩子各种对抗父母的行为,完全是被父母的态度“训练”出来的。在教育问题上,有人觉得只有严厉管教,孩子才能成材,有人认为太过严厉的管教只会让孩子内心扭曲。那么,教育孩子,到底该不该严格一点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跟孩子最亲密的人,而安全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永远是爱自己的、不会抛弃自己的。

但如果你是一位严苛的父母,对待孩子总是批评和指责,一定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们或是变得很擅长撒谎;或是变得两面三刀;有的还有会严重的焦虑、恐惧,甚至强烈的应激反应、肢体冲突等;更有甚者,会变得抗拒人际关系的交往。

“我30岁,被父亲教出了心理阴影,以后我不会这样对孩子”

因为,父母的脸色是孩子天空的颜色,是孩子一生幸福和快乐的底色。

作为家长,我们严厉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

不是只有无休止地严厉才能使孩子成器,我们要掌握的是其中的度——爱与规矩的恰当融合。

卡森麦卡说过:一颗受伤害的儿童的心,一辈子都会萎缩成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但千万别因为自己严苛的教养方式,造成他们心理和行为上或多或少的扭曲。

“我30岁,被父亲教出了心理阴影,以后我不会这样对孩子”

据《全国未成年罪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

其中,排名前三的原因是: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理解我;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

从这些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

而父母则如同古代帝王般,经常拿出“专制独裁”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总是凌驾于孩子之上,这是一种自我为中心对孩子的“爱”,并在教育行为上表现为“严管”,难以使孩子产生情感共鸣,难免成为“恨”的根源。

“我30岁,被父亲教出了心理阴影,以后我不会这样对孩子”

恩诺教育认为:孩童时被过度严管和限制的孩子,在长大成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他们会用加激烈的方式来反抗自己的父母。因为,建议家长教育孩子可严格,但是不能严苛。家长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并由此掌握管教孩子的节奏和步骤;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在遇到问题时,共同商议讨论解决办法;当必须由父母来做出决断时,要坚定而和善,给与孩子应有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