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元朝大臣史弼的《景行錄》中就說到,“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古語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禍是福,只在我們的一念之差。
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寵臣江彬嫉恨他的才能,他儀仗寵信,在皇帝面前進讒言。但是王陽明做風正派,就連昏庸的武宗都相信他是個好人,江彬自討沒趣。

品行端正的人,就算是處於逆境,遇到小人,也會獲得信任,逢凶化吉。

修身,其實是在為自己積福!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不自重、不自畏的人,命最苦

老話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

自重,就是一種自知之明。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價值,不卑不亢。正視自我。

王陽明說: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王陽明認為,尋得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無論我們是忙碌還是清閒,自我省察都是很重要的。

只有認清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才不會得意忘形,貽笑大方。

得意忘形,不之天高地厚的人只能一時神氣,真的碰到困難時,只會因為過度的自負輸的很慘。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就怨不得要獨自吞下失敗的苦果。

春秋戰國時期,除了有我們熟知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還有一個小小的國家,被稱作息國。

息國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也曾擁有過一定的軍事實力。息國國君卻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敢向更加強大的鄭國宣戰。

大臣們紛紛勸說國君,指明瞭息國的國力和兵力都不如鄭國,奈何息國國君根本聽不進去。貿然發動進攻,最終當然是鎩羽而歸。

越是能力欠缺的人,越是喜歡用高估自己來尋找一點可憐的自尊。

而層次越高、學識越豐富的人,越有自知之明。

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自畏,就是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敬畏之心。

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常懷敬畏之心,說話有分寸,做事有底線,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不知自畏之人,為人處世沒有原則和底線,做事不知輕重,容易招災惹禍。

長此以往,原本屬於我們的福氣和親人,都會離我們遠去。

我們的每一次不負責任,最終折損的都是自己身上的福報。

不自畏,難立足。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王陽明曾說:“君子之所謂敬畏者,非有所恐懼憂患之謂也,乃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之謂耳”。

而自畏的最高境界不是恐懼,而是慎獨。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臨終之時告誡兒子的第一句話便是:“慎獨則心安。”

做事必須讓自己問心無愧,他人的口舌才是其次的。

沒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容易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迷路,更容易行差踏錯,誤入歧途。

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就連慈悲的佛祖都有一個惡毒的影子。

不自量力,不知敬畏的人,更容易被自己的狂妄和邪念吞噬,毀掉自己身上的福氣。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不自滿、不自是的人,最有福

心學大家王陽明認為,自滿又自以為是的人,人緣都好不到哪裡去,甚至連最親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都會疏離。

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正所謂謙虛納百福,謙虛的人,總是更能吸引福氣。

虛心的人,心胸開闊,待人和藹,不僅自己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也知道尊重別人,這樣的人自然人脈寬廣,總能遇到貴人。

相傳“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曾在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個身穿布衣,其貌不揚的老人。

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掉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幫我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不解,但是對方是個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毫不猶豫的就去幫忙。沒想到老者剛拿到鞋,順手又把鞋扔了下去,一連三次,煩不勝煩。

張良沒有生氣,也沒有不耐煩,他恭敬地幫老者穿鞋,毫無怨言。

老者笑著點點頭說,“孺子可教,五天後,天亮之時,你到這兒來等我。”

五天後的天亮之時,張良來到了約定地點,發現老者早就在此等候,老者生氣地叱責:“與人相約,怎麼能遲到呢,五天之後你再來,必須早點到!”

這一次,張良天還沒亮就起來,但是依舊遲到了。

第三次,張良乾脆半夜就出發,正好碰上了老者,老者對張良的謙遜很是欣賞,便送給張良一本兵書《太公兵法》。

正是這本書讓張良頓悟了謀略的奧秘,日後輔佐劉邦,開創了漢室江山。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太自以為是的人,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浮世如潮人如水,這個世界上從不缺有本事的人。

一個有天賦,有才能的人,如果只知到高傲自大而不知學習,最終他還是也會江郎才盡,一無所成。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自以為是的人容易止步不前,因為他們早已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反而是謙虛的人容易取得進步,突破自我。
這就是謙虛的力量。

謙虛的人,就算是才華橫溢也不會自負炫耀,反而更加謹慎和氣,默默地積累著自己的能力。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保持著開放平和的心態,身處順境而不驕傲,身處逆境而不絕望。

這樣的人,福澤是很深的。

王陽明:世間兩種人最苦,兩種人最有福

活得通透的人,就像一朵曇花。他們會在無聲處努力的綻放,卻不會用高傲和炫耀打擾別人。

謙虛對待人,用親和的,欣賞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的建議,這樣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得到喜愛,福氣和運氣自然就會來到他們身邊。

注:來源網絡,僅作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