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作者|墨書

在弘治六年的時候,王陽明第一次參加考試,不幸落榜,在弘治九年,他第二次參加考試,不幸又落榜,這個時候身邊的一些人都跑來安慰王陽明,也為王陽明感到沮喪,但是王陽明這個時候就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世俗之人總以落榜為恥辱,但是我以落榜之後不動心為恥辱,很多人一聽,不得不佩服王陽明的涵養以及境界。

而“不動心”也是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內涵,通俗來說是一種內心的強大,而在修心的境界則是內心不因外事而動,一個人即便外在遭遇了負面情緒,也能夠化解這一些情緒,不讓情緒入自己的心。

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王陽明曾經說這樣一句話: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這也是對於世俗之人的一句警醒,讓我們的心與外界的事物相分離,避免讓自己趨向於“物質化”,讓自己的心靈能夠獨立存在,並且得到一種提升。

所以,正因為王陽明秉持這一種思想,才能夠做到“以不得第動心為恥”,無論有沒有考上都沒有動心,一旦動心就是人生的一種恥辱,科舉的失敗並不算失敗,如果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外事入自己的心,這才算是一種失敗。

王陽明的這一種心學思想,不光是對於他本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任何人來說,在修心的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經歷。

比如道家中說的“福禍相依”這樣一個案例,就是通過辯證法的思想,講述了這樣一個智慧,而目的也是為了讓我們在遇到高興的事情,不要太過於喜出望外,以免樂極生悲;而遇到壞的事情,也不要過於沮喪,以免讓情緒對我們產生更壞的影響。

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萬事不動心,外界即便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也不以為恥,這是對於我們世俗之人修心和處事的一種指導,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糟糕都是因負面情緒而起的,而負面情緒並不是事情本身的主導,而是因為我們抱著偏見,對於事情產生了錯誤的看法。

國外有一個心理學家曾經提過這樣一個概念:把事實與看法分開,就能非常有效的解決問題,而王陽明的心學也正是如此,他在修養自己內心的同時,解決的是外在事情對於自己產生的影響。

內心強大的人活得最幸福,因為他們能夠做到讓內心和外物分離開。

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別人的指責和謾罵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從容的面對,理智的化解,但是絕對不是暴跳如雷或者大打出手。

而人生不如意是十九八九,身處這個世界,永遠避免不了和別人產生矛盾,更避免不了生活向我們降臨苦難,而凡事不動心的魅力,正是在這裡體現。

學著做一個強大的人,必須將自己的情緒和外在的事情分離開,在適當的情況下摻入自己的情緒,而在特殊情況下,則讓自己的情緒與外界事物所剝離,即便是人生“不得第”的時候,也不會以此為恥辱,更不會動心,這就是智慧。

王陽明:萬事不入心,體會內心強大的智慧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注我,我們接著聊王陽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