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釣友們,我們釣魚的時候總會碰到魚兒吃鉤後脫鉤的現象,這時候釣友就在想脫鉤的魚兒會不會吃鉤呢?其實魚兒脫鉤跑魚後吃鉤不吃鉤有很多原因。

魚兒脫鉤後吃不吃鉤的原因,有幾個方面,食物的多少、魚兒的大小、魚鉤的大小、這幾個原因,這裡是老貓的意見,大家各抒己見,咱們來分析分析,相互驗證。

一、食物的多少,對於魚兒脫鉤後還會不會吃鉤很重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什麼時候,食物最重要,這句話對於魚兒來說,也是很正確。在水內食物充足不充足直接關係到魚兒吃口好不好,食物充足的地方,一般魚口不好,肥水水域魚口一般都很差。瘦水水域魚口一般比較好。水域內食物稀少,魚兒的食物比較少,魚兒不吃沒辦法。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比如:黑坑,大家釣黑坑都知道,魚兒在開口的時候魚口很不錯,收穫很好。但是往往很多是被釣了放,放了釣。當天開竿的時候還不錯,如果是回鍋魚,如果偷驢那麼魚口就很輕,有時候甚至看不清吃口。但還是能釣上來,有的魚嘴上全是傷,有的魚嘴都腫了!那麼為什麼魚兒脫鉤後還會吃鉤呢?

這要從它們的生存環境說起,黑坑內沒有水草、蜉蝣生物也很少,可以說除了餌料外沒有其他食物。“魚是鐵餌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總不能餓著肚子啊。沒東西吃只能吃餌料,這也是“飢不擇食”的一種表現,冒著生命危險去吃餌。這也和我們人們是一樣的,在古代鬧饑荒,沒有食物吃,很多人會去吃“觀音土”,明知道吃了會死人,但是沒辦法。因為飢餓不吃東西怎麼行?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比如:野釣,為什麼野釣有些魚兒魚嘴都被魚鉤掛掉了還會吃餌呢?野外釣位經常碰到魚嘴上有傷,有的魚兒嘴都沒了,特別是鯽魚,鯽魚嘴唇很薄,提竿稍微用力,就把魚嘴拉破了。這種情況魚兒為什麼還會去吃餌呢?自然水域魚兒食物比較多,蜉蝣生物更多,相對於黑坑來說魚兒找到食物的機會更多,那麼為什麼它“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要從魚兒的食物說起,野外食物很多,各種水草、水蚯蚓、紅蟲、蜉蝣生物都在水體內生存。魚兒對於各種水草等素食吃起來沒有難度,但是對於水蚯蚓、紅蟲、蜉蝣生物捕食起來就很有難度,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我們再河邊會發現,很多水蚯蚓露出頭,但是人們接近的時候它們立馬縮回水內。各種水生動物。都有自己應對危險的方式,魚兒想要吃到它們不花費一點力氣是不行的。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釣友們的餌料都是在魚鉤上,不管是蚯蚓還是紅蟲還是其他動物性餌料,魚兒捕食起來沒有難度,它們自然也就非常喜歡,受不了餌料的誘惑,受不了餌料的美味,自然也會大口吃餌。釣友們用的餌料也是很美味的,香的、腥的、甜的、應有盡有,魚兒雖說很精明,但是餌料的誘惑力太大了,真正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食物的美味也是誘惑魚兒吃鉤的主要原因。

魚兒脫鉤後吃不吃鉤很大程度上是食物的多少和食物的美味程度,食物比較多它容易找到食物,就有可能長時間不吃鉤,食物比較稀少,吃不到東西,有可能短時間內還會吃鉤。

二、魚兒的大小,大魚小魚的精明程度是不一樣的

魚兒的大小對於魚兒的精明程度有很大影響,大魚肯定比較精明,它們能長這大,不是幾年能夠長大的。幾年內不知道經歷了多少風吹雨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陷阱,肯定比較聰明,脫鉤後長時間不吃鉤也正常。小魚就像沒有社會經驗的小孩子,脫鉤後有可能還會吃鉤。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比如:在老貓老家,有個不大的池塘,大概2畝多,水比較深,很多年沒有抽水抓魚。都知道里面有幾條大魚,每當夜深人靜,或者天氣比較悶熱。這幾條大魚在水面翻花水花很大,有時候跳出水面。老貓也經常大鉤大線蹲守,但是從來沒吃過鉤!有一年春節池塘附近幾家人,用抽水機把水排幹,竟然抓出來3條大鯉魚,兩條大的一條小的,大的30斤左右,小的也有20多斤,不知道它們生長了多久才長這麼大。打窩釣魚

水底很多氣泡,鍋蓋大小的細密氣泡,但是從來不吃鉤,很精明,估計不知道被釣過多少次變的很精明,後來就不吃鉤了。

比如:小魚在天氣合適的時候吃餌就非常好釣,這和它們的生存方式有關,小魚是為了生存需要,為了躲避其他大型食肉魚類,從而成群結隊去覓食。打好窩子後魚群只要進窩,它們就會搶食,如果鯽魚群密度很大,它們甚至半水就開始接口。小魚長大以後就很難大群活動,特別是夏季魚兒長大後三五成群已經不少了,有的甚至單獨行動。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大魚很精明,生存經驗很豐富,能夠識別危險,也能夠躲避危險。想要釣獲它們一半是運氣一半是實力,如果大魚被釣獲多次都能逃脫,那麼它們在此吃餌的時候更加精明,更不容易釣獲。小魚在野外生存經驗不足,大群活動,為了覓食競爭也非常厲害,不吃餌不搶食是會被淘汰的。這麼多魚去搶食,再加上餌料的美味,它們也不會去想太多。

三、魚鉤的大小,魚鉤的大小對魚兒的傷害相差很大

魚鉤的大小對於魚兒吃鉤後的傷害程度不一樣,魚鉤大對於魚兒傷害很大,掛破魚嘴,掛掉魚嘴上的肉很常見,特別是帶倒刺的魚鉤,對於魚兒傷害更大。魚鉤比較小或者無倒刺魚鉤,對於魚兒傷害很小,這也是很多黑坑為了魚兒減少死亡率甚至不讓用帶倒刺的魚鉤也是這個道理。

比如:帶倒刺的魚鉤,帶倒刺的魚鉤,鉤條比較粗,專門為大魚設計,中魚後魚兒不容易逃脫。即使魚兒逃脫後也不容易吐出魚鉤,或者說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吐出魚鉤。碰到這種情況

魚兒逃脫後吃鉤的幾率會大大延長,甚至需要很長時間也不在吃鉤。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老貓曾釣一條鯉魚,殺魚的時候才發現,魚嘴裡有一個伊勢尼魚鉤,魚鉤已經鏽跡斑斑,不知道在魚嘴裡多長時間。都快鏽爛了,感覺即使不被釣上來,時間久了也就自然脫落了。其實魚和人也一樣,不管曾經受到多大傷害,不管傷害的人是誰,同樣的錯誤還是會犯,只是看時間的長短。

比如:無倒刺的魚鉤,無倒刺魚鉤,鉤條細,魚鉤小對於魚兒傷害更小,有可能魚兒脫鉤後過一會就會吃鉤。特別是釣小魚的時候,小魚生存經驗差,沒有大魚那麼狡猾,脫鉤後可能沒有幾天又會去吃鉤。

有次和朋友一起去釣魚,釣點比較偏僻,平時基本沒有人釣魚,在這個地方釣魚圖個清淨。魚兒個體比較大,線組1.5+1魚鉤5號袖鉤,主釣大鯽魚。由於魚口比較好,用的魚竿比較硬,提竿的時候掛上來幾個魚嘴。當時並沒有在意,過了2天又去釣魚,有一條鯽魚嘴唇少了一塊,還沒有長好,由於掙扎傷口都裂開了。當時就很納悶,這才2天怎麼又來吃鉤了,最後這條魚命大,放生了。

有倒刺魚鉤脫鉤後,魚兒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不吃鉤,雖然魚兒逃跑,但是對魚兒傷害很大。無倒刺魚鉤對於魚兒傷害比較小,有可能脫鉤後短時間還會吃鉤。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其實它比你想得更聰明

說到最後:魚兒脫鉤後吃餌不吃餌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水域內食物豐富不豐富,水域內食物較多,魚兒獲取食物的方式也就比較多,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吃到食物,食物豐富魚兒吃鉤的幾率就比較小。如果水域內食物比較稀少,魚兒為了吃食物需要大量的時間,它們碰到美味的食物後一般不會放過,魚兒吃鉤的幾率就比較大。

其次魚兒的大小,大魚很精明,生存技能很多,有時候不管是用什麼味型的餌料,真不能誘惑它們,特別在食物豐富的水域,大魚不吃鉤很正常。魚兒比較小就是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再去吃餌很正常,再說了小魚相對於大魚來說。它們競爭關係更大,大群活動不去搶食真是很難吃到食物,有時候也可能是無意中又吃鉤。

最後魚鉤的大小,魚鉤比較大鉤條比較粗,對於魚兒的傷害也就比較大,如果碰到大魚吃鉤,脫鉤後一般最近一段時間內吃餌的幾率比較小。如果是無倒刺魚鉤,對魚兒傷害比較小,魚兒短時間內吃餌的幾率很大。用無倒刺魚鉤釣小魚,小魚生存經驗比較小,脫鉤後用不了多久魚兒還是會來吃鉤。

這是老貓對於魚兒脫鉤後還吃鉤不吃鉤的理解,不知道您們有沒有碰到釣上來魚兒嘴裡有魚鉤的現象,不知道你們對於魚兒脫鉤後還會不會吃鉤是怎麼理解,咱們一起聊聊,看看魚兒脫鉤後在去吃鉤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哪些因素對於脫鉤後魚兒吃餌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