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股讓人捉摸不透,到底哪些行業更值得股友關注?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從1200元的貴州茅臺,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藥,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淨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不少人開始擔憂,中國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會不會像美股曾經的“漂亮50”那樣,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樓塌了?

今年的A股讓人捉摸不透,到底哪些行業更值得股友關注?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只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資回報率也十分驚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數累計上漲89%,相較標普500獲得35%超額收益。

今年的A股讓人捉摸不透,到底哪些行業更值得股友關注?

反觀中國,目前消費板塊最大的爭議點無疑是“估值是否過高”。然而我們認為,當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對其龍頭不應該簡單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從技術層面來說,我們認為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而這背後,是資本市場對消費行業的理解在進化。通常而言,在企業起步和發展階段,估值方法主要以PE\\PEG為主。

一旦當企業在行業中具備一定競爭優勢,能夠以強勢品牌獲取超額利潤之後,我們認為其估值方法可以滿足應用更為嚴苛的DDM模型。

今年的A股讓人捉摸不透,到底哪些行業更值得股友關注?

在目前的中國二級市場,儘管大消費行業估值已然不便宜,但眾多機構資金依然保持較高的配置熱情。

以公募資金為例,過去3年公募的持倉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呈現向A股核心資產“抱團”的趨勢,其中前50大重倉股市值佔比從2016年的27%上升至目前的50%以上,白酒板塊持倉比例突破歷史新高,食品飲料中的大眾消費品、家電中的白電也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今年的A股讓人捉摸不透,到底哪些行業更值得股友關注?

2018年底以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曾經的明星白馬股暴雷,遍佈各個行業,醫藥、基礎化工、環保是重災區,而本輪白馬股暴雷潮基本未涉及食品飲料、家電等消費行業。而白酒、乳製品、調味品、家電上市公司財報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業務模式容易理解,在白馬股中具備比較優勢和防禦屬性。

對其它行業白馬股的避險行為引發的重倉股再配置,也是本輪白酒、家電領漲的一個原因。

從產業角度而言,18投學網金先生認為:消費行業屬於持續成長性行業,beta係數更低,更受大資金青睞,無風險利率緩慢下行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